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安交大管理学简答题

西安交大管理学简答题

1、科学管理的内容是什么?(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2)为了提高效率,必须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4)实行刺激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5)工人和雇主要来一次“精神革命”(6)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变经验的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7)实行“职能工长制”(8)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2、如何理解科学管理原理中强调的例外原则?泰罗认为:规模较大的企业组织和管理,必须应用例外原则,即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例行的一般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务的决定和监督权。

这种以例外原则为依据的管理控制原理,以后发展成为管理上的分权化原则和实行事业部制管理体制。

3、泰罗科学管理的局限性是什么?研究的范围始终没有超出劳动作业的技术过程,没有超出车间管理的范围。

4、如何客观评价泰罗制?(1)它冲破了百多年沿袭下来的传统的落后的经验管理方法,将科学引入管理领域,是管理理论上的创新;(2)由于采用了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科学的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二三倍,推动了生产的发展;(3)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4)把工人看作会说话的机器,是资本家最大限度压榨工人血汗的手段,对人的认识片面。

1、简述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要点。

(1)企业的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

(2)管理应遵循的14项原则,即:分工;职权与职责;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报酬;集中化;等级链;秩序;公正;保持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团结精神。

“分工职纪统指挥,统方利益要服从,酬集中等秩序公,人员稳定创团结。

”(3)管理具有5个要素,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4)法约尔被称为“管理过程理论之父”1、霍桑试验的结论是什么?(1)职工是社会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员工的满足度;2、简述霍桑试验。

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由于该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所以被称之为霍桑试验。

霍桑试验的4个阶段是:工场照明研究;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与普查;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

1、管理者层次与管理者技能之间的关系(1)管理者三个层次: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

(2)管理技能主要有三种: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

(3)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管理技能的要求是不同的,高层侧重于概念技能,基层侧重于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对所有层次的管理者都同等重要。

2、简述管理者角色。

管理者角色是指作为一般的管理者,他在组织体系内从事各种活动时的立场、行为表现等的一种特性归纳。

明茨伯格将管理者的角色划分为三个方面十种角色,这三个方面分别是人际关系角色、信息传递角色和决策角色。

人际关系角色主要表现为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递角色主要表现为监听者、传播者、发言者;决策者角色主要表现为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3、不同层次管理者在管理职能上的时间分配。

横向上比较:高层管理者的时间主要分配在计划和组织上,并考虑适当的领导;中层管理者的时间分配主要放在组织和领导上,适当兼顾计划工作;基层管理者的时间分配主要表现在领导和组织上。

纵向上比较:计划工作是需要高层管理者最为重要,组织工作对高层最为重要,领导工作对基层最为重要,控制工作相对不太重要,一般使用标准、制度或文化来替代完成。

4、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企业家。

关于企业家的规定,在功能界定上分歧很大,但在企业家素质方面形成较一致的看法,即企业家都具有冒险精神、创新精神、开放性的性格以及高的成就欲望。

1、解释计划工作任务和内容的5W1H。

WHAT,做什么?WHY,为什么做?WHEN,何时做?WHERE,何地做?WHO,谁去做?HOW,怎么做?2、简述计划工作的基本原理。

限定因素原理、许诺原理、灵活性原理、改变航道原理。

3、限定因素原理的内容是什么?限定因素原理是指,主管人员越是能够了解对达到目标起主要限制作用的因素,就越是能够有针对性地、有效地拟订各种行动方案。

限定因素原理有时又被形象地称作“木桶原理”。

其含义是木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条。

限定因素原理表明,主管人员在制定计划时,必须全力找出影响计划目标实现的主要限定因素或战略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得力措施。

4、许诺原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许诺原理可以表述为: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各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因而,许诺越大,实现许诺的时间就越长,实现许诺的可能性就越小。

5、灵活性原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灵活性原理可以表述为:计划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由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损失的危险性就越小。

必须指出,灵活性原理就是制定计划时要留有余地,至于执行计划,则一般不应有灵活性。

6、改变航道原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改变航道原理可以表述为:计划的总目标不变,但实现目标的进程可以因情况的变化随时改变。

这个原理和灵活性原理不同,灵活性原理是使计划本身具有适应性,而改变航道原理是使计划执行过程具有应变能力,为此,计划工作者就必须经常地检查计划,重新调整、修订计划,以此达到预期的目标。

7、简述计划工作的基本程序。

(1)估量机会(2)确定目标(3)明确前提条件(4)设计方案(5)评价各种备选方案(6)选择方案(7)拟订派生计划(8)用预算将计划数字化8、简述滚动计划的编制方法。

