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补与食疗-第一讲
9
食疗文化的形成----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的初级阶段---生、熟 烹饪技术的发展 炊具的发明
石板、泥草、陶器、灶头、青铜器
南宋
清朝
10
历代饮食文化
上古时期——农业畜牧业的发展 先秦时期——酒的发明 孔子“食不厌精” 秦汉时期——健康长寿、对外交流 三国两晋——《齐民要术》 发酵酿制 隋唐时期——精神文化、茶道大兴、素食 宋金元时期——《清明上河图》 明清时期——极盛
指导思想 整体观念:天人相应整体观 平衡阴阳 食药同源 辩证论治
22
天人相应
人处于天地之间,生活于自然环境之中,为自然界 的一部分,人和自然具有相通相应的关系。自然界的气候 变化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饮食当应顺应四时的变化作 出相应的调整,否则易患疾病。
春季阳气升发,万物生机勃勃,可食用一些辛散之品
后北方的主食,明代又一次大规模引进,马铃薯,甘薯 蔬菜的种植达到较高水准,成为主要菜肴 肉类:人工畜养的畜禽成为肉食主要来源 满汉全席最能代表清代饮食高峰。
20
满汉全席上菜一般起码一百零八种(南菜54道和北菜54道 ),分三天吃完.
烧烤、火锅、涮锅; 扒、炸、炒、熘、烧
21
食疗文化
与饮食文化的关系 调和五味——四气五味
食补与食疗
1
课程概要
食疗的历史由来和理论基础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和体质区分 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功效 膳食合理搭配与禁忌 饮食习惯 饮食和美容健身 饮食调养与怯病养生 各种人群和和职业的饮食调养 基础中药知识
2
第一讲 食疗的历史和基础理论
食疗的历史来源 饮食文化 ——食疗文化 中医食疗的概念 中医食疗的指导思想 食补的作用和特点 食补注意事项 食补的方法和原则 饮食宜、忌
6
食疗的概念
何谓中医食疗
中医食疗实际应称为中医药膳食疗。它是中医药学与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和烹饪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是以 中华传统文化为底蕴,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为指导,以传 统科学(包括中医药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为核 心,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养生保健和防病治病的思想。
7
药膳:以药配膳,以食为形。药,中药即天然的 动植物药(其中有不少药食兼用)
锅发明了,叫甑 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
调,有益人的健康16源自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简史(3)
6、周秦时期 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 以谷物蔬菜为主食 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 火锅起源 , “多食杂煮,围鼎而食”
17
7、汉
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
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引进石榴、芝 麻、葡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黄瓜、菠菜、 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苜蓿,莴笋、大葱、 大蒜,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
食疗:以食为疗。利用食物的特性或调节膳食中 的营养成分,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食物性质比较平和,作用缓慢,没有毒副作用, 药物(非药膳) 毒性较大,作用比较峻烈。
8
药膳与药物的区别
药膳多用以养身防病,见效慢,重在养与防 ;药物是祛病救疾的,见效快,重在治病;在应 用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药膳在保健、养生、康 复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但药膳不能代替药物疗法 。各有所长,各有不足,应视具体人与病情而选 定合适之法,不可滥用。
13
3、伏羲氏 在饮食上,结网以教佃渔,养牲以充庖厨
14
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简史(2)
4、神农氏 “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 尝百草,开创古医药学 发明耒耜(lěi sì) ,教民稼穑,是最早的农具 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
品提供了可能
15
5、黄帝 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 皇帝作灶,始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 “蒸谷为饮,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蒸
,如葱、姜、蒜、香菜、豆豉等,以振奋身体的阳气;夏
天天气炎热,宜食苦寒清热之品,如苦瓜、绿茶、绿豆等
;三伏天暑湿较重,宜食健脾化湿之物,如冬瓜、薏苡仁
、白菜等;秋季气候干燥,宜食甘润之品,如百合、枇杷
、蜂蜜等;冬季气候寒冷,又逢身体修养生机之时,宜予
温补之品,如羊肉、狗肉等。
23
中医认为,人处在天地之间,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与自然具 有相通相应的关系。早在两千年前,古代中学家就认识到饮食的 性质对机体的生理和病理方面的影响。在整体营养观的指导下, 运用食物来达到补虚、泻实,调整阴阳目的。
11
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简史(1)
1、有巢氏(最早,旧石器时代) 造巢 积鸟兽之肉聚草木之实 但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饮食状况是茹
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
12
2、燧人氏 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脱离了动物 主要烹调方法:①炮,即钻火使果肉而燔之 ②煲:用
泥裹后烧 ③用石臼盛水、食,用烧红的石子烫熟食物 ④焙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
3
中医食疗的起源及发展
3000年历史,我国早在西周时代已有“食医”的分科;
《周礼·天宫篇》还有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的记载;
东汉, 张仲景, 《伤寒论》;
秦代,专营食疗的太医;
《黄帝内经》:“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 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饮食要用节制,不可贪食过饱。
东汉时期,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使豆类的营养得到消化 ,物美价廉,可做出许多种菜肴
东汉还发明了植物油。在此以前都用动物油,叫脂膏,带 角的动物油叫脂,无角的如犬,叫膏。
18
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简史(4)
8、唐宋
饮食文化的高峰,过分讲究
9、明清 饮食文化的又一高峰,是唐宋食俗的继续 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有了很大变化 主食:北方黄河流域小麦的比例大辐度增加,面成为宋以
4
唐朝 唐代名医孙思邈《千金食治》曾说过:“凡是治病
,应先食疗,如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宋代
王怀隐, 《太平圣惠方》 28种疾病的食疗方法; 元代
医家忽思慧,《饮膳正要》,治癌方剂,“茄子去癌 祛邪”; 明清
嵇康 《养生论》,食疗理论、食物禁忌、摄取。
5
近年来食疗学取得的不少成果逐渐被现代科学所证 实,被医务工作者以及大众所接受。 燕麦防治高脂血症、糖尿病; 芹菜防治高血压; 花生红衣防治贫血; 马齿苋、苦瓜抗菌消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