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参考文献-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讲课稿

参考文献-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讲课稿

参考文献目录[1] [美]R,E,谢里夫,[加]L,P,吉尔达特,勘探地震学(第二版),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2] 陆基孟,地震勘探原理,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1993[3] 邹才能,张颖,油气勘探开发实用地震新技术,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4] 王妙月等,勘探地球物理学,北京:地震出版社,2003[5] 何汉漪,海上高分辨率地震技术及其应用,北京:地质出版社,2001[6] 常子恒主编,石油勘探开发技术,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7] 史诃,地球物理学基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8] 田在艺,薛超,流体宝藏—石油和天然气,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9] 沈平平,刘明新等,石油勘探开发中的数学问题,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0] 毛宁波,地震技术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及其新进展,自然杂志,1999(6)[11] 毛宁波,戴塔根等,医学数字成像与地震数字成像新进展及其相互渗透,生命科学研究-2003年中国博士后生命科学学术研讨会暨院士论坛,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2] 中国海洋石油物探编写组,中国海洋石油物探,北京:地质出版社,2001[13] 杨友法,何樵登等,海洋地震勘探,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4] OZ yilmaz,Seismic data analysis,USA:Society of exploration geophysicists,2001[15] 李心太,地球物理方法综合应用与结实,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3[16] 刘天佑,应用地球物理数据采集与处理,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17] 张胜业,潘玉玲,应用地球物理学原理,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18] 孙传友,潘正良,地震勘探原理仪器原理,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1996[19] 李振春,张军华,地震数据处理方法,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2004[20] 牟永光,陈小宏,李国发,刘洋,王守东,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21] 韩文功,印兴耀,王兴谋,李振春,刘洪文,地震技术新进展(上),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22] 韩文功,印兴耀,王兴谋,李振春,刘洪文,地震技术新进展(下),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23] 袁子龙,狄帮让,肖忠祥,地震勘探仪器原理,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24] 史謌,地球物理学基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5] 姚姚,地震波场与地质勘探,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26] 张玉芬,反射波地质勘探原理和资料解释,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27] 顾功叙,地球物理勘探基础,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28] 聂荔,周洁玲,地震勘探原理和构造解释方法,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29] 何樵登,韩立国,朱建伟,王德利,地震波理论,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30] 孙成禹,地震波理论与方法,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2007[31] 周绪文,反射波地震勘探方法,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32] 董敏煜,地震勘探,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33] 李录明,李正文,地震勘探原理、方法和解释,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34] 李庆忠,走向精确勘探的道路,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35] 刘雯林,张颖,石油地球物理发展历程回顾、启示及对策建议,石油科技论坛,2003,10[36] 黄绪德,反褶积与地震道反演,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37] 邹才能,张颖,油气勘探开发适用地震新技术,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38] 刘雯林,油气田开发地震技术,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39] 何汉漪,二十一世纪的地震勘探技术,地学前缘,2000,7(3):267,273[40] 熊翥,我国物探技术的进步及展望,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3,38(5):565~578[41] 