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业板块轮动规律

行业板块轮动规律

行业板块轮动规律在经济复苏阶段,表现较好的是能源、金融、可选消费;表现较差的是信息技术、医疗保健、公用事业。

科技类的电信服务和信息技术板块在复苏阶段并没有很好的表现,这和我国科技类板块代表性偏弱,电子类企业更多地集中在加工制造环节,依靠订单生产,而非设计研发环节有关。

在扩张阶段,表现较好的是能源、材料、金融;表现较差的是信息技术、公用事业、电信服务。

金融板块在扩张阶段仍表现较好,但在两次扩张期中金融板块的表现是矛盾的,2002年到2004年的第一次扩张期,金融类的表现排在最后一位,而2006年到2007年的第二次扩张,金融类表现最好,且涨幅巨大,对最后表现有很大的拉动作用。

金融板块的表现规律需要更多周期的检验。

在滞胀阶段,表现较好的是电信服务、日常消费、医疗保健;表现较差的是信息技术、能源、金融。

而在收缩阶段,表现较好的是医疗保健、公用事业、日常消费;表现较差的是能源、金融、材料。

不同个股板块的轮动规律缩量震荡——小盘股大盘稳健但能量不足时是小盘股的活跃期,因大盘能量不能满足规模性热点的施展,所以个股行情“星星点火”,其中又以小能量下小盘股行情更为靓丽。

由于小能量难以满足行情的持续性,故小盘股行情往往涨势较迅捷,持续周期较短,适于短线操作。

突发利好——次新股无论大盘处于什么状态,若遇突发性重大利好公布,往往是价低次新股的活跃期。

因为老股中往往有老资金进驻或者受困,新资金即不愿为老资金抬轿,更不愿为老资金解套。

所以,重大利好公布后,上市不久的次新股群往往成为新资金“先入为主”的攻击对象。

调整时期——庄股大盘调整时是庄股的活跃周期。

由于市场热点早已湮灭,庄股则或因主力受困自救,或是潜在题材趁疲弱市道超前建仓……疲弱市道中的庄股犹如夜幕中的一盏盏“豆油灯”,虽不能照亮整个市场,也能使投资大众不至于绝望。

波段急跌——指标股大盘波段性急跌后是大盘指标股的活跃期。

调整尾声——超跌低价股大波段调整进入尾声后是超跌低价股的活跃期。

因为前期跌幅最大的超跌低价股风险释放最干净,技术性反弹要求最强烈。

由于大势进入调整的尾声,尚未反转,新的热点难以形成,便给了超跌低价股的表现机会。

牛市确立——高价股牛市行情确立是高价股的活跃期。

高价股是市场的“贵族阶层”,位居市场最顶层,在大盘进入牛市阶段后,需要它们打开上档空间,为市场创造牛市空间,给中低价股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休整时期——题材股大盘休整性整理是题材股的活跃期。

因为休整期市场热点分散,个股行情开始涨跌无序,增量资金望而却步,只能运用题材或概念来聚拢市场的视线,聚集有限的资金,吸引市场开始分散的动量。

报表时期——“双高”股年(中)报公布期及前夕是高公积金、高净资产值股票的活跃周期。

因为这样的公司有股本扩张的需求和条件,有通过高分红来降低每股净资产值的需要。

在股市开始崇尚资本利得和低风险稳定收益后,高分红也已经成为市场保值性大资金的宠爱。

板块轮动的三大影响因素1.国家政策因素与股市板块轮动的关联影响。

中国股票市场的供需矛盾,结构矛盾以及市场参与者的不成熟等原因, 使政府加强了对股票市场的监管和调控, 政策干预及调控成为市场波动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中国股市一直有所谓的“政策市”之称, 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游戏规则。

股市政策较大程度地影响了中国股市的板块轮动,股市运行受短期性政策事件的影响极大。

虽然近年来政策事件对股市的冲击作用正在逐步弱化, 股市政策调控逐渐趋于成熟,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股市的影响仍然是股市波动当之无愧的第一影响因素。