滚动式计划方法是一种编制具有灵活性的、能够适应环境变化的长期计划方法。

其编制方法是:在已编制出的计划的基础上,每经过一段固定的时期便根据变化了的环境条件和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从确保实现计划目标出发对原计划进行调整。

每次调整时,保持原计划期限不变,而将计划期限顺序向前推进一个滚动期。

1、简述目标的性质。

目标的层次性、目标的网络化、目标的多样化、目标是长短目标相协调的整体简述目标的作用。

为管理工作指明方向、激励作用、凝聚作用、是考核的客观标准、制约作用。

2、简述目标管理的基本步骤。

(1)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目标的设置(2)组织实施——目标实施阶段(3)检查评价——总结和评估阶段3、简述目标管理的内容及优缺点。

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主管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目标管理的优点为:(1)改善管理工作(2)组织明晰化(3)鼓励员工勇于承诺和自我实现(4)形成有效的控制(5)目标管理表现出良好的整体性目标管理的缺点为:(1)目标难以制定(2)目标的商定很费时间,增加成本(3)偏重短期目标1、决策有哪些特点?目标性、可行性、满意性、过程性、动态性、选择性。

2、简述决策的基本过程。

(1)识别问题。

研究现状,判断改变的必要(2)确定决策标准。

明确组织决策目标(3)给标准分配权重。

拟定方案(4)拟定方案。

方案的比较与选择(5)分析方案。

执行方案(6)选择方案。

(7)实施方案。

(8)评价效果。

检查处理3、简述拟定方案中的具体要求。

(1)应具有整体详尽性(2)应具有相互排斥性1.如何理解管理的内涵?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它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2.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主要协调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和利益关系,它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

3.管理是围绕着某一共同目标进行的,目标不明确,管理便无从谈起,目标是否切合实际,直接关系到管理的成败或成效的高低。

4.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在于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

5.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2.什么是管理理论的丛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重视,管理思想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学说,形成众多的学派。

这些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源渊和内容上相互影响和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它们包括:管理过程学派、经验学派、系统管理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和权变理论学派、人际关系学派。

3.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在霍桑试验基础上,梅奥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

主要内容是:1.职工是“社会人”,而非单纯追求经济收入的经济人;2.企业除正式组织外,还存在非正式组织;3.新型领导在与通过增加员工的满意度,提高员工士气,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4、什么是计划工作?它具有怎样的性质?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包括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三个环节在内的工作过程。

狭义的计划工作,主要是指制定计划。

计划工作具有如下性质:(1)目的性;(3)首位性;(4)普遍性;(5)效益性。

5、什么是目标管理?它有哪些优势和缺陷?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

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地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

具体而言,它是一种通过科学地制定目标、实施目标,依据目标进行考核评价来实施管理任务的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主要有以下优势:(1)有利于全面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2)有助于改善组织机构;(3)有利于姬发人们的主动精神和责任感;(4)有利于开展有效的控制工作。

目标管理的缺陷主要表现在:(1)目标难以确定;(2)缺乏灵活性(3)注重短期(4)增加管理成本(5)目标管理的哲学假设不一定存在一项有效的组织战略应包括五个基本要素:战略远景,目标与目的,资源,业务和组织。

7、发展型战略的三种基本形式是什么?发展型战略,也称为扩张型战略,是一种在现有战略起点基础上,向更高目标发展的总体战略。

主要有三种形式:(1)密集型发展战略;(2)一体化发展战略;(3)多元化发展战略。

8、如何理解决策的含义?决策,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准确理解决策需要把握以下问题:(1)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2)决策要有可供挑选的可行方案;(3)决策要作分析评价;(4)决策要具有科学性;(5)决策要遵循满意原则。

9、如何理解组织构成的含义?组织结构,就是反映人、职位、任务以及它们之间的特定关系的网络。

正确认识组织结构的含义,必须把握三个方面的要素:(1)组织结构决定了组织中的正式报告关系;(2)组织结构明确了将个体组合成部门、部门再组合成整个组织的方式;(3)组织结构包含了确保跨部门沟通、协作的制度设计。

10、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是什么?组织结构的设计是指一个正式组织为了实现其长期或者阶段性目标,设计或变革组织的结构体系的工作。

设计组织结构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有效性原则;(2)分工与协作原则;(3)权责利对等原则;(4)分级管理原则;(5)协调原则;(6)弹性结构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