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基因的表达(教学设计)一、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1.1 教材地位基因的表达是在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以及有关染色体相关的知识基础上,从分子水平上认识基因与DNA以及染色体的相互关系,认识RNA的形成过程,RNA的分类,认识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
《基因的表达》既是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更是考试的焦点,也是学生将来学习基因结构以及基因工程的基础。
特别是对基因概念的掌握运用是高考的着眼点,以基因工程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中心法则”的理解也是高考的热点。
1.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地位,以及课题研究的需要,确立了以下目标。
掌握DNA 分子的复制、转录、翻译之间的区别及联系。
掌握基因的表达过程中的有关碱基的计算的规律。
理解中心法则,明确基因与形状的关系。
1.3 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基因的表达过程。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依据:这部分内容是以后学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基础,这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对后面知识的学习,而且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比较复杂,较为抽象。
二、教法以上的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是本节成功与否的关键,通过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显得异常重要。
《基因表达》这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所讲述的知识大多是微观的,知识难度较大,并且涉及到许多繁杂的基础知识需要处理。
因此,我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将微观结构宏观化,以形象思维启迪学生的抽象思维,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创设的情境有:图片资料、学案、3D动化等,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三.学法学法是::“学案导学”模式、“教师创设情境的纯思维探究”模式。
即以情境(任务)驱动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四、教学手段及评价方式:实物呈现,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侧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思路的综合评价。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课堂。
本节课以视频“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动画过程”,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说明本节将要学习的课题,并说明本节的学习目标。
(二)预习反馈。
同学们以预习学案的形式复习基因的转录和翻译的基本知识,并构建知识网络。
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了说明,展示了预习情况好的优秀小组、个人,说明了预习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对预习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强化。
(三)由此及彼,提出问题。
DNA分子的复制、转录、翻译之间有何区别?有何联系系及应用?中心法则的含义是什么?基因通过哪些途径对性状的控制?密码子、反密码子、终止子的关系是怎样的?(四)合作探究:师生互动,边讲边总结归纳,让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情境导入:媒体展示:3D动画显示转录及翻译的过程,引入本节课。
解读目标,明确考纲。
学生展示本章知识网络,明确知识间的联系。
预习案的反馈情况,可以激发学生的进一步积极参与。
依据两个重点问题:DNA分子的复制、转录、翻译之间的区别、联系及应用。
中心法则的及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小组合作探究,讨论9个问题。
(1、转录的过程2、翻译的过程3、典型例题一4、DNA的复制、5、基因的转录6、翻译过程7、密码子、反密码子、终止子的关系8、中心法则的含义9、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一对一,兵教兵,组长起到主导作用。
分组展示,老师分阶段点评并精讲点拨重要知识点。
对于学生的疑问及可以解决的问题加分以鼓励。
最后课堂小结及当堂达标。
同学们在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
(五)课堂小结。
让同学回扣目标,进行课堂小结。
(六)当堂检测。
对已学知识进行运用检测。
(七)课堂评价。
根据课堂得分评选出当堂的优胜小组,全班鼓掌以示表扬!(八)整理归纳。
对本节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再次深化记忆。
《复习基因的表达》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具有了思维能力和总结、推理能力,本人所教班学生总体素质较好,思维比较活跃,在复习阶段,如能给予适当的引导,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类、变通,让学生通过对题目的归纳、整理,亲历思考、总结的过程,使已学知识升华,是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
教学中要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直观形象的示意图、模型及视频动画来辅助教学,注重对知识进行回顾回顾、比较和总结,这样利于目标的达成。
《复习基因的表达》效果分析本节课由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动画视频引入,利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话题开始,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很快投入到基因的表达的复习中,提高了本节课的教学效率。
在本节课的教学实施中自始至终引导学生探索、归纳,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本节课特别注重过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教学效果令人比较满意。
从题目设计来看,在备课上花费了不少心思,习题中有转录和翻译与DNA复制之间的关系对比,通过比较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从而使自己的认知结构不断地得以优化所选问题经典,能考查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对知识的易错、易混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及时的给出各种反例,使学生清晰的辨析概念。
从组织形式来看,教师没有一讲到底,课堂组织形式多样,课堂中有独立思考,有教师点拨,有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分组进行学生实验,也有交流展示,课堂组织成功。
