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 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掌握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具体表现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正确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是当代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
使学生增强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与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教学难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多极化趋势的“极”与两极格局时期的“极”有哪些不同?A.具体对象不同:两极格局中的“极”实际上是指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而多极化中的“极”既有国家,也有国家集团──如欧盟,在一定意义上还包括某些影响较大的世界性或地区性国际组织。
B.作用影响不同:两极中的“极”只是通过政治、军事实力来控制、操纵其他国家;而多极化中的“极”是凭借综合国力,即科技、经济实力,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作用,对其他国家、地区乃至全球产生影响力和作用力。
教师导入: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影响下,尽管还有科索沃战争、海湾战争等复杂矛盾和冲突。
但是各“极”的人民都向往和平、追求发展,这是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住的。
于是,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出现了全球化的趋势。
讲授新课:师:什么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哪位同学来解释一下!生:经济全球化趋势是指随着世界性经济交往的日益增多,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高新科技的推动下,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从总体上看,世界经济正在逐渐形成一个整体,这种现象被称为“经济全球化趋势”。
其实质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是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师:除此之外,世界上很多学者对此还有不同的解释。
经济全球化概念的提出起源于经合组织(OECD)前首席经济学家S·奥斯特雷,主要是指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动,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的过程。
(注:据称S·奥斯特雷在1990年首先采用全球化的概念,也有观点认为全球化的概念最早是在1985年由T·莱维提出的。
)随着对全球化问题研究的深入,人们正在从不同的视角给出全球化的定义。
以下是目前几种比较流行的定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全球化下的定义是:“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德国基尔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教授卡尔·海因茨·巴奎认为:“当谈论经济意义上的全球化的时候,具体指的究竟是什么?在这里一开始就遇到困难,因为几乎没有一个人肯花力气对这个捉摸不透的时髦词汇作出界定,或者至少对它的意义作出合理的限定。
……最贴切的概念理解是以贸易联系的密切程度为基准的。
根据这种见解。
世界出口率越高,跨越国界的贸易额在世界生产中所占比例越高,世界经济就越强烈地全球化。
” 1995年出版的英国《科林斯商务词典》将国际化和全球化等同看待:“国际化或全球化是指公司通过出口向国外经济进行扩张,但尤其专指通过对外国的投资,建立生产部件的工厂、制造车间和销售子公司。
”法国学者雅克·阿达则认为经济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对世界的支配和控制。
在他看来,苏东集团解体以后,资本主义横行的主要障碍已经不复存在。
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债务国在债务危机的压力下,正在按照国际金融机构的意志进行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
而国际金融机构无论是从历史上看,还是从现实讲都充当着资本主义的“代言人”,是推行全球资本主义的工具。
从这种意义上说,经济全球化也就是资本主义肆虐全球的过程。
但在我们看来,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十分广泛,技术全球化、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等都可以列入经济全球化的范畴。
人们从不同的视角看待经济全球化给出的定义侧重点就不同,给出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经济全球化的定义殊为不易。
一般意义上,资本、商品、服务、劳动以及信息超越市场和国界进行扩散的现象就被认为是经济全球化。
师:那么,经济全球化趋势究竟为什么会形成?这和哪些因素有关?一、经济全球化趋势形成的原因生:(讨论)经济全球化趋势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第一,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在西方发达国家促进了生产力的空前提高和生产社会化的迅速发展,客观上要求在经济上打破国界和地域限制,扩大市场,发展大市场经济。
第二,二战后出现的民族独立国家,也通过“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争取实现维护民族经济主权与发展民族经济的双重目的。
第三,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第四,科学技术特别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南南合作”信息技术资料: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世界范围内商品生产和交换的主体,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建立分支机构并由此形成的超国家的生产和销售网络。
跨国公司既是世界经济发展和经济生活国际化的产物,又是世界经济和经济国际化的推动力量。
首先,跨国国内公司的全球性经营行为是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动力。
其次,跨国公司目前拥有的资源远远超过大多数国家,他们所覆盖的国土面积和运营范围比有史以来的任何帝国的地域更浩瀚。
第三,跨国公司在把技术和经济增长传布到世界各国的同时,对各国的民族经济也构成了严重威胁。
在对付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中,各国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如何处理与跨国公司这一国际体系中新行为者的关系。
师:第一,迅速发展的原因。
