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调查报告范文4篇After reading or practice, get the feeling, and after reflection and summary,to guidthe work or life.姓名:班级(单位):日期:毕业生调查报告范文4篇温馨提示:本文是通过读书或实践后,对某个事件、某个现象、某个问题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性文章。
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后套用。
下面将逐个分析了解到的滨州医学院、滨州职业学院、滨州学院和滨州技师学院的就业情况及未就业毕业生的思想现状。
通过与这些大五的学生进行交谈, 我们了解到, 医学类院校中普遍存在着就业难的问题(原因已经在前文中分析过了), 大部分人选择考研。
如该校一个70人的临床医学专业的班级会有50-60人选择考研, 最终大约能考上20-30人, 除此之外, 还会有4-5人选择从事医药代表的行业, 2-3人选择与公立医院签订五年工作合同的合同工(每月工资800-1000元), 4-5人在个人诊所等地临时就业以及3-5人其它选择, 也就是说未就业毕业生大约占45%的比率。
这些未就业毕业生还会有一半选择继续考研, 另外一半的同学通过降低对工作环境、薪水的要求(如选择在乡镇医院就业等)临时就业。
据了解, 私立医院对医学类毕业的同学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 但考虑到其不稳定性且没有五险一费的劳动保障, 因此, 几乎没有同学选择去私立医院工作。
择业时大部分人选择回家乡就业。
就该校来说, 影像专业和护理专业就业率高, 能达到50%-60%。
总的来说, 与其他几所学校相比, 滨州医学院的同学承受的就业压力最大。
大学毕业生落户问题的调查报告44.6%的人表示, 如果可以享受同样的社会保障, 有没有户口不重要连续两年考研失利后, 中国人民大学届毕业生小高今年3月加入了找工作的大军。
辛苦寻觅了一个多月, 她发现自己面前已经横起了一道怎么也迈不过去的门槛。
他们要的要么是应届生, 要么是拥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或者本地户口的, 而我都不具备。
小高开始后悔毕业时把户口迁回了家乡, 她也明白了为什么当初同学们都千方百计把户口留在北京。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 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超过700万人, 历年毕业后未及时就业的大学生超过100万人。
对于非应届生来说, 在大城市里找到工作并落户尤为艰难, 尤其是北京, 几乎没可能。
上周, 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腾讯网针对就业人群(1124人)进行的一项调查参加显示, 58.5%的人认为应该打破往届毕业生落户的限制。
92.8%的人期望, 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 应届生和往届生在落户问题上应该一视同仁。
往届生落户有多难?湖南某高校届研究生张茜(化名)毕业后应聘到北京一家外企, 户口却只能留在湖南。
最近公司安排她出国办事, 办理护照需要户口本, 她为此专门请了几天假, 湖南、北京两地跑。
像张茜遇到的麻烦, 在北漂一族中并不少见。
调查显示, 33.1%的人认同不解决户口问题, 会带来很多不便。
比起这些, 也许更大的问题还是在于无法落户带来的盲目感和漂泊感。
调查中, 28.3%的人觉得解决户口可以获得更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感, 还有14.9%的人认为解决户口比高薪、福利待遇更能吸引人才。
如果大学毕业时没找到能解决本地户口的单位, 你会怎么做?34.2%的人表示会将户口迁回家乡;25.0%的人会将户口在院校所在地集体户口保留两年;20.0%的人会留下来, 不要户口了;14.6%的人不知道怎么办;仅有10.3%的人表示会去另一个城市就业。
根据XX年年北京市关于大学生户口及档案滞留问题调查报告, 自XX 年以来, 超过保留期两年依然不符合留京条件的户口滞留在京的毕业生约有3万人, 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9.5%, 其中近一半是女生。
北京某高校户籍科王老师说, 一般情况下, 学生毕业后要全部迁出学校的集体户口, 对于没找到工作的毕业生, 学校也建议他们从学校集体户口中迁出, 自行解决户口和档案的接收问题。
王老师坦言, 虽然原则上规定, 非京籍大学生毕业后户口可以在学校集体户滞留两年。
但是户口留在学校就不准再调出了, 以后想办理什么手续都没法借出户籍卡, 反而会耽误事。
而且毕业时滞留在学校的户口, 最终转为北京户口的几乎没有。
在北京市海淀区人事局的官方网站上, 记者发现不少询问非应届毕业生是否可以落户的留言, 绝大多数得到的回答都是不能, 或者是一句话, 现行的毕业生进京政策的受理范围只是符合进京条件的应届毕业生。
记者随即致电该办公室, 对于非应届外地生源毕业生来京工作的落户政策, 工作人员均表示不清楚。
自考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状况好于科班生超三成自考毕业后才参加工作的自考毕业生工资在XX元以上;六成自考毕业生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就业;XX年自考毕业生就业状况明显好于普通高校毕业生。
这是省自考办昨日向媒体发布的最新调查报告的部分内容。
据悉, 这是我省首份关于自考毕业生就业的调查报告。
自考后就业三成月薪超XX调查数据:多数自考毕业生工作收入高于社会平均水平。
在工作后选择自考的被调查者中, 40%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 46.44%月收入在1000元至1500元之间, 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仅占13.7%。
自考毕业后才就业的自考毕业生收入情况比在职自考毕业生更好, 18.5%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 月收入XX 元以上的占34.8%, 56.17%的被调查者的月收入在1000元至XX元之间, 而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仅占9%。
部门分析:省自考办分析认为, 在目前大学毕业生起薪越来越低的现实下, 自考生的工资水平却出现了增长。
这是因为自考生很多是在工作了一段时间有了工作经验后, 去考取更高的学历。
在拥有了经验和学历之后, 他们肯定会选择高于原来岗位工资的目标跳槽, 工资也就实现了步步高。
就业状况好于“科班生”调查数据:数据显示, 我省XX年毕业后才就业的自考毕业生绝大多数在毕业当年就实现了就业。
95.2%被调查者在毕业当年就实现了就业, 3.3%于XX 年就业, 1.5%于XX年实现了就业。
