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操作注意事项

操作注意事项

操作注意事项
中间体(I)的制备
a投料量要称量准确,保持无水环境。

控制反应原料左氟环合脂<0.5%、氰乙酸乙酯<0.1%、DMF水分在1.0%以下.
b NaH的使用
NaH与水反应迅速,剧烈放热,易爆炸;操作过程要避免NaH与水或含H+体系接触。

投料要迅速。

用剩的要密封,避光保存。

操作要注意安全。

c反应终点的判定
液相检测几乎无原料为反应终点。

d 乙醚析晶
加乙醚前一定要降温到10℃-20℃,并保持通风,空气流通,注意安全。

f 成品干燥:先40℃鼓风干燥2小时,再75-80℃干燥8-10小时。

中间体(II)的制备
a 投料量要称量准确,保持回流,恒沸温度为90℃。

b 反应终点的判定
液相检测中间过渡态少于1.0%即可停止反应。

c 水洗两次,对甲基苯磺酸为3.0%以下即可。

d 成品干燥:75-80℃干燥10-12小时。

中间体(III)的制备
a 滴加1,2-二溴乙烷不能过快,滴加过程中温度控制在25℃-28℃之间。

b 加丙酮时会发现釜内温度迅速上升,此时外浴保温在25℃-28℃之间,待温度有回落的趋势时,开始升温,温度到43℃时开始计时。

c 反应终点的判定:
43℃反应2h后,取样做液相分析,未反应的原料在2.0%以内时,即可停止反应,反应时间过长,会在主峰后面出现两个比较大的杂质峰。

d PH值的调节
将PH调节至6,如果PH调得过低会对下一步造成影响。

(H
2O
2
的用量增加)
e 洗涤
水洗的目的是洗掉中间体(III)中的TEBAB,洗涤过程中应将滤饼捣碎,充分水洗两次。

f 干燥
75- 80℃干燥8-10小时。

中间体(IV)的制备
a 反应终点的判定
在加完H2O2,反应0.5h后,取样未反应的中间体(III)的含量少于1.0%时,
便可停止反应,若未反应完全,可以补加适当的H
2O
2。

b PH值的调节及析晶
1)先用3mol/l的HCl调节PH=10.50左右,搅拌使固体溶解,再用1mol/l 的HCl调节PH=10.10-10.20,此时有小量晶体析出,继续搅拌至有大量晶体
生成时,停止搅拌养晶4h,复测PH值后,将PH调至10.00左右,搅拌15min,停止搅拌养晶2h,用0.2mol/l的HCl调节PH=7.0,搅拌15min,停搅拌养晶4h以上。

c H
2O
2
的滴加速度
H
2O
2
滴加过快,会使反应液温度升高,反应液表面产生大量气泡,其滴加速度
由温度来控制,即使温度不超过32℃,一般控制在30℃左右。

d 干燥
75- 80℃干燥6-8小时。

中间体(V)的制备
a 加热升温前,未反应的中间体(IV)不超过1%。

b 温度控制
在温度上升至65℃左右时,有一个急剧升温的过程,此时应小心控制温度,使其不超过68℃。

c PH值的调节及析晶
1)先用3mol/l的HCl调节PH=9.50-9.60,继续搅拌4h以上,待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搅拌,养晶3-4h。

2)复测PH值,用0.2mol/l的HCl调节PH=9.50左右,搅拌15min,停止搅拌,养晶2h。

3)用0.2mol/l的HCl调节PH=7.0,静止分层8小时以上。

4)甩干,滤饼用水洗一次,乙醇洗一次。

d 干燥
75- 80℃干燥8-10小时。

中间体(V)的精制
a 洗涤
尽可能的将DMF抽干,抽干后将滤饼打碎,加乙醇浸泡,搅成粥状,抽干,用水重复此过程两次。

d 干燥
75- 80℃干燥8-10小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