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人物传记15刘邦编辑张书林沛县起义汉高祖,姓刘名邦,字季,生于沛丰邑中阳里(今江苏沛县)。
为人豁达大度,不拘小节。
既壮,为泗水亭长,好酒及色。
常到王家武家老妇人的酒铺赊酒,喝得大醉。
年终仍不还账。
老人常自毁账目,不向他索债。
刘邦曾服役咸阳,见到秦始皇出巡的气派,喟然叹息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单父人吕公,与沛令交好,为躲避仇人,移居沛县。
沛县豪杰闻令有贵客,纷纷送礼祝贺,萧何代收礼钱。
他宣布:“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
”刘邦诈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萧何知其为人,当即揭露说:“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吕公见到刘邦,敬重他的状貌,竟把他迎入上坐。
吕公不顾家人的反对,断然把女儿吕雉许配刘邦为妻。
吕雉即后来的吕后。
刘邦作为亭长,为县送徒于骊山。
路上,徒多逃亡。
他估计,走不到骊山,徒都要跑光了。
行至丰西的泽中,便“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
”后来,发展到数十万人。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起义。
各地纷纷响应,郡县多杀其长吏以应陈胜。
九月,沛令欲响应起义。
萧何、曹参建议召亡在外者,以便劫持众人。
沛令使樊哙召刘邦。
刘邦至,沛令后悔,拒刘邦于城外,并欲杀萧何、曹参。
萧何、曹参恐惧,逾城投奔刘邦。
刘邦以帛书射城上,上写:“天下苦秦久矣。
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
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完。
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
”沛人得书,共杀其令,开门迎刘邦,欲以为沛令。
刘邦推辞说:“置将不善,壹败涂地。
”萧何、曹参等都是文吏,怕万一事不成,遭到灭族大祸,所以,尽让刘邦。
于是立刘邦为沛公,旗帜皆赤。
萧何、曹参、樊哙等收沛县子弟,得三千人,起兵反秦。
入关破奏起义不久,刘邦攻杀泗川守壮,令雍齿守丰。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十二月,魏遣周市说雍齿降,雍齿叛归魏。
刘邦引兵攻雍齿,不胜,欲借秦嘉兵,故率众从秦嘉。
是时秦将章邯已屠相,至砀东,秦嘉率刘邦与秦军战于萧西,不利。
二月,攻取砀,得兵六千,进而攻拔下邑。
四月,项梁攻杀秦嘉,驻薛。
刘邦率百余骑投奔,项梁益刘邦兵卒五千,五大夫将十人。
刘邦还军攻丰,雍齿败,走魏。
七月,章邯围田荣于东阿,刘邦从项梁救田荣,大破章邯军。
八月,刘邦与项羽西至雍丘,大败秦军,杀三川守李由。
九月,楚怀王拜刘邦为砀郡长,封武安侯。
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楚怀王遣将攻关中,并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项羽因怨恨秦杀项梁,积极请战,要求率兵攻关中。
楚怀王嫌项羽慓悍残暴,不准。
别遣刘邦收陈胜、项梁散卒,西攻关中。
刘邦自砀出发,于成阳、杠里两败秦军,至昌邑遇彭越,共攻秦军。
战不利。
还军栗,夺取楚怀王将刚武侯军,得四千余人,西走高阳。
郦食其献策,说刘邦攻取陈留,得秦积粟。
刘邦纳其言。
遣其弟郦商攻开封,城坚不拔,乃西攻白马、曲遇,大破秦将杨熊。
杨熊走荥阳。
二世遣使斩之。
刘邦攻南阳,南阳守龆齮败走宛城。
刘邦欲越宛城,直取关中。
张良谏曰:“沛公虽欲急入关,秦兵尚众,距险。
今不下宛,宛从后击,强秦在前,此危道也。
”刘邦遂连夜引兵还,围攻宛城。
宛守齮欲自杀,舍人陈恢逾城谏刘邦收降齮,否则以宛郡县城之坚,“足下尽日止攻,士死伤者必多。
引兵去,宛必随足下后。
足下前失咸阳之约,后又有强宛之患。
为足下计,莫若约降,封其守,因使止守,引其甲卒与之西。
诸城未下者闻声争开门而待,足下通行无所累。
”齮降,封为殷侯。
陈恢献策有功,封千户。
于是刘邦引兵而西,“无不下者”。
刘邦遣魏人宁昌使秦,未还,章邯已降项羽。
赵高杀二世,遣使于刘邦,欲约分关中,刘邦不许。
秦子婴杀赵高后,遣将守峣关。
刘邦遣郦食其、陆贾说秦守将以利害。
