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地方性疾病
地氟病-地方性氟中毒
地方性氟病又称地方性氟中毒,是由于 环境中氟含量过高,进入人体内的氟过多, 蓄积而引起的全身慢性氟中毒,在儿童主要 表现为牙齿出现斑釉,即氟斑牙,成人表现 为四肢、脊柱关节持续性酸痛,功能障碍, 即氟骨症,俗称“糠骨症”、“大黄牙”或 “干勾牙”。发病人群轻者牙齿黄黑,裂碎 脱落,重者背驼腰弯,丧失劳动力和生活自 理能力。
氟对牙齿的作用机制,在于适量的氟可取代羟磷灰石中 的羟根形成氟磷灰石,氟磷灰石是牙齿的基本成分,使 牙质光滑坚硬、耐酸、耐磨。但当进入体内的氟过多时, 大量的氟沉积于组织中,以致牙釉质不能形成正常的梭 晶结构,而形成不规则的球状结构,渐使牙釉质发生色 素沉着,牙的硬度减弱,牙质遭受破坏。
三、临床症状及诊断
在一个固定地区,饮水含氟量在0.5mg/L以下,龋齿 发病率增高;0.5~1.0mg/L是龋齿和斑釉齿发病率最低的 范围,无氟骨症发生;在 1.0mg/L以上时,随水氟的增高,
斑釉齿发病率上升;当大于4mg/L时,氟骨症逐渐增多。
饮水中含氟量超过国家规定标准(0.5~1.0mg/L)或因食 物中含氟过高,造成人群发病时,即可定为地方性氟中毒。
根据各地的环境特点和氟的来源,我国氟中毒 病区可分为六种类型:①浅层高氟地下水型。
北方干旱半干早地区的病区属之;②深层高氟
地下水型。渤海沿岸的病区属之;③高氟温泉 型。分布于各地高氟温泉出露区;④高氟岩矿 型。主要指萤石矿地区的病区;⑤生活燃煤污 染型。陕南、滇东北、湘南、贵州等地病区属
之;⑥高氟茶水型。主要分布于四川省阿坝和
一、流行现状
地氟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地方病,主要分布在南北美
洲的东北部,欧洲和亚洲东部的湿润地区,例如英格兰的 加的夫、爱丁堡、牛津、伦敦等城市。我国的氟中毒分布 很广,除上海市外,其他各省、市、自治区均有不同程度 的氟中毒流行。全国共查出近1000个县中71000多个自然 村有氟中毒发病,受威胁的人口达727万多,氟斑牙患者 达2100多万人,氟骨症患者100多万人。病区大部分分布 在黄河以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西到新疆,东到黑龙江省 西部。我国南方的病区多呈点状分布,大部分是高氟温泉 和富氟岩矿影响所致。
氟斑釉齿的损害程度可分三度: 轻度:仔细辨认用金属探针始 能查出。中度:用肉眼即能查 出。重度:对面讲话即能查出。 地方性氟斑牙多具明显的地方 性、家族性、多发性(多个牙 发病)和对称性的特点。确诊 时应与牙积、牙垢、吸烟着色 及长期服用四环素所造成的斑 牙相鉴别。
地方性氟中毒可出现中枢神经、肌肉、胃肠道等一系列症
状,以及骨骼、牙齿的变化。但主要表现是牙齿和骨骼的 损害,此外还是心血管疾病、高于1.0mg/L,或食物中氟高)排除 其他原因,牙齿发生斑釉改变,即可定为氟斑釉齿。它是慢 性氟中毒最早出现的症状之一。临床上把氟斑釉分为三型: ①白垩型:牙齿表面失去光泽,粗糙似粉笔,触之有细沙感 ,可呈点状或线状,或为不规则小片;重者可波及牙的整个 表面,非白垩区呈淡白浅黄色。②着色型:表面出现微黄色 ,逐年加重变为黄褐色或黑褐色。③缺损型:牙釉质损害脱 落,呈点状或片状凹陷。或出现广泛的黑褐色斑块,有浅窝 或斑样缺损。但分类型并不反映病情轻重,各型多为混合存 在,单独存在者少见。
“既说不清楚病因,又没有特效药,如果 得了这个病,几乎是束手无策。”杨荣明说, “对于已经得病的人,没有别的办法,只能 靠政府帮助来解决他们的生存问题。更重大 的问题,也是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尽力保证 那些病区里没有得病的人,特别是孩子,不 要再得上这个无法治愈的疾病。” 情况严峻——全县每14个人中就有1个大 骨节病人,若尔盖县病人总数已达4258人, 占全县普查人口的7.4%
甘孜州。
二、发病机制
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主要分布在骨骼、牙 齿、指甲和毛发中。氟对机体的影响随着摄入量而变动。 当氟缺乏时,动物和儿童龋齿发病率升高,摄入适量的氟 可预防龋齿,有益于儿童生长发育,可预防老年人骨质变 脆。氟过量时可影响细胞酶系统的功能,破坏钙磷代谢平 衡,抑制酶活性。钙是骨骼、牙齿的重要组成部分,氟和 钙有很大亲和力,当大量的氟进入体内后,钙与氟化合成 氟化钙,沉积于骨组织中,引起血中钙离子浓度下降。血 钙含量下降到 6~7mg/100ml时,就出现缺钙症候群(腰、 腿痛、手抽筋麻木)。
由于血钙下降使甲状旁腺功能活跃,骨组织分泌枸橼酸 增多,使局部骨组织酸度增高,骨质溶解,骨组织中的 钙向血液中转移。临床上出现骨质脱钙的变化。骨质脱 钙首先累及脊椎,脊椎支持不住身体重量时,逐渐发生 骨骼变形。当椎间孔下部神经根受压挤时,即出现神经 根症状(神经根痛、肢端感觉异常、肌肉萎缩)甚至出 现瘫痪。氟化钙大部分沉积于骨组织中,使骨组织硬化 并密度增加。少量沉积于软组织内,使骨膜、韧带及肌 腱钙化。同时氟与钙、镁、锰等离子结合,抑制许多酶 (如琥珀酸脱氢酶、乌头酸酶等)的活性,使三羧循环 发生障碍、糖原合成受抑制、三磷酸腺苷合成减少,在 骨组织细胞供应能力不足的情况下,造成骨细胞营养不 良。氟化钙也可抑制骨磷化酶,使骨组织代谢紊乱,引 起钙的吸收和蓄积缓慢,并从骨组织中游离出来。
2001年全国地方病监测点区分布: 克山病监测点30个
大骨节病监测点25个
碘缺乏病——全国大陆31个省市区 抽样监测 地方性氟中毒监测点25个
地方性砷中毒监测
大骨节病
在我国,大骨节病主要分布在东北至西藏的 一个狭长高寒地带,若尔盖是一个重病区之一。 大骨节病的病因至今说不清楚,第一种说法 是生物地球化学说(低硒说),在该病流行区, 土壤、粮食和人发中偏低的硒含量与病情有非常 明显的负相夫系。第二种说法是水中有机物学说, 水中腐殖酸总量和腐殖酸(-OH)与病情有非常 明显的正相关系,病区饮水中微量元素不足、过 剩和失衡可能是引起营养不良性改变的因素。第 三种说法是,粮食真菌毒素中毒学说,青稞等作 物受潮后会产生T-2毒素,造成大骨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