其一,市场机制的广泛建立,为经济全球化疏通了商品流通渠道。
随着更多的国家走上市场经济的道路,并逐步与国际接轨,出现了世界各国均广泛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的局面。
同时,在世界贸易组织的积极推动下,各成员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大幅下降,为商品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通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越来越多的国际金融机构、保险机构等服务性机构参与国际贸易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其二,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科技发展历来是人类社会进步和世界经济发展的源泉。
近年来,科技的不断发展,不仅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领域,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快捷、便利的现代化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大规模应用,经济信息得以广泛传播、资本的跨国流动速度大大加快,商品交易日益网络化、全球化。
其三,国际金融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
随着科技的进步,国际金融机构更加现代化,相互联系更为紧密,国际资金融通速度随之加快,国际金融市场的相互依存度空前加强。
其四,跨国公司蓬勃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关键因素。
跨国公司为获取超额利润,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企业内部分工,形成国际生产和营销网络,使一国的生产与多国的生产紧密相联。
跨国公司的全球性经济活动,带动了贸易、资本、科技等各个领域的进一步国际化,从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其五,冷战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冷战之后,世界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与稳定,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各国均利用难得的和平年代大力发展经济,以增强综合国力作为战略重点,经济因素在国家关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许多国家把经济安全提到了战略高度。
商业竞争手段也不断创新,国家之间正形成一种新的互动机制,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其六,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加强,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经济协调机制日趋完善。
越来越多的国家形成了区域性和跨地区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定期或不定期会晤机制,就共同感兴趣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进行磋商,协调政策立场,制定行动计划,等等。
师:由此可见,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
但是,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经济国际化这几个概念是否一致?生:(略)师:首先,经济国际化不等同于经济全球化。
市场经济发展以分工和交换关系的扩大为基础,以竞争为动力,以获得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经济利益乃至垄断利益为目的,而一国内部所能提供的资源和市场往往是有限的,市场经济内在发展要求推动着经济的国际化发展,不仅能够补充国内某些短缺的资源,而且可以创造更多的市场盈利机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甚至可以说经济国际化其实就是资源配置国际化。
一国经济发展不可能只局限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经济力量超越国界,与国际经济的联系不断扩大和深化,进而达到相互融合的动态过程就是经济国际化,它是市场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虽然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国际化都是以市场经济为起点的,但从本质上说,全球经济和国际经济是两个概念。
国际经济强调国家主权,在此前提下,各个国家以交换、投资和信贷为纽带联系起来,这种联系是互补关系。
各个国家的市场仍然受到主权国家的保护和调节,它们是资本积累的基础,而进一步的资本积累是经济全球化的准备。
因此,经济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前奏。
师:其次,经济一体化也不同于经济全球化。
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更高阶段,要达到经济一体化首先要消除生产要素流动的一切障碍,使劳动力、资本、商品在全球自由流动。
其次要有超国家的权威性协调机构,来协调一体化下的国家间关系。
而且超国家的机构真正是超然的,并不为某个国家或某些国家所左右。
第三,各国之间要做必要的主权让渡。
只有满足以上三个条件,才能真正变成大同世界。
目前看来,政治制度、生活水平、文化、信仰等差异在短时期内根本就是经济一体化无法消除的障碍。
而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目前能够在全球性事件中发挥作用的国际机构,还不能算是经济一体化要求的超国家机构,在处理全球经济问题上它们都或多或少“带着美国色彩”。
经济一体化仍是人类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
师:既然,经济全球化不等同于经济国际化,也不同于经济一体化,那么,经济全球化在当今世界的经济生活中有哪些表现呢?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表现国际投资跨国公司生:国际分工不断加强;跨国公司扩展加快;国际投资急剧增加;国际贸易额迅速增长。
师:在当代的世界经济领域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这两种表面上似乎对立、实际上相辅相成的趋势都在发展。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全球范围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达到了半个世纪以前的人们难以想象的程度。
而这种庞大的生产力又非一国所能驾驭,于是出现了生产的全球化和资本的国际化,区域集团化也应运而生了。
只要世界生产力继续发展,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就将进一步得到发展。
从目前来看,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表现在:第一,国际贸易的绝对量和相对量迅速增长。
世界银行的资料表明,世界出口贸易额1960年为6053亿美元,1980年增加到21705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