韩行吉,杨文采,吴永刚,地震与声波测井资料的匹配,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5,30(增刊):227~332[42] 陈遵德,朱广生,地震储层预测方法研究进展,地球物理学进展,1997,12(4):77-84[43] 刘雯林,张颖,石油地球物理发展历程回顾、启示及对策建议,石油科技论坛,2003,10[44] 刘雯林,李文华,王良全等,合成声波测井,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0,15(2):18-40[45] 王英民,等译开发地震学地震出版社,1996[46] 洪菲,胡天跃,深海油气地震勘探进展和展望,地球物理学进展,2002,17(2):230~236[47] IeaneyW,Scott,UlrychTJ,声测井曲线的复合中值滤波,朱毓荃译,见石油工业部地球物理勘探局科技情报所,地质矿产部石油物探研究所情报室编,第57届SEG年会论文集,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48] 马劲风,声波测井与地震数据匹配的新方法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6月第28卷第3期[49] 周竹生,周熙襄,宽带约束反演方法,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3,28(5):523~536[50] 俞寿朋,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51] 牟永光,地震勘探数字资料处理方法,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52] 吴荣祥,译,应用地球物理学,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53] 李乐天,译,层系结构解释中地震资料时间谱的分析方法,国外油气勘探,1990,2(1):56~64,[4][54] 刘传虎,等,时频分析方法及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增刊1),1996,31(1):11~20,[55] 俞寿朋,相位谱及其计算,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1,16(5):1~14,[8][56] 程年夫,刘雯林,相位谱计算与相位校正,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3,28(增刊1):1~12[57] 孙成禹,空变地震于波提取方法研究,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第24卷第1期[58] 杨文采,粘弹性介质中反射地震道的合成,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6,ZI(6):615~623[59] 杨文采,岩石的弹性偕振Q模型,地球物理学报,1987,30(4):399~411[60] 张剑秋,张福炎,地球物理勘探可视化工作的挑战与机遇,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7,32(6):884~888[61] 孙家广,杨长贵,计算机图形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62] 安艺敬,理查兹PG定量地震学——理论和力法(第卷),李钦祖,郊其嘉,译:地震出版社,1987 46-168[63] 李庆忠,岩石,纵、横波速度规律,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2,(27):1-12[64] 殷八斤,曾灏,杨在岩,A VO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65] 何樵登,熊维纲,应用地球物理教程——地震勘探,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66] 何樵登,地震勘探原理和方法,北京:地质出版社,1986[67] 姚姚,詹正彬,钱绍湖,地震勘探新技术与新方法,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68] 李宏兵,具有剔除噪音功能的多道广义线性反演,石油物探,1996,35(4):1117[69] 林小竹,杨慧珠,汤磊,无井多道反演,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8,33(4):448~452[70] 林小竹,杨慧珠,有井多道反演,石油物探,1999,38(4):4450[71] 马国东,波阻抗处理技术研究及应用,中国煤田地质,2001,13(2):6567[72] 马劲风,王学军,测井资料约束的波阻抗反演中的多解性问题,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9,20(1):710[73] 杨小萍,董春荣,地震反演技术在储层建模中的作用,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5(6):912[74] 刘雯林,煤气田开发地震技术,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75] 李玉英,广义线性反演地震岩性,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2,27(6):706~713[76] 张宏彬,何樵登,宽带约束反演,石油物探,1995,34(4):110[77] 姚振兴,张霖斌,叠后地震剖面的线性化波阻抗反演,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5,30(5):609614[78] 王宝珍,杨文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进行地震波阻抗反演研究,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8,33(2):258264[79] 高少武,贺振华,一维波动方程震源函数与波阻抗反演,石油物探,1995,34(2):8488,673[80] 朱成宏,地震资料波阻抗多尺度反演,石油物探,1999,38(2):2030[81] 陈志德,杨文采,吴永刚,用于储层跟踪的地震波阻抗混沌反演,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5,30(1):110[82] 田振平,波阻抗近似反演,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6,31(5):616617[83] 