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试题答案

心理学试题答案

1.心理现象又称为()A.心理规律B.心理活动C.心理过程D.个性心理B 2.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科学A.心理过程B.心理现象C.个性心理D.认识过程B 3.心理现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A.心理过程和意志过程B.心理过程和情绪,情感过程C.个性心理和认识过程D.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D 4.个性心理是通过()形成并表现出来的A.认识过程B.心理过程C.意志过程D.情绪,情感过程B5、心理学把灵感、心境、注意等心理现象称为。

A.认识过程B.心理状态C.情感过程D.心理特征D6.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称之为。

A.心理状态B.心理特征C.心理过程D.个性心理C7.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作某种变量,研究该变量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是。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个案研究法B8.人们在形成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和价值观等方面,总会表现出个体的差异性,这种经常表现出来的人们在此方面的差异称之为。

A.个性心理B.心理特征C.个性心理倾向性D.个性心理特点C9、把个体所有行为的产生看作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关系的心理学观点是。

A.行为的观点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D.认知的观点B10、人们在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心理学上统称为。

A.个性倾向性B.个性心理特点C.心理状态D.心理过程B11、在自然情景中或预先设置的情景中对人或动物行为进行观察、记录而后分析,以期获得其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是。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个案研究法A12、个性是指一个人的( )。

A 心理过程B 整个心理面貌C 气质 D性格D13、人的心理是()A、客观B、主观C、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D、以上都不对C1. 物质与物质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叫做()A.感应性B.反映C.反应D.反射B2.生物有机体以其自身整体的变化来对外界刺激作出应答性的反映,以此保持有机体新陈代谢的机能和维持个体生存和种系发展的属性叫着()A.感应性B.反映C.感受性D.反射D 3.()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源泉A.感知觉B.客观现实C.认识过程D.个性心理B4..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心理的器官A.神经系统B.大脑皮层C.神经元D.脑D5.人类是心理发展的最高水平,是人所特有的高级心理反映,是一种本质上全新的心理反映形式。

A 记忆B 思维C 想象D 意识D6、在人类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A劳动 B 语言 C 思维 D 创造A7.狼孩的心理障碍主要原因是( )。

A 素质B 缺乏营养C 缺乏社会性刺激D 母狼的影响 C1.注意是一种()A.独立的心理过程B.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C.个性心理特征D.以上一个也不是B 2.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是()A.指向和选择B.集中和紧张C.指向和集中D.以上一个也不是C 3.注意从其发生来说,是有机体的一种()A.心理过程B.定向反射C.个性心理特征D.以上一个也不是B 4.无意注意可以转化为()A.有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以上一个也不是A 5.有意注意可以转化为()A.无意注意B.随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以上一个也不是A 6.()是高级类型的注意,它是从事创造性劳动的必要条件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以上一个也不是C 7.如果一个人活动任务多,注意的范围就()A.大B.小C.稳定性不变D.以上一个也不是B8.注意周期性的变化称为注意()A.起伏B.分配C.转移D.以上一个也不是A9.有没有外界任何附加刺激时,保持注意是()A.容易的B.困难的C.十分容易的D.以上一个也不是D 10."一心二用"即注意的分配是()A.有条件的B.无条件的C.不可能的D.以上一个也不是D11、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A.注意B.记忆C.表象D.想象A12.任何有目的的学习都是以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为先决条件的。

A.感知B.注意C.记忆D.思维B13、正在上课,一位迟到学生推门而入,引起大家的注意是()A、无意注意B、随意注意C、有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A14、听表走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这种周期性变化是()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范围C、注意分配D、注意起伏D15、刺激物的强度越大,越容易引起人的A 无意注意B 有意注意C 有意后注意D 想象A16、活动的玩具很容易引起儿童的无意注意,这是指。

A 刺激物的强度B 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C 刺激物的新异D 刺激物的状态B17、旧章回小说中常用结束语“欲知后事,请听下回分解”,这是利用了听众的心理,使其对后续部分继续产生注意。

A 察觉B 期待C 悬念D 想象B18、年轻人要通过意志努力克服困难,把注意集中到学习操作上,这是。

A 无意注意B 有意注意C 有意后注意D 想象B1.微弱刺激可使其它感觉的感受性()A、提高B、降低C、先提高后降低D、先降低后提高A2.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是()A、绝对感受性B、差别感受性C、差别感受阈限D、绝对感受阈限D3.吃了糖再吃桔子会觉得桔子很酸这是()A、感受适应B、同时对比C、不同感受的对比D、继时对比C4.暗适应现象中,个体绝对感受性( )和绝对感觉阈限()A 提高、降低 B降低、提高 C 提高、提高 D 降低、降低B5.同一感觉相互作用规律主要有()A 适应B 对比C 联觉D 补偿C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知觉的基本特性:()A. 理解性B. 规律性C. 整体性 D.恒常性B7. 感觉是一种()A.认识过程B.情感过程C.个性倾向D.个性心理特征A8..()所做的"感觉剥夺"实验,说明了感觉在人的心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A.韦伯B.赫布和贝克斯顿C.斯金纳D.黎柏B9..在感知事物时,人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定的含义,称为知觉()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D 10.观察实际上是一种()过程.A.知觉B.记忆C.想象D.发上一个也不是A 11. 汽车司机在双手操纵方向盘的同时,两眼还有注意道路上的行人、车辆、障碍物和灯光信号等,这属于。