2.公司自身运行状况对股市板块轮动的影响。

上市公司运营情况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方面之一,随着近年来价值投资理念的深入人心, 绩优板块的行情还会进一步看涨,在股市运行过程中上扬的走势将更加明显。

事实上这一检验结果与我国股市的实际运行状况也是非常吻合的。

但在中国股市运行的实际情况中,业绩不良的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往往在一段时期内会走出较大的上涨行情。

3.科技进步与行业成长周期对股市板块轮动的影响。

科技革命是影响所有行业及其上司公司命运的最重要因素, 各个行业在科技革命中的归属、地位和代表性最终决定了一个行业在股市运行中的收益率和地位。

在不同的科技水平下,不同的行业处于其行业成长周期的不同阶段,起着领涨与领跌的不同作用, 反映到股市波动上来,就形成了行业板块间的交错轮动。

板块轮动特征内在分析1.板块的构成和发展日渐融入国民经济的发展轨迹。

中国股市从无到有, 从蹒跚起步到茁壮成长,发展到今天已经初具规模。

伴随着中国股市的起起落落、风风雨雨, 各种板块创新层出不穷, 交相辉映;板块轮动此起彼伏,交错涨落。

中国股市将更深入、更广泛地扎根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中, 成为国家经济形势名副其实的“晴雨表”,股市中各个板块的构成和发展也将日渐融入国民经济的发展轨迹之中。

2.板块轮动日趋成为中国股市运行的基本规律之一。

股市运行情况变化的本质原因虽然是由于国家经济形势的总体概况,但市场走势也需要领涨板块的带领和推动。

以1996 年以来我国股市的走牛为例,根本原因虽然是因为通货膨胀受到抑制,国民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但也不能忽略以深发展为代表的金融板块飚升的引领作用。

另外,每个板块都有独立表现的机会,都有其独特的行业、市场或区域背景,当板块投资背景发生变化时,往往会成为市场投资的热点,受到投资者的热烈追捧。

同时,在各个板块内部的不同上市公司之间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联动效应,板块行情通常由某些龙头企业率先发起, 进而引领板块内其他企业相继跟随,最终演变成整个板块的集体走强形势。

因此,可以说板块轮动已经成为股市运行的一个基本规律。

3.板块投资的理念日益鲜明且不断深入人心。

随着中国股市的发展和投资者投资心理的逐渐成熟,受市场舆论导向及流言蜚语影响而导致股市齐涨齐跌、同升同落的现象已经有所减少,代之而起的是板块间的交错轮动趋势。

随着中国股市市场容量的日益扩大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板块的炒作将成为市场投资的主流,板块投资理念将更加深入人心。

4.板块轮动的频率渐次加快使走势预测更具不确定性。

在早些年股市的每一轮行情中,领涨板块持续时间较长、涨幅较大,一年中由哪几个板块领涨也相对比较稳定,如绩优板块、科技板块、重组板块等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引领过股市的上涨势头。

而近年来, 每一轮行情中的板块切换明显加快,持续时间很短, 甚至一两天便轮换, 且每次上涨或反弹行情的领涨板块也均不同。

这一特点固然与监管部门打击庄家操纵炒作和基金不坐庄有关,但也相应地加大了市场操作的难度, 助长了短线操作风气, 使板块的市场走势预测更加困难和具有不确定性。

5.板块龙头企业逐渐成为引导板块发展的原动力。

任何一个板块,无论其目前的形势如何高涨或是恶化,都不足以衡量一个板块长期的市场趋势,其最根本的核心还在于这一板块本身的发展前景以及板块中起龙头作用的上市公司的区域和行业地位及其发展前景。

市场对某一板块的一时炒作并不一定是理性行为,真正的投资行为必须针对该板块或板块内上市公司比较明朗而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前景。

