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vip免费) 八年级物理下册《 功》同课异构 精品教案

(vip免费) 八年级物理下册《 功》同课异构 精品教案

本资源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网络分享,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您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强的动力和保证。

内容由一线名师原创,立意新,图片精,是非常强的一手资料。

本资源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网络分享,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您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强的动力和保证。

内容由一线名师原创,立意新,图片精,是非常强的一手资料。

第1节功
设计
要素
设计内容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首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功及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接着学习功的计算,认识功的单位和计算公式并学会简单的计算.最后了解功的原理,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教学目标知识
技能
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过程

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情感
态度
价值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学习者特征分学生对功有初步的了解.如电功,知道其单位,但是对力学中的功学生还是比较陌生.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判断还是有一些困惑.同时学生也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计算能力,有助于学习功的计算.

教学分析教学
重点
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教学
难点
难点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解决
办法
观察法、讨论法、练习法、实验法
教学
资源
滑轮、杠杆、钩码、刻度尺等
板书设计
第1节功
1、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3、公式 W=Fs
4、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预期效果
一、情境引入
二、合作探究
1、功的含义合作探究
1、功的含义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
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了一
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
成效,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
了功.
学生阅读课本第63页想想
议议,认识几幅图中描述的做功
和不做功的例子.思考问题:各
实例中,作用在物体上的有哪些
力?在这些力的方向上有无移动
距离?哪些力对物体做了功?你
能举出其他实例吗?
功包含两个必要条件:一是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
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教师讲解:“必要”就是缺一不
可,只有力和力的方向上移动的
距离同时发生,力才做了功.
强调:一个力在对物体做功的过
程中,这个力应始终作用在物体
上,物体由于惯性而继续前进,
学生思考回答.没有产生效
果,因为车没有动.
学生理解功的意义.
学生分析各例子
学生举例:力对物体做功的
事例;施力但没做功的例
子.
分析各例归纳做功的两个
必要因素
学生深入理解做功的两个
必要因素.
激发学生学习
物理知识的兴
趣.
学生通过举例
进一步理解功
的含义.
理解做功的两
个必要因素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预期效果
2、功的计算前进过程中再没有受到这个力
的作用,这个力对物体没有做
功.如果力作用在物体上,而物
体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
那么这个力同样也没有对物体
做功.
提问:一工人师傅用起重机将货
物竖直吊起10m,又水平移动了
2m.描述在这个过程中起重机的
做功情况.
2、功的计算
提问:(1)小亮扛着200N的课
桌从一楼爬上二楼;小丽扛着
50N的凳子从一楼爬上二楼.谁
做的功多?为什么?
(2)小亮扛着200N的课桌从一
楼爬上二楼;小丽扛着200N的
课桌从一楼爬上三楼.谁做功
多?
(3)小丽哪一次做功多?为什
么?
分析上述三例子得出功的计算
公式和单位.
公式: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
的距离
W=F × S
单位:焦耳简: 焦(J)1J=1N·m
即用1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
上通过1m的距离时所做的功国
1J.
计算:质量为50Kg的雪橇上装
载了350Kg的货物,一匹
学生思考、回答.
理解焦耳的含义.
学生分析计算.注意解题步
骤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利用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
渗透控制变量
法研究物理规
律.
深入理解功的
计算公式.
学会结合前面
的知识解决现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预期效果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你学到了什么?
还有哪些疑问?
在的问题.
教学设计评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