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情感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
在现实生活中它的内涵具有广泛的意义,包括着人们极其多样的心理生活领域,我们称之为情感领域。
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它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主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品质的过程。
善于运用情感教育于教育教学之中,不仅对教学工作更高的层次要求,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
本文试对数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及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等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现分述如下:一、数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从教学论的角度看,传统的数学教学忽略了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作用。
国家教委曾在九年义务教育教材规划会议上强调:在教学方面,不仅要有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同时还有情感的交流。
事实上,学生也渴望平等和尊重,希望教师既是“良师”,又是“益友”。
这势必要求打破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新形的师生关系,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有两个心理:一是感觉―思维―知识的过程;二是情感-意志-性格的过程。
智能的形成和发展是两个心理过程协调发展的结果,单纯强调某一过程只会事倍功半。
尤克·巴班斯基在《论教学过程中最优化》一书中说:“情感状态总是和内心感到激动,有反响、同情、喜悦、愤怒、惊奇和许多别的情绪相联系着。
正因如此,注意、记忆、理解某事物的意义,在这种状态下由于个人深刻的内心感受而丰富起来,这感受使上述认识过程加紧进行,并因此更有效和高质量地达到目的。
”教育教学也不例外,没有人的情感就高有对数学学习的热爱及对数学真理的追求。
不夸张地说,情感是数学教学中的润滑剂、催化剂。
显而易见,使情意与认知的迭加起来的面批鼓励形成了双通道反馈,其效果大大超过单纯面批组与一般处理组。
教育科研的实验说明,即使象数学这样的学科,情感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二、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依据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要求的情感思想目标,借鉴布卢母情感目标分层原理,我们把学生的情感发展过程及相应的情感教育大致分为如下三个由低到高的阶段:形成-保持-内化。
1、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这一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关注的基础上,对某种刺激或现象做出反应,形成数学的积极情感。
(1)热爱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成语“爱屋及乌”,比喻一个人会连带到与其他有关的事物。
同样,如果学生对教师产生良好的情感,则一定会迁移到这为教师所教的学科中,形成一股积极的教育力量。
因此,教师应当从思想、生活、学习上关心学生,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尤其是差生,他们由于成绩差,长期自卑,教师应当更多的注入甘醇,使他们的心理保持平衡。
在教学中,我对差生从不歧视、讥笑、挖苦,相反,他们有困难,我热忱帮助,他们有进步,我及时表扬,使他们总是生活在“希望”之中。
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旦教师的真情被学生理解,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就一定能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因素,产生有效的“正迁移”,变为学习的动力。
我曾接过一个初中毕业班的数学课,班级的数学成绩很差,代数、几何的平均分分别为36分和49分。
面临毕业,迅速提高学生的成绩迫在眉睫,如何提高呢?我做的第一件事是“情感投资”:在教学中教态要大方,语言要亲切感人;对有进步的学生要赞许表扬,对有错误的学生耐心教育,对有困难的学生关心帮助,使学生从情感上喜爱我和我的数学课。
良好的师生情感为数学教学奠定了基础,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浓了,积极性高了。
仅半个学期,这个班的代数、几何的平均分分别达到了68分和64分,数学成绩大大提高了一步,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2)明确目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心理学认为,在一定的社会实践和教育影响下形成了社会性的需要,这是作为人类特有的需要,在人类情感中起着重要作用。
由社会性需要引起的情感是人类的高级情感。
在教学中,应该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明确教学目的,认识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
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没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就很难去接受和学习其它知识,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美好情感,使学生从感觉到需要学习数学,至开始到有目的的学习数学,直到为远大目标而致力于数学学习。
2、保持稳定的情感表现这一阶段主要是不断巩固、固定学生所形成的情感体验,使之稳定持久。
(1)培养兴趣,激发学生乐于学习数学的情感教学活动是认知过程与情意过程相互交织、相辅相成的一个过程,而兴趣和愉快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补充更为学生的智力活动提供了最佳的情绪背景,它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活动的性质,变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何培养兴趣呢?首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
