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凡人小事

凡人小事

凡人小事
审题⑴“凡人”,平凡的人。

⑵“小事”,事情小,但必须具备记叙文的几个要素。

⑶题目没有标定“小事”的件数,但最好写一件。

根据题意,限于作文时间,写好一件就行。

立意通过对一个平凡的人所做的小事的记叙,反映普通劳动者具有的高尚品德和情操。

写法
⑴回忆自己过去所见所闻的一些凡人小事,经过筛选,确定具有时代精神和典型意义的一人一事进行记叙。

⑵除了写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起因、经过、结果之外,还必须写好事情发生的环境,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渲染气氛、表现事件的特殊性、典型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方面,可借鉴鲁迅小说《一件小事》。

鲁迅的这篇文章写的就是凡人小事。

⑶为了便于记叙,读后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最好运用第一人称。

凡人小事
法公,全名林宏法,因他是我父亲的至交,又是我祖辈,因而自小我就称他为法公。

法公,他身材矮小,很是瘦弱,全身被太阳晒得黑黑的,平时不爱穿上衣,每次出现,都因“排骨”条条,显得有点惊目。

但他面上常带笑容,行动也甚是斯文,我们小孩也就都喜欢跟他玩,他又无啥排场,啥人都合得来,人缘一直很好。

但他还是最喜欢来我家跟我爸妈聊天。

法公家很穷,但仍生养了五个孩子。

法公每次来的时候,脸上都是笑眯眯的,全没外头人的忧愁样,他一来到我家,我就会高兴的缠着他,有时硬要他讲古;有时又要他陪我玩纸牌。

法公他最爱讲古,并且爱讲些鬼怪的古,我们都爱听,因为从他口里讲出的这些鬼怪,尽是些好鬼怪,从不害人的,还时时想办法帮助那些没饭吃、没肉吃的穷人。

那时我总弄不明白,为何法公会认识这么多好的鬼怪?等我长大了,读初中了,在看课外书时,看到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的鬼故事后,才突然觉得《聊斋志异》里的鬼,都很像是法公讲的古里的那些好心肠的鬼怪,是不是法公看过了《聊斋志异》,再把书里的故事讲给我们听呢?可法公是不识字的啊。

再到后来,我才想到,是不是法公他一直在想着,在生活中,最好能有这样好心肠的鬼怪,或是在希望自己就是这些好心肠的鬼怪,以便能帮助其他人吧!我们也很喜欢跟法公玩纸牌,虽然我们是小孩,不太懂玩,可是只要我们拿到好的牌,我们都会赢的,法公输了,他仍是笑眯眯的。

法公说:“玩这东西吗,有赢的时候,自然也有输的时候。

”他如此说法,我自然不相信,因为我们跟其他大人玩牌时,就算我们拿到好的牌,也都是输的,后来爸爸告诉我,说是我们跟其他大人玩牌时,那些大人都是在玩花招的,所以不管我们拿到多好的牌,都会输的。

我这才知道,法公他就算和我们这些小孩玩,他也决不耍花招的,所以我们便更喜欢跟他一块玩了。

在我眼里,法公他很不幸,因为法公的老婆是个哑巴,我们都叫她“哑婆”,我很不明白,象法公这样好心肠、面上尽是笑容的,为何要一个哑巴来做老婆呢?我也问过法公很多次,可他不肯说,很快的他又讲起我们爱听的鬼怪古来,我们便忘记追问这个问题了。

后来才听人说法公家一直都很穷,到了他该迎娘的时候,家里仍无财物,长的又不出众,于是就没被哪个女子看的上,没办法,他父母好不容易才找到这个哑婆。

“哑婆”成了法公的人后,随着孩子一个个出世,生活也就越来越艰难了。

但难得的是,生活再艰难,法公他也不会干些偷鸡摸狗的事。

记得有一次,下了一场倾盆大雨,生产队鱼塘里的水都涨得流了出来,有很多鱼也随着水流到外面的水沟里,很多人便冒着雨在水沟里抓鱼,都抓到了很多,法公知道了,他没有跟着别人去抓鱼,只是淡淡地说:“鱼是公家的,怎么能去抓呢?”那些去抓鱼的人便都嘲笑他了,有的说他就是懒,跑出来的鱼竟然都不去抓;还有的说他懒就懒了,干嘛还找借口。

