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中医正骨)

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中医正骨)

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中医正骨)首先从人体的生理解剖学来讲,脊柱是一个由24个椎骨(7个颈椎、12个颈椎、5个腰椎)、1个骶骨和l个尾骨相互连结而组成。

椎体是构成躯干的重要骨性结构,具有承受和传递重力、维持机体上部生理形态的重要功能。

故椎体从颈椎愈向下愈大。

为了适应脊柱矢状面4个生理弯曲和生理功能需要。

椎体大多为椭圆柱形的同时还有部分椎体保持着特殊的形态。

如第1颈椎呈环状,第2颈椎较长并有齿突与第1颈椎形成轴状关节。

第 3—7颈椎体的两侧上缘后部凸起形成钩突,与上位椎体两侧下缘形成钩椎关节,第4—5腰椎的前部高而后部低等。

每一个椎骨都是由椎体和椎弓两部分连结而成,椎体在前,呈短的椭圆柱状,其上下面平坦但较粗糙,四周较光滑。

椎体的表面有一薄层骨密质,内部则主要由骨松质组成,因而,脊椎常因压迫变扁而造成压缩性脊折,骨折时易损伤脊髓导致瘫痪。

椎弓呈弓状,由一对椎弓根、一对推弓板、一个棘突、一对横突和两对关节突构成。

椎体的后方与椎弓共同围成椎孔,所有椎骨的椎孔连结成椎管,容纳着脊髓。

由椎骨构成的脊柱有支持体重、保护脊髓和内脏的重要功能。

而每个椎骨之间是由椎间盘所连接,椎间盘称椎间关节,是位于椎体之间的—层弹性软组织垫,自第2颈椎至第l骶椎,共有23个,约占脊柱全长的1/4。

依脊杜不同节段的功能不同,具厚薄差异较大,以腰椎间盘最厚,约占椎体高度的1/3一1/4,胸椎间盘最薄,约占椎体高度的1/5。

颈、腰椎间盘的前部厚,后部薄,胸段椎间盘则相反。

椎间盘本身没有血液循环,但有变性的特点,人成年以后其弹性逐渐减弱,脆性增加,故纤维环可因变性而发生裂隙。

再加个外伤及损伤,这就造成了诱发椎间盘突出的原因。

当我们人类从直立开始,就对椎间盘和椎骨形成了一种压力,这种压力来源于自然(地球的引力),而椎间盘起着缓冲和保护椎骨的作用(通俗一点讲,有点像我们生活中汽车的减震)。

椎间盘是构成脊柱的重要组织,起着连接上、下椎体而又能使其在一定范围内伸屈和旋转。

缓冲由上体传来的压力和下肢传来的震力、维持脊柱的生理高度和屈度等重要功能。

在椎间盘的整体功能中,各种成分又具有不同的功能及特性。

椎间盘由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三部分构成,三者以不同结构、不同位置,不同形态构成一个既独立存在,又同意谐调的功能整体。

1软骨板的功能软骨板也称软骨终板,附着在椎体的上下面与椎间盘的纤维环之间,其功能有:①保护椎体骨质在承受压力时免受直接磨损或创伤。

②是防止髓核突入椎体松质骨内的重要屏障。

③ 软骨板上有许多微小孔道,具有半透膜的生物特性,在流体力学及不同渗透压的影响下,是椎间盘营养物质供应和代谢产物排出以及水分进出的通道。

④在椎体发育成熟以前,是软骨细胞生发源之起对椎体的生长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2纤维环的功能①纤维环围绕髓核分层排列,螺旋状环绕,形成包裹髓核的容器,并有一定的舒缩弹性,既能维持髓核的生理位置和形状,也能随髓核一起伸缩。

