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气事故案例分析

煤气事故案例分析

煤气事故案例———煤气安全教育材料一、煤气中毒1、工作责任心不强,违章作业致使煤气泄露,造成9人中毒死亡。

××年10日26日15时40分,×动力厂综合管网一露天煤气水封发生煤气泄露事故,导致到现场附近从事保洁工作的3名女工和路过此处的6名外单位人员一氧化碳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

主要原因(1)岗位员工责任不强,违反操作规程,排水器加水高度不符合要求,致使煤气泄露,造成人员中毒死亡。

(2)中毒者缺乏心和安全教育,培训、严格按安全规程操作,确保工作质量。

防范措施:(1)加强责任心和安全教育、培训,严格按安全规程操作,确保工作质量。

(2)完善安全警示设置,避免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2、施工安全员落实,防护器具配备不到位,救护不当造成5人煤气中毒死亡2005年11月5日上午,包头大安钢铁公司炼铁厂高炉车间布袋除尘器1号箱体煤气防爆膜爆裂,炼铁厂检修人员进行了抢修。

下午,检修人员在清理检修现场时,旁边的4号箱体煤气防爆膜突然爆裂,造成大量煤气泄露。

将1名检修人员熏到,在旁边监护的3人见状马上和另外2另名检修人员上去救人,不幸也被熏到,造成6人中毒,5人死亡。

主要原因:(1)泄爆膜使用管理存在缺失。

(2)检修安全预案制定、落实不周全。

(3)煤气防护设备不到位,救护措施不当,盲目施救。

防范措施:(1)加强煤气设施安全检查、维修管理,确保煤气设施处于有效控制状态。

(2)所有检修作业必须制定安全预案,严格执行安全确定制度。

(3)加强煤气防护知识和防护器具使用教育,确保科学、正确、及时施救,严禁盲目救助造成事故扩大。

3、违章操作造成7人煤气中毒,2人死亡2006年6月10日,XX公司动力厂燃气车间四高炉洗气值班工邸XX、马XX接调度电话通知,配合进行倒水管作业。

两人完成开西水管滤水器入口DN600mm截门,关东水管滤水器DN600mm截门操作后,于11:25分向煤气调度汇报并做好记录。

12:20分,安全处煤气防护站乙班班长张XX在前往四高炉配合处理荒煤气管检修途中,发现四炉洗气系统煤气泄露,立即通知煤气调度室,厂调度室及煤气防护站,并要求在附近作业的运输部司机和调车员立即撤离。

动力厂调度赵XX接煤气防护站电话后,迅速携带煤气报警器前往现场,发现洗气值班室无人,四炉洗气系统的喷淋处煤气大量泄露,两名值班工人已倒在塔下。

赵XX将情况通知燃气调度后,将邸XX透出泄露区域后,也出现中毒症状,随时感到煤气防护站和动力厂有关人员症状。

随即感到的煤气防护站和动力厂有管关人员将三人抬出危险区域,使用苏生器和胸外挤压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

总公司接事故报告后,马上启动应急预案,操作人员迅速关闭溢水管截门,中毒人员被分别送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和721医院,其中中毒较重的邸XX、马XX二人经抢救无效,于当日16:00停止抢救,宣布死亡。

主要原因:(1)岗位人员习惯违章,擅自改变水管用途,阀门关闭不严,水位降低后煤气泄露时造成这次事故的主要愿意。

(2)岗位人员进入煤气危险区域不带煤气报警器时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3)煤气安全管理存在缺失。

防范措施:(1)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杜绝违章操作。

(2)加强安全监督、检查管理,发现违章行为及时制止,纠正,严格考核。

4、系统煤气压力超高,应对措施不力,造成煤气泄露,引发人员住、死亡。

2005年5月20日,XX钢厂1750m高炉恢复生产,向煤气柜输入煤气,因柜荣高,冲顶,造成煤气柜压力升高,超过允许压力,冲破活塞油垢、油水分离器油封和水封,造成煤气在高空弥漫,造成在气柜周围居住的20多人员煤气中毒,其中2人死亡。

