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海陆分布一、填空1、目前海洋的面积为3.61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
因此,人们常说“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海路分布是不均匀的,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
3、亚洲和欧洲之间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4、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沟通红海(印度洋)和地中海(大西洋)};5、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6、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
7、七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9、四大洋按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10、各大洲可以划分不同的区域,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
非洲分为北非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欧洲分为欧洲西部和欧洲东部。
美洲分为北美和拉丁美洲(美国以南)11、太平洋世界第一大洋,几乎占全球海洋面积的一半,它的东面是北美洲和南美洲,西面是亚洲和大洋洲,北面通过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通。
12、大西洋第二大洋,位于南、北美洲、欧洲、非洲之间,南接南极洲,北通北冰洋,形状像字母“S”。
13、印度洋被亚洲、非洲、南极洲和大洋洲所包围,南部与大西洋、太平洋相通。
14、北冰洋面积最小的大洋,被亚洲、欧洲、北美洲所包围。
15、太平洋中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是大洋最深处。
二、名词解释1、陆地面积较大的叫做大陆(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澳洲大陆)。
2、陆地面积较小的叫做岛屿。
(最大的岛屿:丹麦的格林兰岛)3、一面与陆地相连,三面被水包围的陆地叫做半岛。
(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4、大陆和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5、大洋的边缘部分称为海;沟通两个海域之间的狭窄水道叫做海峡。
第二节海陆变迁一、填空1、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有三种: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和人类活动。
2、地壳运动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海洋和陆地的交接地带,由于海平面的升降,时而为海,时而为陆。
部分沿海国家通过填海造陆的方式扩大陆地面积。
3、地球表面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地球表面的变化除了海陆面积的变化外,还有海陆分布的变化。
4、德国的科学家魏格纳发现非洲和南美洲两块大陆的轮廓凹凸十分吻合,他大胆的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5、大陆漂移的动力来自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
6、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表面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它们是亚欧板块、美洲版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各大板块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
7、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比较频繁。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
8、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我国正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之上。
第二章多样的世界气候第一节世界的气温和降水1、气温和降水是说明一个地区气候特征的基本要素。
2、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状况相差悬殊,但是它们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
其规律是:以赤道为中心,向两极递减。
同一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
3、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存在着差异是受到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地形等多种因素影响造成的。
4、一般来说,南、北半球气温从高纬度向低纬度逐渐降低。
5、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夏季,同纬度地区陆地的气温比海洋高;冬季情况相反。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的最高气温出现7月份,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份,南半球相反。
6、山地的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约0.6℃。
7、赤道地区纬度低,终年高温,属于多雨区。
两极地区纬度高,终年寒冷,属于少雨区。
8、中纬度地区的沿海和内陆距离海洋的远近不同,沿海地区受来自海洋的水汽影响大,因而降水量要多于内陆地区。
9、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脉对气流的阻挡作用,迎风坡使湿润气流抬升,气温降低,容易产生降水,形成地形雨。
背风坡不易形成降水。
10、降水量不仅存在地区差异,而且还有季节差异。
分为: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
11、世界干极:阿塔卡玛沙漠;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湿极:怀厄莱阿莱。
精品第二节世界的气候类型一个地方的气候是指多年天气的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一、热带气候类型1、热带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疏林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2、热带气候的共同特点是全年高温炎热,最冷月的平均气温都在18℃以上。
3、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它的主要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
4、在非洲、南美洲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南北两侧,分布有大片的热带疏林草原气候,也称为“萨瓦纳气候”,它的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5、热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一年分旱季和雨季,主要分布在亚洲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6、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部和中部,这个气候区常年干旱少雨,依照强烈,气温极高,蒸发旺盛。
二、亚热带气候类型1、亚热带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有: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亚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2、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的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3、亚热带地中海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4、亚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5°~35°的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
三、温带气候类型1、温带气候类型有: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2、温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点: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我国首都北京就处于这种气候类型下。
3、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气候特点是: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较为均匀。
4、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北美洲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我国西北地区就属于这种气候。
四、寒带气候类型寒带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高纬、高寒地区,根据植被不同分为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
五、高原、山地气候高原、山地气候的气候特点是: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第三节气候与人类活动1、气候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
气候对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和能源利用等人类的生产活动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2、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往往决定了这个地区适宜种植哪种作物、放羊何种牲畜。
3、气候还影响到农业耕作制度。
我国南方地区熟制是一年三熟,华北地区是一年两熟,东北地区是一年一熟。
4、人类的衣食住行与气候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国南北放在衣着上看,南薄北厚。
饮食:南甜北咸,西辣东酸。
住:南方通风北方保暖。
行:南船北车。
第三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种和人口1、人种之间最明显的区别是肤色,按照不同的体质特征世界人口可以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人种的区别还表现在头发颜色、头发卷曲程度、鼻子形状、血液等方面。
2、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美洲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也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是世界分布最广泛的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的中亚、西亚、非洲的北部及美洲和大洋洲;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美洲也有大量黑色人种分布。
3、亚洲的东部沿海、东南部和南部人口稠密,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欧洲的西部、北美洲的东部人口稠密,因为这些地区城市密集,经济发达。
4、从19世纪开始,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急剧上升。
1999年世界人口达到60亿,7月11日为世界人口日。
5、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是有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6、目前世界上人口增长快的多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慢的多为发达国家。
7、世界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增长过快,还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使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带来住房紧张,失业率高,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以及犯罪率高等问题。
8、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9、当死亡率高于出生率是人口会出现负增长,人口减少会出现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加重等问题。
10、人口密度=该地人口数/该地面积11、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类必须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协调好人口与环境、资源的关系。
为此,有计划的生育,是人口的数量保持在合理的规模。
第二节语言和宗教1、目前被确定为联合国大会正式语言的是汉语、英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俄语、法语六种语言。
2、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汉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3、目前,英语除了在英国本土使用外,还分布在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和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等国家,亚洲的印度、菲律宾和非洲南部的南非等国家。
4、西班牙语主要分布在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使用阿拉伯语的人主要居住在亚洲的西部和非洲的北部。
5、目前世界上传播范围最广、影响最深刻、信徒众多的主要三大宗教有: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6、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基督教,起源于公元1世纪的西亚。
教徒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代表建筑是教堂7、伊斯兰教起源于公元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其教徒被成为穆斯林,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代表建筑是清真寺。
8、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其教徒主要分布在亚洲,其中以东亚和东南亚居多。
代表建筑是佛塔。
精品第三节聚落1、聚落主要是人们居住的场所,同时它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2、聚落的两种基本类型是城市和乡村,且城市的出现晚于乡村的出现。
3、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出现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距今约6000年。
4、乡村聚落里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劳动,城市聚落里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目前,全世界大约有一半的人住在城市里。
5、每个聚落都有自己的职能,乡村聚落包括农业村庄、牧民聚落、渔民之港、猎户之家等类型。
城市聚落中有:“工业重镇”、“文化之城”、“商贸中心”等。
6、无论城市还是乡村,聚落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其所在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7、在人类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不高的阶段,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最为明显,聚落多建在地形、气候条件优越的地区。
世界上人口密集地区和大城市主要位于河流沿岸和冲积平原上。
8、随着世界各国人口的增加,自然环境和认为环境的恶化,许多传统聚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目前,有许多传统聚落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第四章发展与合作第一节国家和地区1、目前,全世界共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190多个独立的国家。
2、国家和地区的根本区别是,国家拥有主权,其包括领土完整、政治独立、经济自主和与别国的政治权利平等。
3、世界各国按面积排位前六名的依次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