②吸收髓核在各种压力下的传导应力,使压力通过纤维的伸缩特性均匀地布于纤维环的各部分,起到缓冲震荡或压力的作用。

③纤维环与前、后纵韧带紧密结合,具有限制脊柱过度伸、屈、倾斜和旋转的功能。

④纤维环与上下软骨板及骺环坚固连接,有保持脊柱在各种运动时的稳定性的作用。

⑤纤维环对髓核的营养代谢起着弥散和传递的作用。

3髓核的功能①髓核在承受外力时,将力均匀地传递到周围的纤维环,避免椎间盘的某一部位因过度承载而发生损伤,具有平衡应力的作用。

②髓核在突然受到外力时,通过改变形态将应力传送到纤维环的各部分,再经过纤维环的张应力将其分散,具有吸收和传递外力震荡的作用。

③髓核的体积虽然不能因外来压力的作用而明显压缩,但由于具有可塑性的特点,其形态可随脊柱作各种运动时重心不同而改变,起着类似轴承一样的滚动支撑椎体的作用。

如脊柱前屈时,髓核的大部分移向椎间盘的后部;脊柱背伸时,髓核的大部分拥向椎间盘的前部;脊柱做旋转动作时,髓核的大部位于中央。

当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姿势活动时,会更加造成椎间盘与椎骨的压力的增加,再加上劳损,受环境和生活的不良习惯影响,使我们的骨质退行性改变加速,造成椎间盘的韧性降低,脆性的加速,使椎间盘造成破裂。

如果从中医方面来讲:大致分为以下几个原因:1,肾精亏损,盘骨失养;2,跌仆闪挫,气血瘀滞;3,寒湿内侵,阻遏经络。

由于对神经和椎管的压迫和挤压的部位不同,临床上产生的症状也不同,在这里就不一一诉说了。

关于现代医学对椎间盘疾病的治疗方法大致可以分以下三大类:(一)非手术治疗之中包括1、卧床休息2、药物治疗3、牵引疗法4、物理治疗5、推拿治疗6、针灸治疗7、封闭疗法8、小针刀疗法手术治疗中包括1、常规开放性手术(包括: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经腹椎间盘手术)2、椎间盘镜微创手术3、经皮穿刺切吸术4、人工腰椎间盘置换介入治疗中包括:1、胶原酶化学溶解疗法2、臭氧注射疗法3、超低温消融治疗(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中,包括治疗性药物和缓解症状类药物。

由于腰椎间盘的特殊结构决定很多一般药物难有治疗作用,因此一般中西药物也只有止痛功能,缓解临床症状为主,达不到根治腰突症的目的。

由于腰椎间盘内血液供应先天不足,椎间盘纤维环更是基本无血液供应,椎间盘内营养以上下软骨板的渗透为主,所以一般药物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无治疗作用,只能达到消炎止痛的暂时性效果。

药物分为内服药和外用药两种,内服药常用中药,而一般的西药只用来止痛;外用药,即外用的膏药,敷剂、喷剂、擦剂等;外用药的作用一般用来止痛,并且常见过敏现象。

(三)牵引治疗我们都知道,腰椎间盘突出症以突出物的大小分为膨出、突出和脱出三种类型。

以临床症状的轻重分急性期和缓解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第一次发病时,一般的医院均建议病人首先使用牵引治疗,牵引主要以机械的力度牵拉椎间隙,而减轻椎间盘的内压,使突出物对神经的压迫稍减轻,从理论来讲是比较正确的,但临床的治疗效果的确不太理想。

这主要是由于牵引的力度因人而异,难以撑握;另一个是适应症的选择难以准确区分;再者是病人的配合问题。

对于腰椎间盘膨出的患者,这时椎间盘内压力很高,通过牵引可以治愈,但牵引时应绝对卧床较为理想。

如果牵引之后马上行走、坐车等又会恢复椎间盘内高压状态,造成牵引无效。

牵引只适用于椎间盘膨出患者,如果椎间盘已造成突出和脱出,进行牵引完全无效,并且有可能加重病人症状。

在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者中,牵引为禁忌症。

因为病人在急性期时,由于神经根的水肿和炎症刺激,会引起腰背肌肉紧张、痉挛,如果这时牵引就会拉伤腰肌纤维,造成腰痛而加重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牵引只适合于单纯的腰椎间盘膨出患者,而且必须在症状不重时采用,以缓解临床症状为目的,禁用于腰椎间盘突出、脱出,伴随椎管狭窄的病人,和腰突症急性期的病人。

(四)物理治疗、推拿治疗、针灸治疗物理治疗包括电疗、红外线照射、热疗等方法,和推拿、针灸等治疗目的基本相同。

就是以缓解病人的临床症状为主,而非根治手段。

由于腰突症的病人多数伴随慢性腰肌劳损,梨状肌肉紧张,腰椎间盘突出物压迫的神经随神经走过的部位肌肉痉挛造成腰腿痛,一般医院会用理疗、推拿、针灸等治疗手段来缓解肌肉的紧张和痉挛。