主要原因:(1)值班人员责任心不强,系统压力超高应对措施不得力,是造成煤气泄露的主要原因。

(2)煤气报警器配置不到位,巡检人员巡检不带报警器时造成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3)管理存在缺失,煤气柜周围居住施工人员是造成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防范措施:(1)加强责任心教育,提高工作技能和工作质量,出现异常确保正确及时应对。

(2)加强本质安全化管理,确保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施工,投入使用。

(3)加强煤气等危险设施、区域管理,严禁去官人员进入,停留,居住。

5、安全预案制定、落实不周,防护装配不全,施救方法不当造成6人中毒死亡。

2006年6月11日,XX钢厂安排3名外施工人员清理高炉洗涤水池,3名施工人员进到池底不久相继倒下,值班人员发现后立即报告公司相关单位,煤气防护人员携带呼吸器到场施救,最后导致3名施工人员,2名煤气防护人员和其他1名施救人员共计6人中毒死亡。

主要原因:(1)洗涤水投入使用后高炉煤气系统连通,清离水池时阀门关闭不严,造成煤气灌入洗涤水池时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施工安全预案制定、落实不到位是造成这次事故的重要原因。

(3)施工人员煤气防护意识差,煤气防护器具不到位是造成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4)救护人员救护装置使用不当,救护方法不得力时造成这次事故扩大的主要原因。

防范措施:(1)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确保合格上岗,操作安全。

(2)严格执行”二十个必须七个不准”,所有检修作业必须制定、落实安全预案,必须严格执行安全确认制度。

(3)加强外施工安全管理,提高外施工队伍的安全管理水平。

(4)加强煤气防护知识,技能教育,提高岗位人员煤气防护意识和技能,确保能够正确使用安全防护器具。

6、安全意识不强,心存侥幸,造成轻微煤气中毒2005年1月25日13时,450 m³高炉计划休风,切除煤气。

17时45分左右,准备复风引煤气,翻四阀组盲板不动作。

当班调度王XX安排热风炉班长纪XX上四阀组检查排除故障,纪XX佩戴空气呼吸器,携带煤气报警器检查后,怀疑是电气有问题调度王XX遂安排电钳工刘XX、苏XX、赵XX上去检查排除故障(三人均没有携带煤气警报器,也没有佩戴空气呼吸器),检查后决定改用手动操作,在手动操作过程中,煤气出现泄露,开始时作业现场南侧煤气浓度为200-400PPm,北侧为400-600PPm。

中间一段时间煤气报警器被除尘取走。

约18时30分左右,作业现场煤气浓度增至800PPm,此时盲板已翻过约1/3,决定撤离现场改用电动操作。

刘、苏、赵等人下来后,苏XX感觉不适,出现煤气轻微中毒症状。

现场吸氧清醒后送职工医院。

其余人员无症状。

主要原因(1)四阀组盲板有故障,电动不动作,导致带煤气危险作业,是引发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2)作业人员刘XX、苏XX、赵XX安全意识不强,心存侥幸,涉煤气作业不佩戴空气呼吸器和煤气检测报警器,违章,冒险抢修作业,是导致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3)车间主任助理徐XX、当班调度王XX在安排抢修作业前,没有认真进行安全交底,对煤气的危害性认识不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麻痹大意,对此事故发生负有一定的管理责任。

(4)现场安全监护人员王XX、武XX,虽在抢修前提要佩戴空气呼吸器,单子啊后来实际作业中明知是在冒险作业,只是提醒注意,并没有坚决制止,对此事故的发生负有一定的安全管理责任。

(5)带煤气危险作业,没有按公司《煤气危险作业分级管理办法》的要求及时办理作业审批手续,制定,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即开始作业,二炼铁车间对此次事故的发生负有一定的管理责任。