板块的发展前景是板块发展的原动力和生命力,如果某一板块内的各个上市公司前景普遍看跌,则该板块将难以在股市上有所表现,无法形成联动效应,最终将成为被投资者遗忘的角落。

2005---2007大牛市行情板块轮动及资金运动规律2007-11-1214:00:00作者:江勋纵览这将近两年来的行情,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发现大牛市全过程资金影响下的板块运动规律。

当然我们知道,所有热点的轮回都来源于主力筹码的乾坤大挪移。

风水轮流转仔细查看下图,逐月比较涨幅前五板块和后五板块,你就洞悉了这个简单的不可思议的秘密。

拿有色金属来说,一年多的行情完全是翘翘板,它的涨幅排名从2006年1月份开始分别为前5-后5-前5-前5-后5-后5-前5-中游-后5-前5-中游-后5-前5-中游-后5。

涨跌周期相当的明显,此起彼伏十分对称。

从更大的范围来看,莫不如此。

某些月份的涨幅前5 行业,到了下月差不多就是整体搬迁到末尾。

周期波动非常类似行业有交运设备、交通运输、采掘、生物医药、机械设备、信息设备、黑色金属等,说明这些行业始终是市场追逐的对象,也是板块轮动的主要参与者。

这十分符合中国传统哲学的阴阳互补学说,也是对追涨杀跌一族极具价值的提醒。

在板块之间,轮回也是非常有规律的。

综合上涨个股和板块行情,可清楚看到“二八”、“八二”、普涨三种行情之间的切换。

2005年下半年牛市启动到06年上半年是一轮股改题材的普涨行情,此后转入大盘股的挖掘攻坚,10月以后就是蓝筹股的天下;但到了今年一季度,“八”彻底翻身压过“二”,一时鸡犬升天;“530”后二线蓝筹一枝独秀,大小两头的公司几乎没动,但七月以后的行情则是大象群舞,一线蓝筹全面复辟。

这一轮行情看似眼花缭乱,实则有迹可循,细心的人在此轮调整中会发现不少三线小股一度翻盘。

不同股指的不同轮动规则但是另一个现象看似比较费解,就是在今年下半年来,金融、地产、有色金属、食品饮料等长期霸占高位不跌,而涨幅后5的板块逐月不同。

这说明在股价高悬时期的新规则:主力紧紧把持权重板块一则上攻,二则防身,同时加速了其余板块的热点切换,以吸引人气。

从最近的行情走势来看,汹涌资金的推动各板块“你方唱罢我登场”,不同于2006年的是,这种轮动频率要快很多,一个板块一般登台到退场也就两三周的样子。

不同股价时期板块的不同切换速度,值得投资者密切关注。

主力的时间差打法风水轮流转,只有时间差。

而主力打的就是时间差。

2006年蓝筹股“拨乱反正”后,与垃圾股拉开巨大贫富差距,狡猾的机构逮住时机,迅速布局以10元以下低价股,当数倍涨幅刺激大量的散户入水时,开始迅速剪羊毛,而此后爆发了危机。

“530”以后,市场重新树立价值投资理念,高估值下,机构声东击西,等二季度持仓显示大量减持钢铁股、有色股、航空股的时候,他们又打了一个时间差,把刚减持的东西捡回来,出其不意地造就了钢铁、有色、航空股的疯狂行情。

主力筹码的这种见光反向操作,应该很快会在这一轮调整中再度显示。

只有题材是永远的价值投资其实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题材才是永远的。

回顾这一轮行情,无论哪一个板块的崛起都离不开一根导火索,例如每一次农业板块突起,基本上都对应一次宏观政策。

如果要对这两年的题材持续力排队,则分别是股改、资源、资产注入。

奥运题材实质上还没有大表现,与之对应,2008年的非常值得关注的就是整体上市、奥运、新概念环保、新能源、创新等。

各题材的出场时间值得密切关注。

实际上,永恒的题材是业绩,这已不用多说,但需要注意业绩题材效应的短暂性,这和业绩的摇摆不定是一个道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