A 注意的广度B 注意的稳定性C 注意的分配D 注意的转移C12.内部感觉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内部感觉?A·味觉 B·机体觉 C·平衡觉 D·运动觉A1.()记忆中的编码以言语听学形式为主A.瞬时B.短时C.长时D.以上一个也不是A 2.长时记忆遗忘曲线是()的实验结果A.斯珀林B.彼得逊C.艾宾浩斯D.克拉茨基C 3.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再认和回忆就是对住处的()A.提取B.编码C.贮存D.以上一个也不是A 4.艾宾浩斯对遗忘进程的研究表明,遗忘的进程是()A.均衡的B.先慢后快C.先快后慢D.以上一个也不是C 5.一般地说,学习程度在()时,记忆效果最好A.100%B.125%C.150%D.200%C6.从学习程度方面来说,学习重复的次数越多,就越不容易遗忘。

当学习重复的次数达到能刚好完全背诵的时,对阻止遗忘的效果最好。

A.110%B.150%C.200%D.200%以上B7、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用任何有助于记忆的方法的识记叫做。

A.机械识记B.无意识记C.重复识记D.有意识记B8、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

A.过度学习B.记忆的恢复现象C.无倒摄抑制的影响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C9.记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A.再认和回忆B.保持和遗忘C.识记、保持和遗忘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D10、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了。

A.识记后不会遗忘B.遗忘是先快后慢的C.遗忘是逐渐产生的D.遗忘是先慢后快的B11.一件往事偶然涌上心头,或触景生情,是过去的经验。

A 再认B 回忆C 识记D 保持B12.在教学实践中,随着形象思维的发展,这种记忆在幼儿身上表现的较为突出,但不完善的记忆是。

A 形象记忆B 语词记忆C 情绪记忆D 运动记忆A13.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叫做A.思维B.感觉C.知觉D.记忆D14、在路上遇见小时候的同伴,虽然叫不出他(她)的姓名,但确认是认识的,此时的心理活动是。

A.重现B.保持C.回忆D.再认D1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复习时主要应采取。

A.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B.采取多样化的复习方法C.及时复习D.试图回忆和反复阅读相结合D16.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做。

A.倒摄抑制B.前摄抑制C.干扰D.抑制A17. 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为形式,对事物的关系以及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等为内容的记忆。

A 形象记忆B 语词记忆C 情绪记忆D 运动记忆B18、临摹字画活动,需要暂时把视线离开范本,凭借范本的来进行操作。

A 瞬时记忆B 短时记忆C 长时记忆D 有意记忆B19.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做。

A.倒摄抑制B.前摄抑制C.干扰D.抑制B20. 是指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或表现形式,采取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识记,俗称“死记硬背”。

A 无意识记B 有意识记C 机械识记D 理解识记C21.依照识记材料本身所具有的内在联系,通过理解而进行的识记叫做。

A.理解识记B.意义识记C.逻辑识记D.以上几个都是B22.依照识记材料的外部联系,采取简单、重复的办法的识记叫做。

A.机械识记B.重复识记C.无意识记D.有意识记A23、下列哪一种学习方法可以获得学习材料后的最佳保持?A.仔细而缓慢阅读B.进行过度学习C.死记硬背D.学习完后立即休息B24.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组块A、9±2B、7±2C、5±2D、6±3 B25.记忆的首要环节是:()A. 保持B. 再认C. 回忆 D. 识记D26. 是指对材料理解的基础上,根据材料的内在联系,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而进行的识记。

A 无意记忆B 有意识记C 机械识记D 意义识记 D1.人类思想活动的最基本过程是()A.比较B.抽象和概括C.分析和综合D.具体化C2..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是()A.发散性思维B.集中性思维C.动作思维D.形象思维A 3.陆钦斯的水罐实验说明()是影响问题解决的征要因素A.原型B.定势C.功能固着D.迁移B 4.会骑自行车的人,一下了很难骑好三轮车,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是受了()的影响A.定势B.正迁移C.原型D.负迁移D5..()强度的动机,解决问题效率最高A.中等B.弱C.强D.b和c都是A6.当个体的两种动机分别指向不同的目标,只能在其中选择一个目标而产生冲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