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总结2012剖析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总结2012剖析


R是常数
A S2 2
阶跃响应的性能指标
1、峰值时间:tp: 2、超调量: %
%
h(t p ) h() h ( ) 100%
(t )
h(t)
p
h(tp)
误差带 h(∞)
1.0
3、调节时间:ts 4、稳态误差:ess ess 1 h() 5、上升时间:tr 6、穿越次数:N
总结:各环节的BOde图
1、放大环节 2、积分环节 3、惯性环节 4、振荡环节
总结:各环节BOde图
5、一阶微分 6、二阶微分 7、滞后环节
应用奈氏判据分析系统稳定性时,可能会遇到下列3种情况:
(1)当系统开环传递函数G(s)H(s)的全部极点都位于S平面左半部 时(P=0),如果系统的奈氏曲线不包围GH平面的(-1,j0)点(N=0), 则闭环系统是稳定的(z=p-N=0),否则是不稳定的; (2)当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有p个位于S平面右半部的极点时 ,如果系统的奈氏曲线逆时针包围(-1,j0)点的周数等于位于S平面 右半部的开环极点数(N=P),则闭环系统是稳定的(Z=P-N=0), 否则是不稳定的; (3) 如果系统的奈氏曲线顺时针包围(-1,j0)点(N>0),则闭环 系统不稳定(Z=P-N>0)。 综上,奈氏曲线 是否包围GH平面的(-1,j0)点是判别系统 是否稳定的重要依据[当然还须考虑是否存在S平面右半部的开环极 点和曲线 包围点(-1,j0)的方向]。当曲线 恰好通过GH平面 的(-1,j0)点(注意不是包围),此时如果系统无位于S平面右半部 的开环极点,则系统处于临界稳定状态。
第3章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1、经典控制理论中常用的工程方法有: 1)时域分析法,2)根轨迹法,3) 频率特性法 2、系统性能分析的内容: 1)瞬态性能;2) 稳态性能;3)稳定性 3、输出响应:瞬态分量和稳态分量。 瞬态分量:由于输入和初始条件引起的,随时间的推移而 趋向消失的响应部分,它提供了系统在过渡过程中的 各项动态性能的信息。 稳态分量:是过渡过程结束后,系统达到平衡状态,其输 入输出间的关系不再变化的响应部分,它反映了系统 的稳态性能或误差。
u R (t ) Ri(t ) di(t ) u L (t ) L dt 1 u c (t ) i (t )dt c
dq , dt 电荷量:q idt
电流:i
磁通: udt
传递函数
u R (t ) Ri(t ) di(t ) u L (t ) L dt 1 u c (t ) i (t )dt c
0, t h及t h r(t) 1 h ,0 t h L[r (t )] 1
h是脉冲宽度
四. 加速度函数(抛物线函数):
r (t ) A sin(t ) L[(r (t )]
0, t 0 r(t) 2 Rt , t 0 2 L[t2 1(t )] 3 S
o tr
t
tp ts
总结
1、上升时间: t r
2、峰值时间:t p
d n 1 2
d 1 2 n

3、超调量: p
C (t p ) C () C ( )

1 2
100 % e
100 %
4、 调节时间:t s

0, t 0 At 2 , t 0
A是常数
A是常数
2.斜坡函数:
A是常数
单位脉冲函数: (t)dt 1
5.正弦函数:
0, t 0 单位斜坡函数: 1(t ) t , t 0
r (t ) A sin(t )
拉氏变换目的
1、将微分、积分、三角函数、滞后等时 域变量经过拉氏变换转换成象函数的分式 形式,进行计算、化简; 2、再将象函数分解后,反变换得到时域 变量。 3、也可由初值定理或终值定理直接求解 初值、终值。 使求解简便化。
1 T S 2TS 1
2 2
5
一阶微 分环节
6
二阶微分环节
7
不稳定环节
8 滞后 环节
放大 积分 惯性 环节 环节 环节
K K
0
0
1 S 1
1 TS 1
1 1 T
2 2
S 1
2
2 S 2 2S 1
(1 T 2 2 ) 2 (2 ) 2
1 TS 1
第2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1、传递函数的定义:线性定常系统在零初始条件下,输 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称为该系 统的传递函数。 2、系统的数学模型:是描述系统输入、输出变量以及系 统内部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 3、常用的系统模型有: 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动态结构图以及状态空间表 达式,等。
0 0 0