所以做过理疗的病人都知道,在做理疗时会舒服一点,不做后又会和从前一样。

所以说,理疗、推拿、针灸等治疗方法,只用于腰突症的配合治疗。

(五)封闭疗法封闭治疗分两种应用方法,一种为椎管内封闭,一种为神经根封闭。

顾名思义,椎管内封闭是直接用药物注射到椎管内,神经根封闭是把药物注射在神经根周围。

注射的药物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加局部麻醉为主。

在激素的作用下,可以减轻和消除神经根的无菌性炎症和水肿;麻醉药物则为止痛,麻醉神经使其敏感性降低。

我们都知道,腰突症为什么会导致腰腿痛,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髓核压迫神经后导致神经根发生水肿和无菌性炎症,所以封闭的效果就是止痛,突出物压迫无法解决,当封闭药效过后腰腿痛症状马上又恢复。

(六)针刀疗法针刀疗法分为水针刀和小针刀。

水针刀是将清朝年间张仲景医圣祠“刀针”与现代医学水针相结合,并柔和其他针刀疗法的精华,从而发展形成的一种可注射针灸用具。

水针刀疗法作为传统医学九针疗法与现代医学水针疗法中西医合壁的后裔,是介于针灸疗法与开放性手术间非直视下的新型注射性微型外科手术,以软组织局部解剖学、立体解剖、动静态三维解剖学、生物力学、生物信息学、经络学说、无菌炎症学及动静态平衡学及中西药药理学为其理论基础。

对软伤科疾病、脊柱相关性疾病的治疗具有广阔的前景。

针刀疗法即为小针刀(其水针刀即为小针刀),小针刀疗法是在针灸和封闭疗法的基础上发展来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近年逐步“神化”了它治疗效果。

小针刀是以针刀这种手术器械,在腰腿痛患者的痛点上进行广泛的剥离松解,再注射入局部麻醉药物加激素药物,起到消炎止痛作用,小针刀的目的就是为封闭范围扩大创造条件,因此,小针刀治疗其实就是一种封闭疗法的改良,其治疗效果等同封闭。

由于在治疗过程中运用到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因此不可多用。

激素的副作用会引起如骨质疏松、胃肠反应、痤疮多毛,向心性肥胖等,而且同时伴随糖尿病、高血压等患者禁用。

(七)手术治疗1、常规开放手术:常规开放手术包括: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经腹椎间盘手术、椎体融合术等。

手术的目的是直接切除病变腰椎间盘髓核,解除神经根压迫而达到治疗目的。

由于腰椎的特殊生理位置的限制,因此手术破坏了正常的腰椎骨生理结构,造成手术损伤大,易造成腰椎术后失稳,术后瘢痕组织粘连,术中误伤神经根等一系列不良反应,所以多数病人惧怕手术,如何避免手术中造成的以上不良反应呢?这一直是医学界的一大难题。

2、椎间盘镜微创手术为了避免常规开放性手术的大损伤问题,减少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在显微外科和关节内窥镜辅助腰椎间盘手术,虽然是减少了手术过程中对正常骨关节的破坏,但微创手术一样是手术,也有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另一个最主要问题在于手术视野变小之后,难以干净彻底摘除病变腰椎间盘髓核,增高了手术不成功的风险。

3、经皮穿刺的切吸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多数由于椎间盘内压力增高而导致突出。

经皮穿刺切吸可以显著降低椎间盘内压,减少突出的椎间盘内容,从而减轻或消除突出物对神经的压迫症状。

该方法的优点在于手术过程中损伤较小,但缺点是该手术以减压为主,对于椎间盘膨出有效,禁用于腰突症脱出、游离、合并钙化等类型,这样造成手术面太窄。

(八)胶原酶化学溶解疗法人体椎间盘髓核组织,由水、纤维组织、蛋白多糖构成,胶原酶全称:胶原蛋白溶解酶,可以溶解髓核蛋白多糖,但人体对蛋白质和酶有过敏倾向,这种过敏有危及生命的危险,所以在国外已禁止使用该疗法;再者,胶原酶溶解疗法如果失败,就会在椎间盘内外形成广泛的瘢痕粘连,给后续的治疗带来难度,目前我国正规医院基本上已禁用胶原酶,但亦有个别民营医院或私人采用该方法治疗腰突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