秦将欲从,刘邦乘其懈怠,绕峣关,逾蒉山,大破秦军于蓝田南,又破秦军于蓝田北,秦军彻底瓦解。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至霸上,秦王子婴降于轵道旁。
秦亡。
刘邦进入咸阳。
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
好酒色的刘邦,当然经不起诱惑,他欲留住秦宫。
樊哙谏,他不听。
张良再谏,刘邦才封府库,还军霸上。
这表明,刘邦的思想发生了变化。
正如范增所言:“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十一月,刘邦召集诸县父老豪杰说:“父老苦秦苛法久矣”,我“与父老约法三章耳。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余悉除去秦法”。
秦民大喜,争献牛羊酒食飨军。
刘邦以仓库粮多,不劳民破费,拒收百姓所献食物,百姓更加高兴,“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同月,项羽兵至关门,遣英布攻破函谷关。
十二月,项羽至戏,欲攻刘邦。
在项伯,张良的斡旋下,刘邦到鸿门与项羽和解。
正月,项羽分封诸侯,负约封刘邦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
”夺取关中破秦后,项羽无论威望还是实力,完全可以主宰天下。
然而,他却自立为霸王,又放弃了“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的关中,而满足于衣锦还乡,被人讥讽为“沐猴而冠”。
刘邦不同于项羽,他从入关起,就想据有关中。
项羽负约封他为汉王时,他很恼怒,想进攻项羽。
萧何以众寡不敌,劝他先“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
”汉王曰:“‘善’。
乃遂就国。
”四月,诸侯罢戏下。
刘邦率吏卒三万人,及楚与诸侯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
途中,将士多逃亡。
及至韩信以不被重用,也在逃亡中。
萧何连夜把韩信追回,拜为大将。
韩信建议,利用将士思念东归的心情,东上争天下。
韩信问刘邦:“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
’”可见,刘邦想的是得天下,与项羽衣锦还乡的狭隘思想相比,气度大,视野宽。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刘邦乘项羽征战田荣之机,以摧枯拉朽之势,夺得三秦,占据关中。
刘邦为了把关中建成与项羽争天下的基地,颁布了一系列得民心的措施。
秦故苑囿池皆令民耕种,除蜀汉民租税二岁,关中民从军者复其一岁。
又令“举民年五十以上有脩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
又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繇戍。
”刘邦得关中,是他与楚争天下的第一步。
逐鹿中原自从与项羽直接交手,刘邦总是吃败仗,败了再打,打了再败。
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刘邦率五十六万人,乘项羽攻齐,偷袭彭城成功。
项羽仅以三万人回救,竟然打得刘邦溃不成军,伤亡几十万人。
刘邦率数十骑突围,狼狈逃走。
但是,到荥阳后,刘邦立即整组军队,阻止项羽西进。
刘邦一败再败,在极度困难时,竟让纪信扮作他,率两千多妇女出城投降。
刘邦率数十骑逃出荥阳。
刘邦回关中收兵,然后,重回前线继续与项羽周旋,坚持战斗。
在与项羽斗争中,刘邦以争取舆论支持,弥补实力的不足。
他为义帝发丧,就是为了争取舆论支持,动员诸侯共同对付项羽。
刘邦为义帝发丧,“袒而大哭”,把与项羽的争夺,变成了维护义帝的“讨逆”战争,从而,在舆论上占了主动。
楚汉战争中,虽然刘邦总吃败仗,但他总是败而不馁。
靠韧劲,与项羽周旋五年,一次次的败而复振,直至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项羽兵败,自刎于乌江,刘邦终于取得了灭楚的胜利。
刘邦转弱为强,夺得天下,原因固然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会用人。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五月,刘邦在洛阳南宫设酒宴,总结楚汉成败的原因,让大臣各抒己见。
王陵认为,刘邦能与天下人共利,故得天下;项羽不能与天下人同利,故失天下。
