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一、企业信息化的概念及内容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和技术:1、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
2、企业信息化的数字化设计技术:CAD技术、CAPP技术、CAM技术、CAE技术、PDM 技术及其间的集成技术。
3、企业信息化的数字化制造技术:FMS技术、自动化技术等。
4、企业信息化的数字化管理系统:ERP/SCM/CRM系统,以期实现企业内部管理和经营决策,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动态联盟。
二、ERP的概念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先进的、系统化的企业管理理念,将企业各个方面的资源充分调配和平衡,为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层提供解决方案,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的竞争。
三、ERP中体现的先进管理思想;1、体现对企业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2、体现精益生产和敏捷制造的思想3、体现事先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分析的思想四、企业资源的内容及ERP对企业资源的作用ERP对企业资源的作用:1.管理企业资源(企业资源包括硬件、软件资源。
硬件包括厂房、生产线、加工设备、检测设备、运输工具等;软件资源包括人力、管理、信誉、融资能力、组织结构、员工的工作热情等)2.调整运用企业资源【第二章】一、ERP的发展过程经历的五阶段(特点和相互关系)答:ERP 理论的形成发展大致经过了 5 个阶段:20 世纪40 年代的订货点方法;20 世纪60 年代的时段MRP;20 世纪70 年代的闭环MRP ;20 世纪80 年代的MRPⅡ;20 世纪90 年代的ERP各阶段的特点:(1)订货点法西方经济学家通过对库存物料随时间推移而被使用和消耗的规律的研究,提出了订货点的方法和理论,并将其运用于企业的库存计划管理中。
①订货点法主要解决库存的缺货和积压货物问题。
②订货点法涉及5 个量值:安全库存量、最大库存量、订货提前期、单位时区需求量和订货点,其量值均为经验值。
③订货点法的局限性:订货点法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不能反映物料的实际需求,为了满足生产需求而不断提高定货点的数量,而造成库存数量和库存物料资金占用的数量增加,产品的成本升高,使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
(2)时段MRP①时段MRP 主要解决间歇生产的生产计划控制和物料需求供应问题。
②时段MRP 的思想:首先,MRP 是从产品的结构或物料清单(BOM)出发,实现了物料信息的集成,克服了订货点法中彼此孤立的推测每一物料的需求量的局限性。
其次,MRP 对产品结构增加了时间段的概念,这个结构包括物料的数量和需用时间。
MRP 的基本内容是编制物料的采购计划和加工件及产品的生产计划,用以确定各物料在不同时段的需求量和采购订单下达时间,确定各加工件开工时间。
③时段MRP 的局限性:(时段MRP 是建立在两个假设的基础上):一是生产计划是可行的,即假定有足够的设备、人力和资金来保证生产计划的实现;二是假设采购计划是可行的,即有足够的供货能力和运输能力来保证完成物料供应。
但在实际生产中,能力资源和物料资源总是有限的,因而往往会出现生产计划无法完成的情况。
(3)闭环MRP闭环MRP 的形成是在MRP 基础上增加了能力需求计划,形成了“计划—执行—反馈—计划”的闭环系统,使系统具有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的平衡。
(4)MRPⅡMRPⅡ(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是在MRP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反映企业生产计划和企业经济效益的信息集成系统。
①MRPⅡ的思想:是把企业作为有机的整体,从整体最优的角度出发,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并充分对企业各种制造资源和产、供、销、财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和控制,使其协调发展。
②MRPⅡ的局限性:MRPⅡ仅仅改变企业内部资源的信息流,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企业与其外部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MRPⅡ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5)ERP①ERP 的思想:ERP 是在MRP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全面地集成了企业的所有资源信息,并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
②ERP 理论的形成总结简单的说,MRP 是ERP 的核心功能,MRPⅡ是ERP 的重要组成。
从MRP 到MRPⅡ再到ERP,是制造业管理信息集成的不断扩展和深化。
相互关系:在ERP的发展历程中,所经历的的五个阶段具有“向上兼容性”,即第II 阶段与第I阶段的关系是:时段式MRP包含了订货点方法的所有功能,时段式MRP是订货点方法的提升和扩展。
