实验三 传热系数K 和给热系数α的测定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间壁式传热元件和给热系数测定的实验组织方法;
2. 学会给热系数测定的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3. 了解影响给热系数的因素和强化传热的途径。
二、实验原理
在工业生产中,间壁式换热器是经常使用的换热设备。
热流体借助于传热壁面,将热量传递给冷热体,以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
影响换热器传热速率的参数有传热面积、平均温度差和传热系数三要素。
为了合理选用或设计换热器,应对其性能有充分的了解。
除了查阅文献外,换热器性能实测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传热系数是度量换热器性能的重要指标。
为了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提高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以强化传热过程,在生产实践中是经常遇到的问题。
列管换热器是一种间壁式的传热装置。
冷热液体间的传热过程是由热流体对壁面的对流传热、间壁的热传导、以及壁面对冷流体的对流传热这三个传热子过程组成,其所涉及的热量衡算为:
1212()()()()h h w c c w m
w w Q KA T t Q A T t Q A t t A Q t t ααλδ
=-=-=-=- 1122111w w w w h h m c c T t t t t t T t
Q A A A KA δαλα----=
=== 1
h h m c c
K A A A A A A δαλα=
++
在所考虑的这个传热过程忠,所涉及的参数共有13个,采用因次分析方法 :π=13-4=9个无因次数群。
该方法的基本处理过程是将研究的对象分解成两个或多个子过程 。
即:
12(,)K f αα≈
分别对α1、α2进行研究:1111111(,,,,,)p f d u c αρμλ=
无因次处理得:0(,)Re Pr p b c c d du f Nu a μ
αρλμλ=→= 1)传热系数K 的实验测定
热量衡算式:21()c c pc Q q c t t ρ=- 传热速率式:m Q KA t =∆ 其中:12211221
()()
ln
m T t T t t T t T t ---∆=
--
两式联立,得:21()
c c pc m
q c t t K A t ρ-=
∆
2)给热系数α的实验测定
热量衡算式:21()c c pc Q q c t t ρ=- 传热速率式: c mc Q A t α=∆ 其中:2121
()()
ln
w w mc w w t t t t t t t t t ---∆=
--下上上下
两式联立,得:21()
c c pc c mc
q c t t A t ρα-=
∆
三、实验装置及流程图
本实验选用空气作为冷流体 华理是冷却水,水蒸汽作为热流体。
空气来自鼓风机,经转子流量计测量流量、温度计测量温度后,进入换热器的管程,换热后在出口处测量其出口温度。
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进入换热器的壳程,蒸汽温度设定为150℃,蒸汽经换热后又返回到蒸汽发生器内,形成蒸汽循环。
q c ----空气流量计1个;
t 1、t 2 ----冷流体进、出口温度计2个; T----水蒸汽温度计1个;
t w 上、t w 下----上壁温、下壁温温度计2个; P----装1个压力表;
配上套管换热器、蒸汽发生炉、疏水器、阀门管路、凉水塔系统组成如下实
验装置。
四、实验步骤
1.可先打开蒸汽发生炉电源开关,待上壁温开始升温后,打开空气输送开关,调节空气转子流量计为22;
2.当蒸汽压力到达一定值后,打开不凝性气体放气阀,“开-关”重复2次;
3.整个实验操作控制蒸汽压力恒定在0.04Mpa以下某一刻度,蒸汽温度达到150℃后,方可开始测量;
4.实验布点采用均匀布点原则,即在5—25之间,均匀布4-5点;
5.空气流量调到某值,待冷流体出口温度显示值保持5min以上不变时方可同时采集实验数据;
6.调节空气流量,重复实验步骤5;
7.实验结束时,先关闭加热电源开关,空气流量必须继续打开,至蒸汽温度降至50℃以下,方可关闭其它电源。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1.原始数据记录
装置号: ;d 外=19mm ;δ=1.5mm ; L=1.3m ; 室内温度: ℃
⑴定性温度 122
m t t
t += ,查《化工原理》附录干空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内插法
求空气平均ρ,Cp ,λ,μ;
⑵换热器流通面积:24
A d π
=
⑶换热器换热面积:dl S π= ⑷空气流量、流速:流量q
流量校正:273
273
27320273++⨯++⨯=室室t t t q q m c
流速:A
q u c
=
⑸传热量:21()c c pc Q q c t t ρ=- ⑹总传热系数的计算: m
pc c c t A t t c q K ∆-=
平)
(12ρ,A 平为换热面积;
其中:12211221
()()
ln
m T t T t t T t T t ---∆=
--
⑺给热系数α的计算:m
pc c c c t A t t c q ∆-=
内)
(12ρα,A 内为换热面积;
其中:2121
()()
ln
w w mc w w t t t t t t t t t ---∆=
--下上上下
⑻准数值:Re d u ρ
μ
⨯⨯=
; Pr p c μ
λ
=
;d
Nu αλ
=
利用实验数据求出准数值,再进行曲线拟合(注意:取全部小组的数据点,不是一两个同学的数据点!)的基础上求出0Re Pr b c Nu a =中的常数a 0、b (c=0.4)。
3.计算结果表
六、数据处理要求
1.每人取一组数据,并写出其具体计算过程,即计算示例;
2.列出完整的数据处理结果表;
3.在双对数坐标纸上作Nu/Pr n ~Re 关系曲线,并求出A 、m 的值。
七、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
1.明确实验结果,并与经验值进行比较分析;
2.应用实验结果(c α、h α、K 等)说明提高总传热系数关键措施是什么?(若c α»h α,K 值接近于h α,整个传热过程为热流体的传热步骤所控制;相反,若c α«h α,K 值接近于c α,过程为冷流体对流传热步骤所控制。
)
八、思考题
1.何为因次分析法?
2.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如何强化空气方的传热系数?
4.传热实验中,哪一侧用于估算总的传热量更为合理?
5.当空气进口温度不变而流量减小时,空气出口温度有何变化?
6.为提高总传热系数K ,可采用哪些方法?
7.本实验过程传热的阻力主要在那里?
8.本实验中所测定的壁面温度是靠近蒸汽的温度,还是接近空气侧的温度?为什么?
9.对于同一个换热器,若冷、热流体的流量均不变,仅改变操作方式(如逆流操作变为并流操作),试问总传热系数K是否发生变化? 10.为什么壁温与蒸汽温度很接近,而与空气温度相差较大?
11.当空气流速增大时,空气离开换热器的温度将升高还是降低?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