赵宪生,梁贵蓉,罗运先,子波反演与波阻抗反演,物探化探计算技术,1999,21(3):206211[84] RHSeymour,利用地震—地质控制由井外推储集层岩性,牛毓荃译,国外油气勘探,1990,2(2):74~872[85] 杨文采,地震道的非线性混沌反演理论和数值试验,地球物理学报,1993,36(2):221~2315[86] 杨旭明,陈均,唐权钧,地震资料分步最优化反演方法,石油地物理勘探,1994,29(5):558~6006[87] 李庆忠,论地震约束反演的策略,石油地物理勘探,1998,33(4):423~4387[88] RobertTVest,利用地质约束条件进行地震数据反演,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第60届年会论文集,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280~283[89] Wscott Leaneyand Tab JUlrych,声测井曲线的复合中值滤波,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第57届年会论文集,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494~497[90] 杨文采,神经网络算法在地球物理反演中的应用,石油物探,1995,34(2):116~120[91] 邹振桓,杨文采,地震道的广义线性反演,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7,22(4):363~375[92] 符力耘,程胜,段玉,地震波阻抗反演的ANNLOG技术及其应用效果,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7,32(1):34~44[93] 杨文采,反射地震道的反演———问题与限制,石油物探,1986,25(3):23~39[94] 张繁昌,印兴耀,吴国忱,用模拟退火神经网络技术进行波阻抗反演,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1(6):16~18[95] 李玉民,波阻抗多约束反演,石油物探,1994,33(1):37~44[96] 徐仲达,地震岩性模拟中的多解性问题,石油物探,1995,34(3):32~45[97] 张厚柱,杨慧珠,徐秉业,用遗传算法反演层速度,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5,30(5):633~644[98] 李正文,胡光岷,蒲勇,地震数据多参数约束反演及应用,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4,29(5):581~587[99] 李庆忠,符合小层对比原则的砂层内插技术,石油物探,1989,28(1):12~21[100] 马劲风,贾春环,李庆春等,转换波人工合成地震记录与速度反演方法研究,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9,34(5):509~519[101] 杨文采,地球物理反演的理论与方法,地质出版社,1997[102] 傅淑芳,朱仁益,地球物理反演问题,地质工业出版社,1998[103] 王贵文,测井地质学,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104] 王延光,储层地震反演方法以及应用中的关键问题与对策,石油物探,41(3),2002[105] 彭传圣,常国贞,试论地震约束反演的不适定性油气地质与采收率,9(2),2002[106] 沈财余,江洁,赵华,李九生,测井约束地震反演解决地质问题能力的探讨,石油地球物理勘探,37(4),2002[107] 沈财余,阎向华,测井约束地震反演的分辨率与地震分辨率的关系,石油物探,38(4),1999[108] 张玉芬,罗延钟,凌峰,井震联合地震道多尺度反演,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6(5),2001 [109] 马坚伟,杨慧珠,朱亚平,地震波形多尺度反演的一点讨论,地球物理学进展,15(4),2000[110] 张玉芬,罗延钟,陶国强,史付生,影响地震道多尺度反演效果因素分析,物探与化探,25(3),2001 [111] 朱成宏,秦瞳,从SEG2002年会看油藏描述技术的新进展,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6(3),2003[112] 白彦彬,杨长春,井西利,地质规律约束下的波阻抗反演,石油物探,41(1),2002[113] 史文东,张立昌,尹克敏,孙海宁,地质统计地震反演方法及其在民丰断裂带封堵中的应用研究,石油地球物理勘探,37(4),2002[114] 呼舜兴,郭献广,张之文,地震反演技术在桥口-白庙地区储层预测中的应用,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2(3),2003[115] 石万忠,陈开远,李梦溪,杨永林,代胜群,JASON在东濮凹陷H99块储层预测中的应用,地质科技情报,20(2),2001[116] 张继武,应用Strata软件进行波阻抗反演的几点认识,新疆石油地质,20(1),1999[117] 吴坚,张塞,闫桂花,邹玉萍,波阻抗反演技术在区域层序地层研究中的应用,石油地球物理勘探,37(增),2002[118] 牛小芳,张春林,汪立蓉,皮东,地震反演技术在前8块储层预测中的应用,断块油气田,10(2),2003 [119] 吕义军,王萍,李虎山,王岩,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在浊积岩油藏勘探中的应用,山东地质,19(增),2003 [120] 王连山,董建海,彭毅斌,朱庆忠,测井约束三维地震反演在琥珀营油田滚动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5(2),2003[121] 孙岩,李明,赵一民,赵占银,马新昌,张立新,英台地区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解释技术的应用与效果,石油地球物理勘探,38(2),2003[122] 董万百,韩行吉,小波波阻抗反演技术的改进及应用,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4),2001[123] 沈财余,崔汝国,影响测井约束地震反演地质效果因素的分析,物探与化探,27(2),2003[124] 方赟,柯善珍,陈家敏,刘敬,A VO地震反演在油气预测中的应用,特种油气藏,9(4),2002[125] 卢占武,韩立国,波阻抗反演技术研究进展,世界地质,21(4),2002[126] 