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地理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同步练习题

高三地理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同步练习题

高三地理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同步练习题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要求)我国与其他国家相比较,进行国土整治工作的难度要大些,主要取决于我国国情的特点。

据此回答1~3题。

1.我国国土辽阔,自然条件差异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势西高东低,农业主要表现西林东耕B.水资源南多北少,耕地面积北多南少C.人口和经济主要集中于东南半壁,各种矿产资源主要集中于西北内陆D.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2.下列关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风沙危害北方大于南方B.水污染南方重于北方C.土地次生盐碱化问题南方重于北方D.水土流失干旱地区大于湿润地区3.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经济技术薄弱,国土整治难度大,主要表现()①国土资源的开发程度和利用率低②人口过快增长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限制因素③落后的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在许多地区依然存在④交通、能源等基础部门的发展,仍然制约经济发展速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基本国情。

答案 1.B 2.A 3.D4.下列事件属于跨区域(省区)的国土整治工作是()A.黄河中下游的治理B.闽江中下游的整治C.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的建立D.北丘洼盐碱地的治理解析回答此题要明确两点:一是跨区域(省区)的理解,二是要明确各选项内容所指的范围。

尽管四个选项中的内容都是国土整治工作的范畴,但跨越省区范围的只有黄河中下游地区。

福建的闽江、贵州的梵净山、山东禹城北丘洼,都是一个省内的范围。

答案 A5.下列关于区域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国各个区域之间的原有基础与发展水平相似B.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C.黄淮海平原应着重改良和治理的是红壤等酸性土壤D.西南地区需要大力加强交通运输建设解析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区域之间的原有基础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实施对外开放战略;而西部大开发战略是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实施的。

黄淮海平原应着重改良和治理的是低洼地、盐碱地等中、低产田。

西南地区交通较为落后,需大力加强其交通运输建设。

答案 D6.国土整治是的基本内容包括()①国土规划②国土立法③国土管理④国土扩张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国土整治是为全国或国内某个区域的国土资源拟定开发、利用、治理、保护规划,提出实施此规划的措施和步骤,制定相应的政策,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国土管理的工作。

答案 B7.以改造中、低产田为目的的国土整治实验工作是在下列哪一地区开展的()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南方低山丘陵D.黄土高原解析黄淮海平原(华北平原)自然条件上多旱涝、盐碱,中、低产田多。

答案 B8.下列技术,关键装置为传感器的是()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C.全球定位技术D.电子通信技术解析遥感的关键装置是一种被称为传感器的仪器。

从传感器接收信息到遥感信息应用的全过程,称为遥感技术。

答案 A9.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功能是()A.阅读地图、数表、文字信息B.建立数据库C.对研究对象的空间关系进行分析D.输入、处理、分析、表达图形数据解析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称为地理信息系统。

它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处理、分析和表达。

答案 D10.GIS技术与普通地图共同的特点是()A.信息量一样大B.都便于查询各种信息C.都能反映空间信息D.都利于数据化处理各种信息解析 GIS技术是地图的延伸,所以,都能反映空间信息。

凡是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都可以借助GIS技术。

所以,GIS技术比普通地图更先进,计算机系统信息量大,便于查询和处理各种数据信息。

答案 C11.要想随时知道自己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拥有()A.全球定位技术B. GPS信号接收机C.地理信息技术D.遥感技术解析无论是在飞机上,行驶的汽车或船只上,只要是拥有手机大小的GPS信号接收机,你就能随时知道自己所处的地理坐标。

答案 B12.与地图相比,GIS技术的优越性不表现在()A.空间数据以数字形式储存,比纸绘地图更精确B.GIS更有利于信息更新C.GIS较地图直观性强D.GIS可以快速进行各种空间分析解析 GIS技术是地图的延伸,其与地图相比更具优越性。

其与地图的共性是直观性强,但较地图更精确,更容易修改、补充,可以进行图层转换、叠加,而且可以快速进行空间数据分析。

答案 C13.下列有关全球定位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GPS是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B.GPS包括两大部分,即空间部分和地面控制部分C.GPS卫星星座由21颗卫星组成D.野外旅行,只要拥有GPS信号接收机,可随时知道自己所处的经纬度解析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称为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

