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文《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课文《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课文《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槐乡的孩子》是三年级教材的第一篇略读课文,也是小学生小学学习阶段接触的第一篇略读课文。

下面收集了课文《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槐乡的孩子》这篇略读课文,也是学生入学以来接触的第一篇略读课文。

可以说:这篇略读课文让我和学生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思考。

因此,一节课下来,感想挺多的。

因为是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要求安排一个课时来完成,重点在于让学生去感受课文,品读课文。

板书课题,与前面所学的文章进行对比,引导孩子发现课题的不同,区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

再次观察略读课文的特点,发现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并进行归纳总结。

随之,引导学生利用学习提示学习课文。

因此,课堂上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槐乡的孩子懂事、吃苦耐劳和以苦为乐的特点,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设计了一个问题:“你觉得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谈自己读了课文后的体会。

学生在回答时,大都抓住了“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

”以及槐乡的孩子勤劳,对此学生感受最深。

槐乡的孩子以苦为乐的精神,是靠我点出来了。

由此可见,教学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有待今后不断完善。

新课程理念当然是课堂上应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小组合作学习当然也是由此发展而来的。

而刚刚由低年级才走入中年级的孩子,合作学习的能力、方法都不具备,在合作学习中,给一些学生提供了偷懒的机会。

大多数学生能够通过读文理解文中的内涵,但总结的能力不行;本节课课文都是由学生具体读,但是老师也直接参与指导方法,一步一步引着走,属于半放半扶。

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后的略读课我会尝试更大程度地放手,设计好问题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组织一起学习。

多给学生思考、质疑、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尽量由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和结论,让其成为略读课文学习的主角。

槐乡的孩子,我们应该是同龄人吧。

我想对你说,我好羡慕你们,你们从小生活在槐乡,和槐树结成了伴。

我好想和你们一起去看那一簇簇的槐米,闻那一阵阵淡淡的清香。

也许,你们家里的条件没我们城市孩子的好,但你们是勤劳的,上学的钱都是自己用槐米换来的,从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

而这正是我们城市里的孩子所缺乏的,我们应该向你们学习。

槐乡的孩子,我想对你们说,我多希望能像你们一样啊,在田野里大声的歌唱;在山坡上尽情的嬉戏;在林间欢快的游玩。

多想和你们一起爬上小山,爬到槐树上,一下又一下地削下槐米。

也许,你们没有好玩的电动玩具,没有可以玩游戏的电脑,但你们的劳动给你们带来无穷的快乐。

我们虽然生活在繁华的城市,没有了泥土的芬芳,没有了林中的小鸟,没有香气扑鼻的槐花,所以生活中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

槐乡的孩子,我还想对你们说,欢迎你们到我们的家乡来玩,我的家乡在长江边,是个美丽的山城。

和你们一样,我从小与长江为伴,是喝长江水长大的。

如果你们来我们这里,我愿意当你们的导游,带你们去参观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游览三峡的美景……
《槐乡的孩子》是一篇略读课文,孩子们经过两年的语文学习,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学习,多给学生朗读、思考、质疑、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独立阅读的能力。

而且这也是第一次出现略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握住让学生学会读好导语,抓住导语中的重点——“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让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汇报、补充,充分体会阅读课文与讲读课文的区别。

在教学中,我班的学生能结合讲读课文中所学习的方法,进行阅读。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只要给学生一个平台,学生就能展示出最好的水平:
如我们在教学中学生能读懂写天气热的句子:
“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

学生在读得过程中,汇报:我读懂了通过写鸡和狗、蝉热,让我们感受到天很热,通过对比说明孩子不怕热。

有一个学生还补充说,还知道他们不怕苦,吃得是干粮。

又有同学回答说,还说明孩子不怕苦,觉得很快乐的是从早到晚,已经劳动一天,“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来的时候”说明已经很晚了。

又有学生在教学中补充,“劳累一天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明天,只要是晴天,孩子们又将投入到火热的劳动中”,从这两句话出又可以让我们读出来他们不怕苦,觉得在劳动中是快乐的,而且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能力远远超过我们的想像力,学生所学得的体会比我们预设的还要充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多给学生一些时间一点空间,让他们能自主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到恰到好处。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