夏洪瑞,周开明,黄桥,霍浩,许自龙,刘新强,波阻抗反演技术中空变子波的求取,石油物探,41(4),2002[127] 马劲风,王学军,贾春环,赵建勋,波阻抗约束反演中的约束方法研究,石油物探,39(2),2000 [128] 曹柏如,张霖斌,波阻抗反演中的不确定性分析,地球物理学进展,15(4),2000[129] 司马立强,郑淑芬,吴胜,测井地震结合储层参数推广反演技术及应用,测井技术,25(1),2001 [130] 张永刚,地震波阻抗反演技术的现状和发展,石油物探,41(4),2002[131] 0李立诚,吴坚,张塞,庄锡进,0邹玉萍,王文质,地震波阻抗反演技术在层序研究中的应用—以准噶尔盆地为例,新疆石油地质,23(3),2002[132] 马劲风,许升辉,王桂水,高乐,地震道反演面临的问题与进展,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3(4),2002 [133] 姚逢昌,甘利灯,地震反演的应用与限制,石油勘探与开发,27(2),2000[134] 尹成,谢桂生,吕中育,赵志伟,邹定永,地震反演与非线性随机优化方法,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3(1),2001[135] 宿淑春,王晓华,分频波阻抗反演方法及其应用,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4(1),2000[136] 徐国庆,侯志强,井约束地震反演中对声波和密度测井的油气信息补偿与消除,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7(3),2003[137] 杨文采,评地球物理反演的发展趋向,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9(4),2002[138] 陈长河,周杰,周胜利,潘一览,全局优化模拟退火地震反演技术,断块油气田,8(4),2001[139] 靳军,谈继强,李天明,支东明,宁良,应用测井约束反演开展储集层砂体描述,新疆石油地质,24(1),2003[140] 宋维琪,应用地震属性与测井数据反演储层参数,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6(3),2003[141] 杨斌,肖慈珣,测井约束下的神经网络地震储层参数反演,矿物岩石,18(增),1998[142] 蒋录全,地震数据反演中的Monte-Carlo算法、漠拟退火算法(SA)及遗传算法(GA),西南石油学院院报,17(3),1995[143] 侯遵泽,杨文采,中国大陆地壳密度差异多尺度反演,地球物理学报,41(5) ,1998[144] 朱成宏,叠后地震资料波阻抗多尺度反演,武汉中国地质大学,1998[145] 张玉芬,影响薄互层地震反射特征因素研究和井震联合地震道多尺度反演,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00 [146] SUBHASHISM,XURIH,JEFFREYL,etal,Hybrid seismic inversion:A reconnaissance tool for deepwater exploration,The Leading Edge,19(11),2000[147] COOKE D A,SCHNEIDER WA,Generalized linear inversion of reflection seismic data,Geophysics,48(6),1983[148] Treitel S L,Past,present,and future of geophysical inversion:A new millennium analysis,Geophysics,66(1),2001[149] Yang Wencai,Theory & method of geophysical inversion,Bei jing:Geophysical Publishing Company,12,1997 [150] Connolly P,Elastic impedance,The Leading Edge,18(4),1999[151] Mccormack M D,Neural computing geophysics,The Leading Edge,10(1),1991[152] Jin S,Madariaga R,Nonlinear velocity inversion by a two step Monte Carlo method,Geophysics,59(4),1994 [153] Latimer R B,Davison R,van Riel P,An interpreter’s guide to understanding and working with seismic-derived acoustic impedance data,The Leading Edge,19(3),2000[154] Subhashis Mallick,A simple approximation to the P-wave reflection coefficient and its implication in the inversion of 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offset data,Geophysics,58(4),1993[155] Landro Mand Solie R,Sources signature determination by inversion,Geophysics,57(12),1992[156] Gray S H,Bleisten N,Imaging and inversion of zero-offset seismic data,Proceeding of the IEEE,74(3),1986 [157] CLAYTONRW,STOLTRH,A Born-WKBS inversion method for acoustic reflection data,Geophysics,46(11) ,1981[158] Lippmann RP,Anintroduction to computing with neuralnets,IEEE ASSP,April,1987,3(4):4~22 [159] Mccormack MD,Neural computing in geophysics [J] ,The Leading Edge,1991,10(1):11~15[160] Rogno H,Kristensen A,Amundsen L,The statfjord 3 D,4C OBC survey[J],The Leading Edge,1999,18(11):1300~1305[161] Whitcombe DN,Connolly PA,Reagan R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