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移时间图像教学设计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粤教版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六节
第一课时位移—时间图像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备课组涂志平
一、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为第一章第六节,学习掌握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的基本特征,本节共安排3个课时,位移—时间图像的学习为第1课时。
从知识内容上来看这是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图像问题,从章节结构来看本节既是学生对位移概念理解的一个提升又是为后面的速度时间图像做一个铺垫。
同时,图像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必须引起老师和学生的重视。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初次接触图像问题一定会感觉有相当的难度。
特别是运动图像与物体在直线上运动情境的对应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力争将抽象的图像与物体真实的运动相结合,化抽象为具象,降低知识的难度和思维的难度。
同时学生的基础较差,不善于思考,因此在课堂尽量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培养物理思维能力。
直线运动中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学生第一次将数学图像与物理知识相结合,难度大,能力要求高。
二、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到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可以用直角坐标系来描述。
认识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位移—时间图像(s—t图像)一个坐标轴表示位移,另
一个坐标轴表示时间,知道图像的由来,能根据数据画图像,并了解图像的准确的
含义,明确在s—t图像中匀速直线运动为一条直线,变速直线运动为一条曲线。
以诱思探究思想为指导,以问题驱动和探究展开对图像的学习,化繁为简,化
抽象为具象,使学生能明白和理解图像的含义以及利用图像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方法。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
知识与技能
1.能建立合适的坐标,知道横纵坐标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学会画出s—t图
像。
2.知道如何在坐标轴中表示出矢量的方向性。
3.准确描述s—t图像中坐标、点、线、面等的物理含义。
4.会用位移时间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及运动的情境。
过程与方法
1.以数学图像为基础,通过学生实验得出直线运动中静止和匀速物体位移时间图像关系。
2.围绕位移时间图像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与交流,引出直线运动中位移如何随时间变化;联系实际运动问题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的处理方法。
3.会识别图像,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图像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用图像表示质点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的体验,领略物理学的奥妙。
2.通过位移时间图像的得出过程,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3.通过多次合作实验及讨论交流,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根据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数据,准确画出s—t图像。
2.理解直线运动的s—t图像坐标、点、线、面的含义。
教学难点
1.直线运动的s—t图像含义以及运动图像与运动轨迹的区别。
2.s—t图像中矢量的表示方法。
五、教学过程
知识,可以建立图像来描述汽车的运动。
由学生自己找出规律,培养分析、归纳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环
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
图
层层深入
归纳总结
问题设置
引发思考
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s—t图
像
问题设置3:s—t图像代表的含义是
什么?是不是代表物体运动的轨迹?
问题设置4: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是
什么?
二、知识迁移,应用思考:试着画出
甲、乙的s—t图像。
根据图像回答问题5:
1.比较三个图线有什么不同代表谁
的速度大谁的速度小为什么
2.在水平地面上画出丙的运动情
境。
3.图像的斜率代表的含义如何体现
其矢量性
三、延伸与拓展:根据图像回答问题
6
1.s—t图像中三条直线分别代表物
体做什么运动?
运动情境如何能画出来吗
2.s—t图像的交点代表什么含义图
像与时间轴的交点代表什么含义
3.s-t图像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曲线,
代表什么含义为什么
四、总结与提高:匀速直线运动图像
的特点
(1)时间与时刻——横坐标
时间t/s0123
位移甲s/m0246
位移乙s/m0369
位移丙s/m6420
s—t图像代表了物体运动
中每时每刻的位移随时间
的变化关系,而不是代表
物体运动的轨迹。
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是物
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任
意相等时间里位移相等。
学生画图,解释图像的含
义
课堂练习:如图所示为一
做直线运动物体的s-t图
像,
请回答:
(1)图中OA、AB、BC、
CD各表示物体怎样运动?
试着画出其运动的情境
图。
(2)哪段时间运动最快速
度分别多大
(3)第3s内的位移多大
第5s内的位移多大
(4)5s内物体的位移和
路程分别为多少?
明确匀
速直线
运动定
义
讨论交
流,合
作学习
引导学
生思
考,由
学生自
己找出
规律,
培养分
析、归
纳的能
力。
层层深
入,加
深对匀
速直线
运动图
像的理
解。
加强检
测,随
时掌握
学情
六、板书设计:
第六节直线运动中位移时间图像
1.位移―时间图像
(1)定义:
(2)s-t图像中横纵坐标的物理意义:
(3)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
(4)s-t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
2.速度―时间图像:同学讨论学习,学会将知识迁移,下节课老师总结
七、作业与巩固:课本P22第2题,第3题,第4题。
八、教学反思与教学设计后记
本节教学以生活中汽车运动为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后采用自己动手作图、类比对照等方法,使图像中的物理意义变得很简单,很清楚。
本节虽内容不多,但学生学习了一种新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即根据实验数据做出图像,图像反映规律,这是我们通过实验探求自然规律的一要重要的、基本的途径。
使学生体会到物理问题可从多角度进行处理,为以后讲述其他图像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同时,由于内容的特殊性,我觉得还有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处理画出匀速直线运动s-t图像时要具体、细致。
根据图像反映物理规律,是根据实验探索自然规律的重要的途径。
收集数据,列表记录,画出s-t图像,思考规律,从而说明图像的意义是反映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尽量做好铺垫,循序渐进。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时,结合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的实际特点,认真铺设好“台阶”,从匀速到变速,从简单到复杂,图像的设计从直、折到曲这种上升的趋势。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把图像看成是物体运动的轨迹。
因势利导,循序渐进才能使学生思考,获得成功的喜悦。
3、精心地设计一些问题。
问题的设计,要求教师要找准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不足点、易错点,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产生共振。
通过问题的导向,既可以使学生建立起比较清晰的知识结构,又能使学生在知识建构中培养能力。
4、教师的讲课应该与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相结合,多媒体的直观教学呈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教师的思维活动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活动,没有经过学生的“认真思考、发现矛盾,产生困难、自行解决困难”的过程,学生不可能真正掌握知识,更谈不上创造性学习。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急于求成,尽量留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掌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