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货物运输合同》中引起争议的关键条款

浅析《货物运输合同》中引起争议的关键条款

浅析《货物运输合同》中引起争议的关键条款

吕晶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国内交通网络的逐步完善,物流业也成为了国内发展较为迅速的行业之一。作为每一笔物流业务的成立的基础,通常情况下,《货物运输合同》都是由承运人或者货物运输的代理方所订立的格式条款。因此,作为托运人,各企业或消费者更应注意这些合同中的每一处“陷阱”,以在产生纠纷时,最大程度保护自身利益。而各物流企业亦应注意在拟定合同时依法订立合同条款,以避免争议产生时因部分合同条款被判无效而承担败诉后果。

结合笔者的实务经验及对各案例的研究,以下三类条款时常会成为引发货运合同争议的关键条款:

1.免责条款

将货物安全、及时地送到目的地是货运合同中承运人的核心义务,也是合同双方签订合同的根本目的。因此,标的货物在运输途中发生毁损、灭失是货运合同最常见的争议起因,根据我国《合同法》第311条规定,除非承运人能证明货物的毁损、灭失是因不可抗力、货物本身的自然性质或者合理损耗以及托运人、收货人的过错造成的,在此种情况下,承运人应当对货物的毁损、灭失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在实践中,承运人有时会在法定免责事由以外,在合同中加入一些免除自身赔偿责任的条款。这些条款加重了托运人的责任,根据我国《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

因此,在司法实践中,承运人在法定事由以外的免责条款通常都会被判为无效。

2.限额赔偿条款

虽然在托运人在货物毁损、灭失的责任归属问题上得到了法律的充分保护,但是这并不代表承运人对托运人的赔偿数额就等同于托运人的实际损失。根据我国《合同法》第312条规定,货损的赔偿金额应当优先参照合同双方的约定,只有在合同双方对货损赔偿数额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情况下,才应当按照货物实际遭受的损失的市场价格来确定承运人所应当承担的赔偿数额。也就是说,如果合同双方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承运人的最高赔偿限额,托运人可能仍然无法完全弥补其损失。

如今,货运合同中对承运人最高赔偿限额的约定在业界十分普遍。虽然此类约定很可能导致托运人风险加大,但是其为承运人降低了在提供服务过程中过高的风险,并有助于物流行业发展。因此,法律并不禁止货运合同双方约定赔偿限额,但是承运人同样应当以合法的形式将此类条款放入合同,避免限额赔偿条款被判无效。如果承运人已经在合同中适当的位置对限额赔偿条款做出了提示(如在适当的位置插入条款并以醒目字体表示,以保证提起托运人注意),甚至可以要求托运人在该条款附近的位置签字,则一般情况下可认定该条款有效。

3.保价与代办保险条款

当托运人托运的货物价值较为高昂,使承运人的赔偿限额显然与托运人承受的风险不相适应时,托运人一般可选择适用保价条款,以提高承运人的赔偿限制。托运人选择保价时需要向承运人支付额外费用,而承运人一般会以自身为被保险人,就该笔运输业务向保险公司投保,因而可转移自身承担的风险。实践中,合法有效的保价条款应当在合同中被优先适用,但是物流公司在拟定保价条款时,同样应注意避免保价条款作为格式条款而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实践中的另一种转移风险的方式是由承运人作为保险代理人,为托运人代办运输保险。由此托运人可以在货物发生毁损、灭失时向保险人进行索赔,以弥补自身损失。但是,在此

种模式下,托运人应当格外注意以下两点:

(1)如货运合同中约定了有效的赔偿限额条款,则无论托运人是否向保险人理赔成功,承运人对托运人的赔偿责任将不高于该条款所约定的限额。而运输保险合同中的理赔条件往往对于托运人又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因此笔者建议在由承运人代办保险的情况下,托运人应事先充分理解保单中条款的内容以及理赔条件,以评估自身风险。

(2)根据我国《保险兼业代理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保险兼业代理人资格申报应由被代理的保险公司报中国保监会核准,并向保险兼业代理人颁发《保险兼业代理许可证》,并且具有保险兼业代理资质的企业通常只能代理一家保险公司的业务。因此,托运人应当注意代办保险的承运人是否具有相关资质,以避免在代办保险过程中受到欺诈或最终导致保险无效的可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