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工作:
(1)、组织有关人员熟悉工程设计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对图纸中不明确的地方积极与设计单位进行联系,并进行图纸会审。
(2)、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合肥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建设工程防线测量回执》。
将本工程的定位桩用专用仪器引测至开挖线以外,将开挖线用白灰撒出。
(3)、完善各种制度及资料,作好技术交底工作。
2、施工准备工作:
(1)、在建设单位的协助下,解决好施工现场“三通一平”工作,安接水源、电源做好施工电缆线的敷设与临时设施的搭设工作。
(2)、及时采购各种施工用料。
购置水泵及麻袋等基础施工过程中需要的各种机具、材料。
(3)、积极联系土方施工机械,合理选择机械队伍。
组织钢筋加工等大型机械的进场工作。
(4)、积极进行劳动力的准备工作,对进场的施工队伍进行安全教育及质量意识教育工作。
四、施工方法和工艺要求
(一)、施工方法
基础采用独立基础,独立基础、基础梁砼强度等级采用I级,独立基础的持力层为稍密卵石层,持力层的承载力标准值fk≥250Kpa,基础嵌入持力层的深度≥1m,独立基础底受力钢筋的混凝土净保护层厚度为
50mm,基础梁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净保护层厚度为35mm
梁砼强度等级:2层梁砼C35(机构设计总说明上)
(二)工艺要求
基础施工工艺流程
清理——砼垫层——钢筋绑扎——相关专业施工——清理——支模板——清理——混凝土搅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找平——混凝土养护——模板拆除。
一、基础梁钢筋绑扎
首先在主梁模板上按图纸划好箍筋的间距,主筋穿好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固定弯起筋和主筋→穿次梁弯起筋和主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梁架立筋、次梁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梁底主筋与箍筋绑住→绑架立筋→再绑主筋。
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
(注意:绑扎箍筋时应按设计要求部位间距加密)。
弯起筋和负弯矩钢筋位置要准确,梁与柱交接处,梁钢筋锚入柱内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主次梁钢筋,要在主筋下垫好垫块,以保证主筋保护层的厚度。
搭接长度的末端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
受拉区域内Ⅰ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钧,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扎牢。
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在搭接长度1.3倍区段范围内,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为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
梁主筋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二、模板工程
模板工程施工工艺的改进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
在模板设计和施工方面必须细致分析,精益求精,严格把关。
1、基础承台模板
本工程基础为独立基础,拟对此部分模板采用钢模板,¢48钢管围箍。
模板在安装前,根据图纸弹出基础外框线、中心线,模板安装时,预先用1:3水泥砂浆对模板底部找平,以保证模板位置正确,防止漏浆。
钢筋绑扎及相关专业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模板安装,模板采用小钢模或木模,利用架子管或木方加固。
锥形基础坡度,30。
时,采用斜模板支护,利用螺栓与底板钢筋拉紧,防止上浮,模板上部设透气及振捣孔,坡度≤30。
时,利用钢丝网(间距30cm)防止混凝土下坠,上口设井子木控制钢筋位置。
不得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准在吊帮的模板上搭设脚手架,保证模板的牢固和严密。
2、基础柱模板安装
柱基础采用普通组合钢模板现场拼装。
纵横向背方采用Φ48×3.5钢管。
标高变化部位采用砖代模或C15构造混凝土。
采用C15素混凝土作为构造混凝土的部分以土方工程施工后标高变化处大于1m部位,在标高变化小于1m采取砌筑240或370厚砖墙作为砖代模。
3、基础梁模板的安装
a根据柱弹出的轴线,梁位置和水平线安装柱头模板。
b当梁跨度大于或等于4m时,按全跨长度的1900~3900起拱复核检查梁模尺寸。
c支顶之间应设水平拉杆和剪力撑,其竖向间距不大于1.0m,梁侧立杆间距不大于1200㎜,梁底小横杆间距不大于500㎜。
4、模板的拆除