包括三大部分: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GPS卫星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

答案 D14.全球定位系统使用的实际意义有()A.使人们在野外不易迷失方向B.比使用罗盘和指南针的精确度增加C.只需要一颗卫星便可覆盖全球D.何时何地只需一颗卫星便可接收地面任何信息解析全球定位系统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确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地面上任何一点,在任一时刻,地平面上空至少有4颗GPS卫星,利用4颗GPS卫星的空间位置,可以计算出地面点所在的位置。

答案 A15.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我们()①对国土整治工程实施进行监控②对生态环境和气象变化进行监控,及时为西部大开发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③对无人区进行长期勘探④可以直接对西南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治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6.在对西部进行科考时,使用全球定位系统,其优点主要是()A.对陆地、天空和地下可以提供直接拍摄图片B.能为科学家提供准确、精密的三维坐标C.服务过程有定时、间断性特点D.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可以随时读取各种信息资料解析地理信息技术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但不可能对地理问题进行治理。

全球定位系统能够提供精确的三维坐标,但不具备拍摄功能,服务过程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答案 15.A 16.B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三江平原,目前还有大片沼泽性的荒原有待开发建设。

但是2000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围垦。

据此完成17~18题。

17.此项行为不属于()A.国土管理B.国土整治C.国土规划D.国土立法18.上述材料说明()A.国土的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之间是有矛盾的B.国土的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C.国土的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的根本目的是不同的D.国土的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二者是对立的解析下令停止围垦三江平原是为了保护“湿地”,属于国土规划和管理,是国土整治的内容,但不是国土立法。

由上述资料可以体会到,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是有矛盾的,但矛盾是可以调和的,并不是对立的,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 17.D 18.A材料一:从1999年3月24日起,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南联盟科索沃自治问题为借口,对南斯拉夫进行了大规模的空袭,给南斯拉夫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材料二: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了一系列恐怖主义袭击事件,过后美国在阿富汗进行了一场反恐怖主义战争,摧垮了塔利班政权。

据此回答19~20题。

19.对南斯拉夫大规模轰炸的信息资料主要应用了()①遥感技术②地理信息系统③全球定位技术④多媒体合成技术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20.在地面部队的配合下,美国对塔利班政权大到军事设施小到主要组织成员居处的打击异常精确,其信息资料的准确性主要依靠()A.全球定位系统B.美国联邦特工的侦察C.地理信息技术D.遥感技术解析地面状况和轰炸目标的确定需要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技术共同来完成。

精确的地理空间特征需要由地理信息技术作支撑。

答案 19.A 20.C第Ⅱ卷(综合题)二、综合题(共3小题)21.结合我国国情,试简要说明我国国土整治工作的艰巨性。

解析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国土整治工作的艰巨性。

答案国土辽阔,但地域差异显著;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经济基础薄弱,科技发展水平还比较低。

22 请列出我国开展的四大跨区域的国土整治工作,并阐述其开展的原因、措施和目的。

解析结合教材内容,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针对区域发展的资源优势和主要限制性因素,理解和掌握区域的开发和治理措施。

同一类地理事物的把握可以采用列表比较的方法进行。

23读“遥感技术工作原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A图中可以看出,此遥感技术利用的运载工具是_______,这种运载工具采用的是方式对地面物体进行感知和识别,这种方式的遥感技术对地面物体的分辨率是较_______(高、低)的。

(2)在B图中,传感器接收到的是________,它的产生是由于_____________,在这个遥感过程中,传感器之所以能够对地面物体进行分辨,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

(3)简单示意遥感技术的主要环节和程序。

(4)简述遥感技术的主要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对遥感技术的了解,需要对教材中遥感技术及应用内容掌握好。

答案(1)飞机航空摄影高(2)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地面接受太阳辐射或大气散射的光能产生地面辐射(含电磁波)不同物体、不同环境条件,其反射或产生的辐射电磁波是不同的,传感器可以进行识别(3)物体辐射或反射电磁波→传感器收集电磁波→传输→遥感地面系统进行信息处理和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获取成果(4)①探测范围大;②获得资料的速度快、周期短;③受地面条件限制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