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肺复苏技术规范化培训

心肺复苏技术规范化培训


心肺复苏
22
有效按压的标准:
成人按压幅度4-5cm,最理想的按压效果是可触及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按压与放松间隔 比为50%。
心肺复苏
23
心肺复苏
25
七、除颤与除颤方法:
1、电除颤:在发生心跳骤停的患者中,80%左右为室颤,其自行转复者极少。除颤每延迟1分 钟,成功率下降7-10%,故院外5分钟,院内3分钟内完成电击除颤。应以5年内可能发生心脏骤 停发生几率大的地方合理配置AED产品。除急救人员外,确定需接受CPR和AED培训的特殊救助 者,包括警察、消防队员、保安人员、救护车司机、游轮船员和航班工作人员。
吸,将患者置于恢复体位,除颤器应仍连接在患者身体上,如再出现室颤,AEDS会发出提示并 自动充电,再行电除颤。
心肺复苏
33
E、“潜伏”室颤:
对已经停搏的心脏行除颤并无好处,然而在少数患者,一些导联有粗大的室颤波形,而与 其相对应的导联仅有极微细的颤动称为“潜伏室颤”,可能会出现一条直线,类似于心脏停搏 ,在2个导联上检查心律有助于鉴别这种现象。
心肺复苏
19
六、循环支持
1)胸外按压:
机理:CPR时胸外按压是在胸骨下1/2提供一 系列压力,这种压力迅速增加胸内压 或直接挤压心脏产生血液流动,通过 胸外按压使血液流向肺脏,并辅以适 当的呼吸,就可为脑和其他重要器官 提供充足的氧气以便行电除颤。
心肺复苏
20
频率:美国《心肺复苏指南2005》规定按压 频率为100次/分,单人复苏时,由 于按压间隙要行人工通气,因此按压 的实际次数要略小于100次/分。在 气道建立之前,无论是单人CPR还是 双人CPR,按压/通气比率都要求为 30/2,因为30次不间断按压比5次不 间断按压所产生的冠脉压要高。气管 插管以后,按压与通气可能不同步, 此时可用5/1的比率。
心肺复苏
27
1)除颤波形和能量水平
波形 第一次电量 第二次电量 第三次电量 成功率
单相波 360J
360J 360J 99%
双相波 用200J有阻力补偿双相波除颤可有效终止院前发生室颤。
电复律类 非同步 同步
适应症 室颤、多形性室速 房扑、房颤、室上速、 单形性室速
电量(J) 360 50-100-150
仰,另一手的食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 近下颌或者下颌角处,抬起下颌。 2、托颌法:托起下颌。
心肺复苏
10
3 气道异物的梗阻(FBAO)的识别和处理:
1)原因:上呼吸道是梗阻最常见的原因 是意识丧失和心肺骤停时发生 的舌后坠,无反应的患者可因 内在因素(舌、会厌)或外在 因素(异物和假牙)导致气道 梗阻。
心肺复苏
32
C、无除颤指征信息: 无循环体征-AEDS提示“无除颤指征”信息。检查患者的循环体征。如循环仍未恢复,继
续行CPR,3个“无除颤指征”信息提示成功除颤的可能性很小。因此行1-2分钟的CPR后,需再 次行心律分析,心律分析时,停止CPR。
D、循环体征恢复: 如果循环体征恢复,检查患者呼吸,如无自主呼吸即给予人工通气,10-12次/分;若有呼
呼吸系统: 呼吸断续,呈叹气样,随后停止。
心肺复苏
7
二、应首先求救急救医疗服务(EMS) 系统:
如果有2个急救者。一名立即实施CPR,另一名快速求救---院内:麻醉科、心内科
和上级医师; 院外:120。
心肺复苏
8
三、患者的体位: 去枕平卧-置病人于平面地上或者背垫一个硬板。
心肺复苏
9
四、开放气道: 1、仰头抬额法:一手置于前额使二看:形态、面色、瞳孔、呼吸、ECG、 皮肤粘膜、手术时出血停止; 三摸:颈动脉、股动脉(10秒内); 四听:心音、血压、呼吸音。
心肺复苏
4
心肺复苏
5
循环系统:动脉搏动、血压、心音消失、 心电图呈直线或室颤或者是 电机械分离;
心肺复苏
6
神经系统:
停跳:>10秒晕厥 ; >15秒昏迷或抽搐; >45秒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1-2分钟瞳孔固定;
心肺复苏
11
2)表现:FBAO患者可能一开始就表现 为气体交换不良,如乏力、 无效咳嗽,吸气时出现高调 噪音,呼吸困难加重,还可 出现紫绀。气道完全梗阻的 患者,不能讲话,不能呼吸 或咳嗽,可能用双手抓住颈 部,气体交换消失,故必须 对此明确识别,立即救治, 否则患者将丧失意识,甚至 很快死亡。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
31
2)除颤的效果:
A、电除颤成功:电击5秒钟心电图显示心搏停止或无电活动均可视为电除颤成功。监测心律 ,电击后1分钟的心律可提供其他信息。如是否恢复规则的心律,包括室上性节律和室性自主 节律,以及是否为再灌注心律。
B 电击指征信息:若重新出现室颤,或3次除颤后,患者的循环仍未恢复,复苏者应立即实 施1分钟的CPR。若心律仍为室颤,则再进行一组3次的电除颤,然后再行1分钟的CPR,直至仪 器出现“无电击指征”信息或行高级生命支持(ACLS)。不要在一组3次除颤中检查循环情况 ,因为这会耽搁仪器的分析和电击,快速连续电击可部分减少胸部阻抗,提高除颤效果。
心肺复苏
15
2)口对鼻呼吸; 3)口对面罩呼吸; 4)球囊面罩呼吸:使用球囊面罩可提供正压通气,一般球囊充气定量约为1000ml,足以使肺充
分膨胀,双人操作时,一人压紧面罩,一人挤压皮囊通气.
心肺复苏
16
5)气管内插管:30秒内完成。
6)气管切开 人工呼吸:气管 插管超过72小 时仍不能拔管者。
心肺复苏技术规范化培训
定义:
是针对血压、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即
1、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 恢复心脏的自主搏动;
2、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 3、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 4、及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
复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
心肺复苏
2
基本生 命支持 复苏程 序
B L S
心肺复苏
12
3)解除FBAO的方法:
A、腹部冲击法:采用Heimlich法-从背后 抱住患者,用拳头力挤上腹部或上腹贴 在椅背上,或使意识丧失的患者取仰卧 位,猛推其腹部。有时也可移去异物。
B、对无意识FBAO患者的解除法:胸部按压 有助于无反应患者解除FBAO。
心肺复苏
13
五、人工呼吸
1)口对口呼吸:每次吹气应持续2秒钟以上,如只人工呼吸,通气频率应为10-12次/ 分。开始通气次数拟为2-5次,对大多数成人,规定在2秒钟以上给予10ml/kg(约70 0-1000ml)潮气量可提供足够的氧合,吹气时应用一手捏闭鼻孔以防漏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