七八年前,我们搬到县城去了,就很少跟法公见面了,他后来的情况了解的不是很多。

前阵子我又因事回了村里一趟,抽空去看他一下。

他就搬了两张小凳子,放在过道里和我坐着聊天,这一次他仍没穿上衣,我发现法公他更黑了,黑的略带金色;也更瘦了,瘦得几乎没了肚子。

我便问他如何会这样,他还是跟我印象里一样笑嘻嘻的说:“这段时间不太
知道肚子饿,很少吃饭,所以就瘦多了些。

”但我发现他笑容里隐约带了些无奈。

我们又谈了些家庭杂事,谈到他儿子,他说:“儿子今年已有二十几岁了,老大的一个人了,还没有成家,虽说曾谈过几个对象,可谈到最后,都不合他意,也都散了,就这么瞎折腾几场,婚没结成,竟也花了好几千元了,没法,随他了,唉……!”我只能劝说:“他还年轻,自会有美好姻缘的。

”有关儿子的事,他也没说啥了,又聊了一会,看看时间不早,我就告辞了。

今年里有一天,我回老家一趟,有朋友告诉我说法公已故,我只能长叹一声,还能做什么?他不在了,他的哑婆,还有他的那个未曾成家的孩子怎么办?
凡人小事
我没有过多地去在意那张因恼怒而涨紫的面孔,而是将目光紧紧的锁定在了那双枯朽、了无生气的老手上。

心,一下子被揪住了……
他是我家附近的一个修自行车的老人,别人习惯叫他“歪老头”。

其实我也不是太清楚他为何有这样的绰号,但若要仔细观察,也不难发现:在他苍老的面颊下,那双干裂发紫的嘴明显与其他器官不协调。

因为嘴是歪的,他的脸也像是呈现出骇人的“两极分化”,一侧脸被嘴扯得皱纹略少些,而另一侧则密密地布满皱纹。

而且他讲话时也因嘴歪的影响,含糊不清,让人不禁想到初学言语的稚童,但他完全没有那么可爱。

说实话,我不喜欢他,确切地说是有些厌恶。

他给我的感觉不过是一个面貌丑陋、言语含糊、面色并不和善的糟老头。

我几乎没有在那修过车,连借气筒也是少之又少。

可是有时候倒霉的事要发生时,是你无法预料的。

那天早晨,我匆匆整理好书包,骑着我那辆“忠诚”的“小毛驴”准备去上学时,不幸发生了:可恶的车胎竟然以“自爆”来回应我对它的信任!我环顾四周,发现平常那些修车的都还没出摊,也是,这么冷的天谁会这么早就出摊呢?想想,我郁闷的甩了甩头。

咦?那不是……
我推着自行车来到“歪老头”的修车摊前,不情愿又很无奈地直视他扬起的脸。

他没有说什么,将手从黑色的大衣口袋里抽出来,使劲搓了两下,接着麻利地拿起身边那些隐隐泛着寒气地金属工具,开始了他的工作。

我站在一旁,拼命地搓手,对着手哈气,冬天的早晨真是冷!我偏过头,注意到了那双拿着板子、冻的紫黑的手,那些经历风霜的纹理在他的手上纵横开去,深深地口子被黑色的异物填满,让人看了不经有一种触目惊心的感觉。

过了一会,他缓缓的站起来,揉揉自己的膝盖,然后挥手示意车子修好了,可能是因为他说话含糊,所以习惯用手势代替语言吧。

我赶忙掏口袋去找钱,翻遍了几个口袋才找到了两三个硬币,因为以前很少修车子,也不清楚要给他多少钱。

不过看他刚才忙活成那样,这几个钱应该解决不了问题。

他见我掏钱,手挥动的幅度更大,嘴里含糊的说着什么,我也没有听清楚,以为他嫌少,又从包里找出一张十元的,一并塞给了他。

没想的他激动地把钱推了回来,脸变得又红又紫。

我的眼神在一次被聚集在他那干枯的双手上,钱被他推回来的瞬间我碰触到了他的手,那是一双怎样的手啊!没有温度、没有血色,仿佛只是个工具,一个他用来为别人付出的工具。

那是一双我长这么大以来,第一次感觉不到柔软的手,我的内心波涛汹涌……
最终他只收了一个硬币,从他含糊的言语中我隐约听到:“这姑娘……我这么早出摊不是为赚钱……快上学去吧……要好好学习啊……”眼角有湿润的感觉,好像要结冰了。

如果那感动的泪结成冰,能否将那老人善良的内心真实地呈现在我的眼前?
从那以后,每当我经过他的车摊,总会向她微笑、点头,因为在我的心里,他那含糊的言语已化成动听的音符,干枯的双手同时也折射出他美好的心灵。

这样一个平凡无奇的人物用他的行动向我诠释了什么是——不平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