1)、承重模板在砼强度能够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能拆模。
2)、梁小于8m的砼强度要达到75%以上。
3)、拆除的模板要及时清运,同时清理模板上的杂物,涂刷隔离剂,分类堆放整齐。
5、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
轴线位置: 5mm
层高垂直度: 6mm
相邻两板高低差: 2mm
截面内部尺寸: +4mm -5mm
表面平整度(2m长度上): 5mm
三、基础梁、柱砼
1、浇筑前应先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保证水电及原材料的供应,掌握天气变化情况
2、检查模板的标高、位置及截面尺寸,支撑和模板的固定是否可靠,钢筋的规格数量安装位置是否与设计符合。
3、清理模板内的杂物及钢筋上的油污,并加以浇水润湿,但不得有积水。
5、砼的强度等级为C30,基础梁柱采用商品砼。
6、浇筑基础柱:
1)、基础承台及杯口基础采取一次性浇注完成。
2)、混凝土浇筑与养护
混凝土浇筑前的检查与准备:
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模板进行检查,包括模板的形状、尺寸和标高;支架的稳定性;模板缝隙、孔洞封闭清况: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和牢靠程度等。
必须保证模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产生位移或松动。
还要检查钢筋的种类、规格、数量、弯折和接头位置、搭接长度等。
同时还需检查预埋管道和钢筋保护层厚度。
检查结果应填人隐检记录。
四、基础混凝土施工
基础混凝土的浇注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浇注时沿基坑上方搭设水平混凝土输送管道以便于混凝土的浇注
(1)、混凝土在浇筑前必须检查模板尺寸是否正确,支撑是否稳固、钢筋、预埋件、预留洞的位置是否正确。
(2)、混凝土从泵车中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施工规范规定。
(3)、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预防下雨,现场准备塑料簿膜布,防止雨水过多影响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4)、混凝土振捣:采用机械振捣,柱采用插入式震动棒,有梁板采用插入式震动棒和平板附着式震动器。
振捣时应注意振捣时间、振点布置、插入深度和插拔速度等。
(5)、混凝土浇注后,为减少混凝土表面的收缩裂缝,控制标高及表面平整度,在混凝土初凝前派专人用刮尺将混凝土表面抹平、压实。
混凝土终凝后,在混凝土表面用塑料薄膜覆盖以保水,本工程基础施工时为冬季施工,需外加草袋以保温。
(6)、柱混凝土浇筑前底部应先填以5-10c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减半石子混凝土,混凝土应分层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每层厚度不大于50cm,振捣棒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
除上面振捣外,下面应有人随时敲打模板。
五、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应分层连续进行,间歇时间不超过砼初凝时间,一般不超过2小时,为保证钢筋位置正确,先浇一层5~lOcm厚砼固定钢筋。
台阶型基础每一台阶高度整体浇捣,每浇完一台阶停顿o.5小时待其下沉,再浇上一层。
分层下料,每层厚度为振动棒的有效振动长度。
防止由于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吊帮的根部砂浆涌出等原因造成蜂窝、麻面或孔洞。
六、混凝土振捣
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插人的间距不大于作用半径的1.5倍。
上层振捣棒插入下层3~5cm。
尽量避免碰撞预埋件、预埋螺栓,防止预埋件移位。
七。
、混凝土找平
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比较大的混凝土,使用平板振捣器振一遍,然后用杆刮平,再用木抹子搓平。
收面前必须校核混凝土表面标高,不符合要求处立即整改。
八、浇筑混凝土时,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螺栓、预留孔洞和管有无走动情况,一经发现有变形、走动或位移时,立即停止浇筑,并及时修整和加固模板,然后再继续浇筑。
已浇筑完的混凝土,应在12h左右覆盖和浇水。
一般常温养护不得少于7昼夜,特种混凝土养护不得少于14昼夜。
养护设专人检查落实,防止由于养护不及时,造成混凝土表面裂缝。
九、模板拆除
侧面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棱角不因拆模板而受损坏时方可拆模,拆模前设专人检查混凝土强度,拆除时采用撬棍从一侧顺序拆除,不得采用大锤砸或撬棍乱撬,以免造成混凝士棱角破坏。
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