同样第III阶段与第II阶段的关系、第IV阶段与第III阶段的关系、第V阶段与第IV阶段的关系也是如此。
二、时段式MRP的概念与基本思想和基本任务概念:它是根据物料清单数据、库存数据和主生产计划来模拟未来库存状况和预计未来缺件的一组技术,也是一种保证订单按期交货的有效方法。
基本思想:根据当时主生产计划表上需要的物料种类、需求量,以及库存量来决定订货和生产。
基本任务:一是从最终产品的生产计划(独立需求)导出相关物料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二是根据物料的需求时间和生产(订货)周期来确定其开始生产(订货)的时间。
三、闭环MRP与时段式MRP的主要区别主要区别:闭环MRP以整体生产计划为系统流程的基础,考虑了能力需求计划,使物料需求计划成为可行的计划,同时将车间现场管理和采购也全部纳入MRP,把财务子系统和生产管理子系统结合成一体,采用“计划——执行——反馈”的管理模式,成为一个完整的生产资源计划及执行控制系统。
克服了段式MRP可能因设备和工时不足而没有生产能力,或因原料不足而无法生产的弊端。
四、闭环MRP的特点与管理模式特点:(1)闭环MRP以整体生产计划为系统流程的基础,主生产计划及生产执行计划产生过程中均包括能力需求计划,这样使物料需求计划成为可行的计划。
(2)闭环MRP具有车间作业管理、采购管理等功能,各部分的相关执行结果,均可控制能力的投入和产出。
(3)能力的执行情况最终反馈到计划制定层,整个过程是能力的不断执行和调整的过程。
管理模式:闭环MRP采用“计划——执行——反馈”的管理模式。
五、MRPII的理论思想及其特点理论思想:以闭环MRP为核心,将MRP的信息共享程度扩大,使生产、销售、采购、财务、工程紧密结合在一起,共享有关数据,组成一个全面生产管理的集成优化模式。
它是对一个企业的所有资源编制计划并进行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科学方法。
特点:(1)计划的一贯性与可行性;(2)管理的系统性;(3)数据共享性;(4)动态应变性;(5)模拟预见性;(6)物流、资金流的统一。
六、ERP与闭环MRP及MRPII之间的关系(1)ERP 是在MRP 和MRP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简单的说,MRP 是ERP 的核心功能,MRPⅡ是ERP 的重要组成。
从MRP 到MRPⅡ再到ERP,是制造业管理信息集成的不断扩展和深化。
(2)ERP 打破了MRP 和MRPⅡ只局限于传统制造业的旧的观念和格局,把触角伸向各个行业,大大扩展了应用范围,ERP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全面地集成了企业的所有资源信息,并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
【第三章】一、计划与控制的概念计划是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控制是为保证计划的完成而采取的措施。
计划与控制是相辅相成的,任何计划离不开控制,没有控制的计划是一纸空文,是空计划。
二、ERP的计划层次ERP有五个计划层次的计划,即企业经营规划(第一层或最高层)、生产计划大纲(第二层)、主生产计划(第三层)、物料需求计划(第四层)、车间作业及采购计划(第五层)。
其中第一层至第三层为决策层计划第四层为管理层计划,第五层为操作层计划。
三、ERP企业的生产特征根据市场需求,企业的生产特征主要有4种,即按库存生产(MTS)、按订单生产(MTO)、按订单装配(ATO)、按订单设计(ETO)。
其中,按库存生产、按订单生产是最基本的两种生产特征,而按订单装配,按订单设计则是前两种基本生产特征的组合或混合。
1、按库存生产又称备货生产、现货生产或为库存生产,是指产品的计划主要根据预测,并在接到用户订单之前已生产出产品。
2、按订单生产又称订货生产,订货生产或为订单生产,是指产品的计划主要根据用户的订单,一般是接到用户订单厚才开始生产产品。
计划的对象是最终产品。
3、按订单装配,又称订单组装、装配生产或为订单装配,是指企业先根据MTS方式生产或储存定型的零部件,在接到订单后再根据订单要求装配成各种产品。
4、按订单设计又称定制生产、工程生产或专项生产,是指在接到客户订单后,按客户订单的要求重新做专门技术设计或在原标准产品上做较大用户修改。
四、ERP的时间概念(各时间概念的含义,并在时区分布图中表示提前期,计划时间跨度,计划时间段,时区,时间栏,时界等)在ERP中,与时间有关的概念包括提前期(LT)、计划时间跨度或计划展望期(PH)、计划时间段或计划周期(TB),以及时区间(TZ)和时间栏(TF)等。
以下分别简述之。
1、提前期是指执行一项活动(或完成一项工作)的时间跨度,即从活动开始到活动结束所持续的时间。
包括生产设计提前期,生产准备提前期,采购提前期,生产加工提前期,装配提前期,累计提前期,总提前期。
2、计划时间跨度,又称计划展望期,指编制计划所覆盖的时间范围。
3、计划时间段又称计划时间周期或计划周期,是组织和显示计划的时间单位,将计划展望区分成若干时间段(计划时间段或计划周期),以便安排或组织生产。
4、时区间和时间栏在主生产计划中,根据计划编制的政策和过程的不同,将计划展望期由近至远依次划分为3个时区间,需求时区(时区间1),计划时区(时区间2),预测时区(时区间3)。
时期间的分隔点,称为时间栏。
五、工作中心的定义、作用和数据。
定义:是各种生产能力单元的统称,也是发生加工成本的实体。
作用有四个方面:1、编制物料计划(MRP)与能力需求计划(CRP)的基本单元。
2、车间作业安排和编制作业进度的基本单元,车间任务和作业进度要安排到各个加工工作中心。
3、制定物料加工工艺路线依据。
在定义工艺路线文件前必须先确定工作中心,并定义好相关工作中心数据。
4、完工信息与成本核算信息的数据采集点,也是产品成本反冲的控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