比如用读读、议议讲概念;用发现法比较讲性质等等。
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之中。
其次是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比如,在“一次方程的应用-浓度问题”一课中,我用一杯水,一瓶果汁做实验,直观有趣的说明了溶剂、溶质、溶液三者的关系。
教育家斯宾赛提提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学生于快乐中掌握知识。
“愉快教学”伙为一种现代化教学原则,要求创造一个和谐、热烈、紧张的课堂气氛,要求打破僵硬的、死板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尽量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角”。
(2)利用成功,升华学生渴望数学学习的情感巴甫洛夫提出,情感是大脑皮层上“动力定型”的维持和破坏,若外界的刺激使人原有的一些活动得到维持和发展,人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因此,当学生从自己的学习中体验到成功时,就会产生满足感,增强自信心,从而升华情感,将此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形成可喜的良性循环。
心理学认为,表扬是引导孩子们行为习惯发展最有效的手段。
在课堂中,我经常恰当地使用“好极了”“很好”等赞誉之词,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提问和坂演时,尽可能有针对性为中下等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对于他们的成功,不仅教师表扬,而且还让全班学生用热烈的掌声进行鼓励,在讨论问题时,对于学生“小小他造”,要给予肯定和推广。
如讲几何第一册P.6的图案讨论时,不少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竟创造出七八种不同于老师的答案。
创造一个新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的快乐情绪,从而升华了学生渴望学习数学的情感。
3、内化良好的情感品质这一阶段是通过持久的固定作用,使学生深深地被刺激物或对象所吸引,逐渐形成观点,信奉追求,内化成良好的情感品质。
(1)数学美是存在的。
比如字母表示数字,文字语言简化成符号语言,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几何中五角星的美,黄金分割的美等等,这些,我们应当不断地展现给学生,以数学中蕴含的美去感染学生,培养其审美的意识,陶冶其审美的情感。
数学教育家乔、波利亚在他著名的解题表中,安排了“检验回顾”这一解题步骤,这不仅是引导解题者回顾小结解题中的收获与体会,而且还有让人去发现和体验题目和解法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启示。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欣赏数学美,进而能发现美中不足,改造美中的不足,推动数学的继续发展。
(2)为人师表,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工作的效果,甚至会成为教育成败的关键,因此,在师生关系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引导学生健康的发展自己的情感方向,显得尤其重要。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大势所趋,也是培养全新现代化人才的需要。
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而不再是“领导者”了,这是十分正确的,也是完全必要的。
它有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得发扬民主、发扬每个学生的个生和特长。
师生关系的最佳境界应该是师生融为一体,研究表明任何知识语言都是在有情感的动力影响下进行了,情感是维系和谐的纽带。
凡是能使被教育者产生新鲜感、能使学生相信教师确是在许多方面和他们有共同点的,就会产生加倍的影响力,促进数学教学的进行。
这正是情感教育的长处所在。
这些对班集体建设、教学质量的提高,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作为老师,我们要常会让学生做很多事情,守校规校纪、履行学生应尽义务等。
这些都很正常。
但我们很少想到我们都在干什么?实际上,学生的眼睛都在看着老师,这种时候,你伯一举一动对学生影响之大是难以想象的。
以身作则、身正为范这是我们必须做到的。
比如,每天早晨我总是很早来到班级,同值日生一起打扫班级卫生,这一点特别让学生感动。
如果遇到义务劳动,我也一样同学生干活。
作为班主任能处处和学生同甘共苦,那么,班级就团结,师生关系就水乳交融,我们的教育就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为人师表,我们应做到:讲究文明,不说脏话;控制情绪,不说气话;实是求事,不说大话……我们要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启动学生求知的心扉,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火,激起他们对真、善、美追求的渴望。
用美的语言描述生活的美,表达情感的美。
现时教师的语调、语气的准确、适度、、,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所以我们还要学好普通话,做到措辞精当,言简意赅,阐述清楚,逻辑性强。
为尊重学生,委婉耐心,以理服人。
教师是不文化、不教养的象征,以育人为已任,衣着得体,言语斯文,谦虚有礼,不卑不亢。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师还应处处起模范表率作用,为人师表,以严谨的教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孜孜不倦的精神去影响学生,教师的言行会影响到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形成。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有了“名师”对数学的无限热爱和追求,才会有同类情感的“高徒”。
当然还要求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自我教育,自我充实,自我提高,并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抓好每一个教学环节,使学生满意,在他们心目中树立起威信,并能成为他们的榜样。
事实证明,教师用自己对事业的追求精神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对数学教学及学生的品质的形成、内化至关重要。
虽然这种教师的情感引导是潜移默化的,但影响却是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