部门分析:根据调查数据, 省自考办分析认为, XX年我省自考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明显好于普通高校毕业生。
不少自考毕业生原本是专科在读生, 在学校里一边上大专课程, 一边通过自考拿本科文凭, 毕业时就有了两本文凭。
这是不少自考毕业生找工作容易的原因之一。
近两成毕业后得到升迁调查数据:18.3%的被调查者自考毕业后在工作职务上有了提升。
高级管理人员的比例由毕业前的0.7%上升到1.9%, 中级管理人员比例由毕业前的14%提高到毕业后的22.3%, 一般员工由毕业前的79.1%下降为69.6%。
部门分析:省自考办有关人士认为, 现在不少自考生来自于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 自考所学专业对个人的就业或职务(职称)升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社会地位仍不如“科班生”调查数据:在47.2%的被调查者对自考毕业后的就业前景持乐观看法的同时, 有16.5%认为“将会越来越困难”。
同时, 依然有40%的被调查者认为自考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如普通高校毕业生。
部门分析:省自考办认为, 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自考毕业生的当前的社会地位和受重视程度不如全日制重点大学毕业生。
应届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摘要:高校不断扩军、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压力大, 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已经成为了现状, 就业形势十_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职业发展状况, 从点线面角度寻求相关信息。
短暂而又艰苦的15天暑期社会实践随着晚会幕布的缓缓落下而告了一个段落。
在这段日子里, 我们13人有过沮丧、有过流泪;但是我们相信, 正如歌词中唱的一样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渡过那段黑暗的日子后, 阳光会以最灿烂的姿态来迎接我们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就业形势是十_届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 比去年增加75万人, 增幅达22%, 但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仅占总人数的49.81%。
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大学生就业形势, 也为了帮助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能更多地了解就业信息与今后的在校规划, 我们实践队决定走进温州民营企业的发展源地温州乐清, 走进当地的大小民营企业, 采访企业中的历届大学毕业生与企业老总, 向他们收集更多更全面的第一手资料。
在15天的实践时间里我们走访了大量的企业, 以温州民营企业为立足点, 调查了以温州大学毕业生为主体的历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职业发展状况;并且我们走访的企业基本包括了各个行业(制造、销售和服务等)以及各种规模(有正泰、德力西等大型企业, 也有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小型企业), 共收回了大约3000份有效问卷。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得到的调查结果是具有相当的可信度的。
我们的问卷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现在工作情况设问2.针对工作满意度的设问3.是针对自我效能感即工作胜任状况的设问4.针对自我期许和对企业的期许设问5.针对就业信息和就业途径设问6.大学期间的活动锻炼对就业的影响7.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学校教育的优劣势8.在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具有多少程度的影响经过我们的统计初步得到了以下结果:一.工作情况目前大学生选择工作日渐趋于理性, 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例如:对工作方向的选择、对工作岗位的选择等。
现在已经逐渐渐形成了为自己选工作的良好态势, 而不是以前的为专业选工作。
至目前我们统计所得出的结果显示, 约有34%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没有什么联系, 只有38%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联系比较密切。
而且从现在的社会发展观察,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先找一份工作,找到自己立足社会的经济来源, 再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
据我们从3000份调查统计得出:没换过工作的毕业生大约只占38%, 而大约有42%的在职大学毕业生换过2份以上工作。
二.工作满意程度半数以上的毕业生表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满意, 只有约5%表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不满意。
其中, 在对现在工作最满意的方面选择中被调查者大都选择了与同事的和睦相处这一项, 而对现在工作最不满意的方面中我们预先设计选项较高的薪水一项则出乎我们的意料。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对薪金的要求大学毕业生也趋于理智, 能够对自己做出较为理智的判断, 不是一味的偏低, 也没有过度的追求高工资。
在我们进行调查的过程中, 有一位学姐曾经这样说:最开始的时候希望自己的月薪有1500就满足了, 500寄家里, 500自己用, 500存起来。
经过这几年在社会的摸索, 对工资已经没有太大的要求, 只要证明自己的价值就行了。
三.自我效能感即工作胜任状况和自我期许以及对企业的期许约97%的毕业生表示能够胜任现在的工作, 但是实践能力差和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成为了毕业生工作压力大的主要原因, 相应的超过半数的毕业生表示在企业中最希望能得到专业技能的提高, 而希望得到晋升和出国深造总共只占了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