防范措施:(1)组织岗位人员认真学习安全操作规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消除侥幸,麻痹意识,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杜绝冒险作业。

(2)有煤气的单位要忍着吸取此次事故教训,加大煤气作业的管理力度。

严格执行公司(厂)煤气管理故障制定,坚决杜绝冒险作业,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7、急躁施工,造成1人轻微氮气中毒2003年1月11日,XX环保公司在我公司一炼铁车间更换8# 煤气出箱体的布袋,施工进行到13:30左右,1人在箱体上人孔外晕倒,幸被其他人员发现,及时脱离事故现场,未造成严重后果。

主要原因(1)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不到位,施工人员更换频繁,管理人员未能及时将防护措施传达到新到人员。

(2)临近春节,回家心切,急躁施工,进入箱体前没有关闭氮气阀门(据调查),没有安装防护措施的要求确认箱体内的氧气含量即想进入施工。

防范措施:(1)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对所有施工人员均进行施工安全交底,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2)加强施工安全过程控制,确保全过程处于安全控制中。

8、热风炉平球时,1人发生轻微煤气中毒3#由于热风炉压差大,造成热风炉送风时间短,送风温度低,影响高炉正常运行。

2004年2月7日,公司决定开始热风炉换球工作。

2月16日1时左右,装球结束先后几次进入热风炉内平球,最后22冶施工人员进入平球时,1人感觉到煤气中毒感觉,立即爬出,没有造成重大事故。

主要原因:(1)原规定在烟道阀上插上盲板,开始施工时也插上了盲板,后来因工作需要将盲板抽掉,工作结束后没有及时插上盲板。

(2)热风炉换炉时没有关上烟道阀,没有通知热风炉内散出及换炉,造成排出的废气倒灌3#热风炉内,经测试,废气中CO浓度达到500PPm左右。

防范措施:严格执行安全预案,严格执行安全确认制度。

9、施工质量差,管理不到位引发轻微煤气中毒2005年11月17日,姚XX在棒材加热炉1#操作时操作台操作推钢,3:15左右感觉到头疼、胸闷、恶心、随报告2#操作室看火助手耿XX和车间调度孟XX,耿XX 到达1#操作室用煤气报警器监测,室内煤气浓度达到700~800PPm,但没有引起耿XX的重视,车间调度孟XX赶到后,立即安排人陪姚XX到车间外通风处休息,并让其喝浓茶,同时安排值班工谢XX和电钳工长XX用煤气报警器查找原因。

经查确认煤气是从一层引风机室内通过推钢操作台下的电缆孔溢到二层1#操作室内的所有电缆孔封闭,过了一会1#操作室内的煤气就消失了。

3:20左右,车间调度通知车间安全和技术员。

3:26左右安全员赶到现成与其它人员在一起在一层查找,最后确认煤气是从加热炉引风机壳体两侧的法兰处溢出的,经检测风机房内及附近煤气浓度大于1000PPm。

于是在周围设置警戒,安排专人值守,防止其他人员误入。

7:40左右,安环处与车间共同检查,确认是由于通往烟囱前的阀门,重新将风机调到工况。

过后,经检测,风机房内及附近煤气消失,恢复正常。

主要原因:(1)施工单位在棒材加热炉废气管道安装完阀门后,没安施工方案要求固定好阀门,使此阀门在引风机抽出气流的冲击下关闭,抽出的含有煤气的气体在管道内不能迅速排出,压力升高,致使从引风机壳体两侧法兰处溢出,弥漫在引风机室内,集聚后从推钢操作台下的电缆孔飘到二层1#操作室内,是使在此操作的姚XX轻微煤气中毒的直接原因。

(2)施工主管技术员对施工质量检查,确认、验收不到位,是造成此次事故的间接原因。

(3)施工主管部门对此次由于施工质量引发轻微煤气中毒事故负有管理责任。

(4)安装完加热炉废气管道阀门后,棒材生产没有及时落实其对加热炉生产的影响,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对此次事故的发生负责一定的管理责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