刘邦回答说:“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人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的确如此。
刘邦从起兵以来,几乎所有胜招,都是别人的主意。
西进时回头夺取宛城,乘秦军懈怠攻取武关,是张良的主意。
利用士卒思归争天下,开辟战场,是韩信的主意。
徙都关中,是刘敬的主意。
当然,刘邦能采纳这些建议,这本身就反映他比别人高明。
刘邦欣赏自己会用人,实际上,除了王陵说的与天下人共利之外,就是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并付诸于行动。
韩信、英布、陈平等,本来都是项羽的部下,因为项羽对人有功当封爵者,“刻印刓,忍不能予”。
他们先后投奔刘邦,成为刘邦战胜项羽的得力人才。
假如刘邦不能与天下人共利,他们不仅不会来投奔,就是来了也不会拚死卖命,出主意。
刘邦对曹参、周勃、樊哙等战将,几乎是打一次胜仗升一次爵。
刘邦以高悬赏,使人为他卖命。
彭城败后,刘邦问张良:“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②进入决战时期,因韩信、彭越不至,刘邦再败于固陵。
于是遣使告诉韩信、彭越说:“并力击楚。
楚破,自陈以东傅海与齐王;睢阳以北至谷城与彭相国。
”韩信、彭越得到许诺,立刻进兵,围项羽于垓下。
值得注意的是,刘邦当时并未真正控制这些地区,而他却以这些地区为筹码,鼓励将士与项羽拚命。
刘邦称帝后,曾与韩信谈论将领的才能。
刘邦问:像我这样,能带多少兵?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带十万人。
刘邦说:你能带多少人?韩信说:我带的人,越多越好。
刘邦笑着说:你带的人越多越好,怎么你反让我擒了?韩信说:“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韩信所说,很有道理。
刘邦能转弱为强,自己老打败仗而能领导善战的将领,这说明他具有当时历史条件下军事领导的才能,从而取得灭楚的胜利。
开国规模汉五年(公元前202年)正月,楚王韩信、韩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衡山王吴芮、赵王张敖、燕王臧荼联合上书,劝刘邦称帝。
他们说:“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
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
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
臣等以死守之。
”刘邦三让后,二月甲午即帝位。
他本想久都洛阳,以娄敬、张良谏,即日起驾,西都长安。
汉六年,刘邦始剖符封功臣,封萧何、曹参等为彻侯。
当刘邦在位时期,功臣封侯者一百三十七人,与外戚合计,凡一百四十三人。
封爵有誓,誓约:“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后裔。
”这些得封侯的人,是汉朝统治集团的核心人物,他们是地主阶级中的世家地主。
汉初功臣,多来自乡里田野。
他们没有受过礼仪的约束,常饮酒争功,大呼大叫,甚至拔剑击柱。
叔孙通看到刘邦有建立朝廷秩序的要求,便提出“起朝仪”。
经刘邦同意,叔孙通从鲁征集三十人,加上刘邦左右的学者及其弟子百余人,参照秦仪,制订出新的朝仪。
七年(公元前200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朝贺,起用新定朝仪。
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
“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
”御史执法,举不加仪者辄引去。
竟朝置酒,无敢讙失礼者。
这一套朝仪,不只是一套仪式,更重要的是从而突出了尊卑不同的封建等级。
于是刘邦说:“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封功臣和定朝仪都是刘邦开创帝业中的大事。
此外,刘邦还在更多的方面创立了规模,史臣论曰:“初,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好谋能听,自监门戍卒见之如旧。
初顺民心,作三章之约。
天下既定,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定礼仪,陆贾造《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