在小结过程,先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本节知识网络,而后教师利用思维导图清晰的展示出本节的知识与脉络,使学生知识系统化,取得良好的效果。
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能很好的把握课标及教材要求,教学目标明确,学生达标率较高。
《基因的表达》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基因的表达是在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以及有关染色体相关的知识基础上,从分子水平上认识基因与DNA以及染色体的相互关系,认识RNA的形成过程,RNA的分类,认识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
《基因的表达》既是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更是考试的焦点,也是学生将来学习基因结构以及基因工程的基础。
特别是对基因概念的掌握运用是高考的着眼点,以基因工程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中心法则”的理解也是高考的热点。
2、学习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地位,以及课题研究的需要,确立了以下目标。
掌握DNA分子的复制、转录、翻译之间的区别及联系。
掌握基因的表达过程中的有关碱基的计算的规律。
理解中心法则,明确基因与形状的关系。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基因的表达过程。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依据:这部分内容是以后学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基础,这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对后面知识的学习,而且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比较复杂,较为抽象。
《复习基因的表达》评测练习一、选择题1.组成DNA和RNA的核苷酸种类有( )A.2种 B.4种 C.5种 D.8种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DNA和RNA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B.一个DNA包括两个RNAC.一般DNA是两条链,RNA是单链D.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一样的3.转运RNA的功能是( )A.决定信使RNA的碱基排列顺序B.完全取代DNAC.合成特定的氨基酸D.运输氨基酸,识别信使RNA的遗传密码4.真核生物染色体DNA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过程,在细胞质中进行的是( )A.复制 B.转录 C.翻译 D.转录和翻译5.有关真核细胞DNA复制和转录这两种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种过程都可在细胞核中发生 B.两种过程都有酶参与反应C.两种过程都以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D.两种过程都以DNA为模板6.一条多肽链中有氨基酸1 000个,作为合成该多肽链模板的mRNA分子和用来转录成mRNA的DNA分子分别至少需要碱基( )A.3 000个和3 000个 B.1 000个和2 000个C.2 000个和4 000个 D.3 000个和6 000个7.已知某物种的细胞中含有26个DNA分子,其中有2个DNA分子各含有24 000个碱基,由这两个DNA分子所控制合成的肽链中,最多含有多少种氨基酸( )A.8 000 B.4 000 C.16 000 D.208.有关蛋白质合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B.每种tRNA只运转一种氨基酸C.tRNA的反密码子携带了氨基酸序列的遗传信息D.核糖体可在mRNA上移动9.下列关于遗传信息的说法中,不确切的是( )A.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B.遗传信息的传递主要是通过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的C.生物体内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DNA分子上D.遗传信息即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遗传性状10.基因控制生物体性状的方式是( )A.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性状B.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基因通过控制激素的合成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包括A和B两种方式11.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遗传信息的传递遵循中心法则B.DNA中的遗传信息是通过转录传递给mRNA的C.DNA中的遗传信息可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D.DNA病毒中没有RNA,其遗传信息的传递不遵循中心法则12.大多数老年人头发变白的直接原因是头发基部细胞内(多选)( ) A.物质转运加速 B.新陈代谢变缓C.呼吸速率加快 D.与黑色素合成相关的酶活性降低二、非选择题1.下图所示为人体内某蛋白质合成的一个过程。
请分析回答:(1)图中所示属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______________步骤,该步骤发生在细胞的______________部分。
(2)图中Ⅰ是______________。
按从左到右次序写出Ⅱ______________内mRNA 区段所对应的DNA碱基的排列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过程不可能发生在( )A.神经细胞 B.肝细胞 C.成熟的红细胞 D.脂肪细胞(4)根据上面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填写下表(请查教材中的“20种氢基酸的密码子表”)化乙啶、氯霉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发现线粒体中RNA聚合酶均保持很高活性。
由此可推测该RNA聚合酶由中的基因指导合成。
(4)用α -鹅膏蕈碱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RNA含量显著减少,那么推测α-鹅膏蕈碱抑制的过程是(填序号),线粒体功能(填“会”或“不会”)受到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解析:组成DNA和RNA的核苷酸种类有8种:4种脱氧核苷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
2.C析:DNA和RNA是不同物质,一般DNA是两条链,RNA是单链。
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不一样,分别为4种脱氧核苷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
3.D解析:转运RNA的功能是运输氨基酸,其反密码子识别信使RNA的遗传密码。
DNA决定信使RNA的碱基排列顺序。
转运RNA不能取代DNA。
4.C解析:真核生物染色体DNA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过程,在细胞质中进行的是翻译。
复制和转录在细胞核中进行。
5.C解析:真核细胞DNA复制和转录这两种过程:都可在细胞核中发生,都有酶参与反应,都以DNA为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