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 现场展示失重环境物理现象

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 现场展示失重环境物理现象

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现场展示失重环境物理现象
朝向地球一侧为下
由教育部、中国载人航天办、中国科协共同主办的神舟十号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于6月20日上午10:04至10:55举行。

神十航天员进行在轨讲解和实验演示,并与地面师生进行双向互动交流。

此次太空授课主讲人是神十女航天员王亚平。

地面课堂活动的主持人是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物理老师宓奇和北京市第101中学物理老师史艺。

在与地面课堂学生的互动中,王亚平在聂海胜的帮助下进行90度转身,为同学们演示在太空中人体对方向的感知。

王亚平说,在太空中我们自身的感觉,在方位上无所谓上和下的区别,无论头朝向哪个方向,我们自身的感觉都是一样的。

不过在天宫里,为了便于工作和生活,我们也人为地定义了上和下,并且把朝向地球的一侧作为是下方,并铺设了地板。

太空“测重”:聂海胜74公斤
授课一开始,王亚平就给地面同学提出了第一个问题:“失重了,我们的身体质量是不是也没有了?要是能测量一下就好了。

在太空中我们航天员想要知道自己是胖了还是瘦了,该怎么办呢?
王亚平:不用担心,我们有专门测质量的装置——“质量测量仪”。

同学们看,这就是我们的质量测量仪,这是一个人体支架,这是一个腹撑,用来固定待测航天员用。

下面呢,就由我和指令长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测质量的过程。

同学们可以先目测一下我们指令长的质量有多少呢?好,现在我们开始演示,首先让指令长固定在质量测量仪上,然后我把连接
运动机构的钢丝绳拉到指定位置,准备开始,拉力使他回到了初始位置,这样就测出了他的质量。

好,让我们的摄像师来个特写,我们来看看我们指令长的质量是多少呢?嗯,74千克。

同学们,你们猜对了吗?
王亚平演示失重状况下水的流动状态
在授课过程中,王亚平为学生演示了失重状态下水的流动状态。

王亚平说,同学们看,这是一个我们在太空中喝水用的饮水袋,这里有一个止水架,现在我把它打开,如果在地面,此时水肯定是会流下来的。

但是,在太空中失重环境下,水是不会自己流出来的。

我想,如果
诗人李白在天宫中生活,大概他就写不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诗句了。

因为在失重状态下,根本就不可能会“飞流直下”。

王亚平将中国结吸附到水膜表面
王亚平:我做成了一个漂亮的水膜。

看来在失重状态下,普通水也可以形成这么大的一个水膜,这在地面上可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在地面上有重力的影响,所以水膜一出水,就容易破裂,而在太空中,由于处于失重状态,水的表面张力就会“大显神威”,所以就能轻松地形成水膜。

那这个水膜结实吗?我们来验证一下。

现在轻轻地晃动它,同学们看到了,即使我来回地摇晃它,它也不会轻易地破裂。

而是甩出来一些小水
滴,不过这个小水滴我们要用吸水纸将它给收集走,避免它们到处乱飞影响我们的设备安全。

王亚平:接下来我要试着把一个中国结贴到水膜的表面,看它能不能够否承住这个中国结。

好,现在把中国结轻轻地贴到水膜的表面。

哎,贴上了!现在中国结已经被贴附到了水膜的表面,看来这个水膜还是足够结实的!
太空单摆失重后进行圆周运动
王亚平在授课中为地面同学演示了失重状态下的单摆运动。

在王亚平的实验演示中,单摆失重后进行圆周运动,它并没有像在地面上一样做往复摆动。

王亚平:同学们看,这是一个支架,这根细绳将小球连接在了支架上,形成了一个我们地面上常见的单摆。

现在,我把它固定到我们的展示平台上。

现在我把小球放到这个位置,同学们想一下,如果此时我松手,小球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噢,它并没有像在地面上一样做往复摆动,那我们把它提高一点,放到这儿,再松手,嗯,它还是没有做往复摆动,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太空中小球处于失重状态,没有了回复力,所以不能像在地面上一样作往复摆动。

王亚平:那如果我们推小球一下,小球又会如何运动呢?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吗?非常的神奇,现在小球竟然在做圆周运动。

好,我们换个方向再来给大家演示一下。

哎,它仍然在做圆周运动,这是因为在太空中,小球处于失重状态,即使我们给小球一个很小的初速度,它也能绕摆轴作圆周运动;但是在地面上却需要一个足够大的初速度才能够实现。

转自:中国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