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双峰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文本)

双峰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文本)

双峰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文本湖南城市学院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湖南省双峰县人民政府二○○三年十一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1)第三章县域城镇发展战略 (5)第四章城镇化水平预测 (6)第五章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6)第六章县域重要城镇规划 (7)第七章土地利用与城乡建设控制区管制 (7)第八章基础设施工程规划 (8)第九章社会化服务设施规划 (10)第十章历史文物古迹保护规划 (12)第十一章旅游发展规划 (12)第十二章环境保护规划 (13)第十三章综合防灾规划 (17)第十四章近期建设规划 (18)第十五章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 (18)第十六章附则 (19)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正确指导县域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实现全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推进县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协调县域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城镇与乡村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第1.02条本规划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国务院令《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建设部颁发的《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试行)以及其它关于城镇规划和建设的法规、规定、技术标准、规范,结合双峰县城镇发展建设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

第1.03条本规划的范围为双峰县行政区域范围。

第1.04条本规划期限为2001年—2020年,其中近期到2005年,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

第1.05条本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1.本次规划指导思想为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有利于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县域产业的合理布局和整体效益,有利于双峰县城乡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以及近期效益与长远利益。

2.坚持区域整体化发展原则。

强调区域整体化发展,加强区域经济网络的整体性、空间发展的整体性、城乡发展的整体性、时间发展的整体性。

3.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确定适度的人口规模,构筑宜人的生活环境。

制定合理的产业结构和适度的产业规模。

维护自然生态系统,构筑综合性多功能的绿色空间。

注重提高社会设施,基础设施的共享程度,提高设施的利用效率。

4.坚持现代化导向原则。

紧紧围绕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以促进城市的现代化为核心,以推进经济发展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为主线,从各个领域全方位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推进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调整。

第1.06条本规划是双峰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在空间上的具体体现,经双峰县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通过,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即具有法律效应。

作为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引导和控制全县城镇化进程以及县域城镇的合理发展和布局,指导各级城镇规划编制的依据。

第1.07条县域各镇村镇体系规划应服从本规划,县域内其它专项规划应与本规划相衔接。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第2.01条战略指导思想和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全力实施“项目兴县、工业兴县”和“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战略,促进县域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全球范围内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沿海地区产业升级为契机,“突出工业、优化农业、搞活流通、扩大城镇、夯实基础、快速发展”,不断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

利用现有基础和发展优势,扩大县城规模,壮大县城实力,提高县城质量,将双峰县城建设成双峰区域的“发展级”和现代化的中心城市。

推进农业产业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第2.02条发展战略目标1、总体目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08年比2000年翻一番,2015年翻两番,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3000美元。

综合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施工业化,建成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动力的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城镇人口比重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好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法制更加健全;人口素质明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使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生活不断提高、生态不断改善,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2、经济发展: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001年到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2006年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左右,2010年总值达到83亿元(按2000年可比口径计算,下同),人均9022元;后十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工10%以上,到2020年,总值达到228亿元,人均24200元,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一、二、三次产业结构2010年调整到21:42:37,2020年调到12:45:43。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

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2010年达到18%,2020年达到32%。

科技开发投入不断增加。

研发投入占有内生产总值比重2010年达到1.2%,2020年达到2%。

3、社会进步。

社会结构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城市化水平2010年达到34%,2020年达到45%。

非农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2010年达到58%,2020年达到75%。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等级公路网密度2010年达到每百平方公里38公里,2020年达到48公里。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2010年达到85%,2020年达到92%。

城镇从业人员医疗养老、失业三项基本保险覆盖率2010年达到85%,2020年达到100%。

每千人拥有执业医生2010年达到以1.5人,2020年达到2人。

4、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相对差距进一步缩小。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0年达到10000元,2020年达到180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0年达到4200元,2020年达到9000元。

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2010年降到38.23%,2020年降到30%。

居民出行更加便利。

每百户拥有私人汽车2010年达到3辆,2020年达到7辆。

社会信息化程度显著提升。

居民家庭电脑普及率2010年达到20%,2020年达到45%。

农村生活能源逐步用煤、电、液化气、沼气等取代薪华,农村生活能源薪柴替代率2010年达到80%,2020年达到100%。

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居民娱乐、教育和文化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2010年提高到18%,2020年提高到24%。

5、人口素质:全县总人口重到有效控制,全县人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显著增加。

全县总人口2010年控制在92万人以内,2020年控制在97万人以内;初中毕业生升学率2010年达到85%,2020年达到9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10年达到20%,2020年达到38%;人均预期寿命2010年达到73岁,2020年达到75岁。

6、生活环境: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城市逐步实现生态化、园林化,生活环境显著改善。

森林覆盖率2010年达到48%,2020年达到50.19%;城市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2010年达到10平方米,2020年达到18平方米;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2010年达到85%,2020年达到95%;集中式生活用水水源达标率保证100%。

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健全,社会秩序显著改善。

公众安全感指数2010年达到以70%,2020年达到85%。

双峰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预期目标第2.03条发展战略对策与措施1、提升工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①培育和壮大支柱产业。

②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2、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现代化水平3、加快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繁荣城乡经济①加快城镇化进程。

坚持县城与中心镇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分工有序、功能互补、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

②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③加快乡镇工业小区建设,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

④完善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支持保护体系。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①加强交通网络建设,建设大交通。

②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稳定的能源保障体系。

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有效的防洪抗旱与饮用水供应体系。

④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功能配套的市政设施体系。

⑤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高效、快捷的现代化信息体系。

5、加快体制创新步伐,增强经济发展活力①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②继续深化企业改革。

③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④加快政府职能创新。

6、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①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妥善解决就业与再就业问题。

②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

③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抗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④深化分配制度改革,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分拉大。

⑤继续抓好贫困农村的扶贫攻坚,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7、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不断提高国际、国内竞争能力①全方位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

②进一步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

③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

8、坚持科教兴双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①继续实施科教兴双战略。

②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9、切实加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营造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②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第三章县域城镇发展战略第3.01条城镇发展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现代化为目标,加强中心城镇建设,加快其它小城镇改革步伐,形成结构合理,配套完善、功能明确,发展协调的城镇网络,以加快双峰城镇化进程,全面提高城镇整体素质。

第3.02条城镇发展战略原则1、整体效益原则依据群体最优的指导思想,处理好全县域城镇发展矛盾,调整好城镇布局与产业结构,尤其处理好城镇间的功能协调问题。

2、优势互补原则依据县域内每一城镇的各自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及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加强城镇间的协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3、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耕地、节约用地,最大限度地协调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力求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第3.03条城镇发展方针坚持提质扩容,扩大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中心城镇——双峰县城,积极发展重点建制镇,合理建设一般建制镇,积极扶持中心村,在撤乡并镇过程中应控制乡镇发展条件,保证其生存条件,创造城镇聚集条件,特别应注重城镇质量的提高,应加速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第3.04条城镇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建立一个适宜双峰县域城镇发展要求,等级规模完善,空间布局合理,功能组织协调的县域城镇体系结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