R K
0 0
0
输入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扰动稳态误差
控制系统除了受到给定输入的作用外, 通常还受到扰动输入的作用。系统在扰 动输入作用下的稳态误差的大小,反映 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扰动输入可以作用在系统的不同位置,因 此,即使系统对于某种形式的给定输入 的稳态误差为零,但对同一形式的扰动 输入其稳态误差则不一定为零。
1 1 T 2 2
e s
1 (1 T ) (2T )
2 2 2

1 ( ) 2
1

90
0
arctgT
arctg
2T 1 T 2 2
arctg arctg 2 2 2
1
1800 arctgT
对数幅频特性: L(ω)=20lg|G(jω)|(dB) ω从0→∞变化 相频特性: φ(ω)=∠G(jω)(度) ω从0→∞变化
几种常用典型函数
1.阶跃函数:
0, t 0 r(t ) A, t 0 A是常数 0, t 0 单位阶跃函数: 1(t ) 1, t 0 0, t 0 r(t ) At, t 0
3.抛物线函数:
r(t)
4.脉冲函数:
r(t) 0, t 及t A / ,0 t
(3 ~ 4) (0.05or 0.02) ζωn
5、振荡次数: N
1.5 1 2

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
(一)过阻尼(ζ >1)的情况: (二)欠阻尼(0<ζ <1)的情况 (三)临界阻尼(ζ =1)的情况 (四)无阻尼(ζ =0)的情况
2.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1、稳定的充要条件 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性的定义:如果线性定常 系统受到扰动的作用,偏离了原来的平衡状态, 而当扰动消失后,系统又能够逐渐恢复到原来 的平衡状态,则称该系统是渐进稳定的(简称 为稳定)。否则,称该系统是不稳定的。 线性定常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闭环系统 特征方程的所有根据都具有负实部,或者说闭 环传递函数的所有极点均位于为S平面的左半部 分(不包括虚轴)。
4. 传递函数的性质
(1) 传递函数表示系统传递输入信号的能力,反映系统本 身的动态特性,它只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有关,与输入信号 和初始条件无关。 (2) 传递函数是复变量s 的有理分式函数,其分子多项式 的次数低于m或等于分母多项式的次数n ,即m≤n。且系数均 为实数。 (3) 在同一系统中,当选取不同的物理量作为输入、输出 时,其传递函数一般也不相同。传递函数不反映系统的物理 结构,物理性质不同的系统,可以具有相同的传递函数。 传递函数的定义只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
若要消除系统的给定稳态误差
则系统前向通道中串联的积分环节都起作用。 若要消除系统的扰动稳态误差,则在系统前向通道 中只有扰动输入作用点之前的积分环节才起作用。 因此,若要消除由给定输入和扰动输入同时作用于 系统所产生的稳态误差,则串联的积分环节应集中 在前向通道中扰动输入作用点之前。 为了减小系统的稳态误差,可以增加开环传递 函数中的串联接分环节的数目或提高系统的开环放 大系数。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
总复习
王仲民 教授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组
2012.6
第1章 绪论
1、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使被 控对象(如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的一个或数个物理量(如电 压、电流、速度、位置、温度、流量等)自动的按照预定的规律 运行。
2、自动控制系统:是指能够对被控对象的工作状态进行自动控制的 系统。它一般由控制装置和被控对象组成。被控制对象是指那些 要求实现自动控制的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 3、开环控制:开环控制是指系统的被控制量(输出量)只受控于控 制作用,而对控制作用不能反施任何影响的控制方式。 4、闭环控制:指系统的被控制量(输出量)与控制作用之间存在着 负反馈的控制方式。
Fk (t ) kx(t ), k为弹性系数
(一)质量、弹簧、阻尼器系统
(二)齿轮链系统
旋转物体:
1)角速: d dt
GD 2 2)转动惯量: J 4g
d d 2 3)旋转转矩: T J J J dt dt2
4)粘性摩擦力:Ff f1
(三)电系统
1. 典型输入信号及性能指标
一. 阶跃函数: 0, t 0 r(t) R是常数 R , t 0 1 L[1(t)] S 三.速度函数(斜坡函数): 0, t 0 r(t) R是常数 Rt , t 0 1 L[t 1(t)] 2 S 五. 正弦函数: 二. 脉冲函数:
根据对数频率特性图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5. 典型环节
这些环节是 1)比例环节: 2)惯性环节: 3)积分环节: 4)振荡环节: 5)微分环节: 6)滞后环节:
(一)质量、弹簧、阻尼器系统
(1)惯性力:
(2)阻尼力: (3)弹性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