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安市交通调研报告

西安市交通调研报告

关于西安市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的调研报告张杨杨(学校:长安大学;)摘要:通过调查问卷及实地考查的形式对西安市步行与自行车交通进行相关调研,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西安市选择步行与自行车出行方式的出行者的特征,发现了西安市步行与自行车交通所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最后根据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发展目标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字:西安市;步行交通;自行车交通;交通调研;改善措施Research Report of Xi 'an Pedestrian and BicycleTransportationZhang Yangyang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research of xi 'an pedestrian and bicycle traffic through the form of questionnaire and the field test, and analyze the survey data, then conclud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cers and cyclists,found several problems of xi ‘an by walking and bicycle traffic, and for these problems a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walking and bicycle traffic development goals,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Keywords: Xi 'an;pedestrian transportation; bicycle transportation; traffic survey;improvement mea-sures引言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的发展刺激了城市交通的发展,同时也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巨大压力,使得交通拥堵日益严重,道路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西安市作为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人口密集、活动频繁、设施集中、用地紧张等特点。

而步行与自行车交通是交通出行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节能、环保等特点,建立良好的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系统,增加这一交通方式的吸引力,对出行者更多的选择步行、自行车等非机动车的出行,对于减少机动车出行,缓解城市道路压力以及改善城市环境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针对步行及自行车交通进行调研分析。

1 步行与自行车交通方式特征分析通过网上问卷调查和到路上分发问卷的调查形式(问卷调查表见附录),共印发问卷150份,收回114份;以下对该次的调查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

1.1调查对象基本信息本次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如下:其中女性所占比例约为47%,男性53%。

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布和职业比分别减图1-1与图1-2.图1-1图1-2图1-3由图1-3可见西安市的自行车保有量还是较多的,其中大多数使用者为学生群体。

但不可否认,这也与本次调查的对象中,学生占有较大份额有关。

1.2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相关特性图1-4有图1-4可知,每天步行次数基本上集中在1~6次。

图1-5由图1-5只,多数人每天骑自行车出行的次数一般不超过三次。

图1-6从图1-6可以看出,在工作日和周末均有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的人占大多数。

图1-7由步行或自行车出行时段分布图可以看出,17:00~20:00这个时段的步行和自行车的出行量最大,因为这个时段属于下班高峰期,人们出行时间较为充裕,所以很多人都选择了步行和自行车这一慢行交通方式。

图1-8出行者每天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总时间绝大部分都在两个小时以内,可见全天两个小时的步行和骑自行车出行是他们一个可容忍极限。

图1-9由图1-9可知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的目的主要是散步和购物这类的休闲活动,因为人们出行时间充分,同时步行和骑自行车也能起到锻炼的目的。

图1-10由图1-10可以看出自行车换乘公交车或地铁的比例非常少,这主要是因为自行车停靠不方便,没有正规的非机动车停车管理系统,而且在西安自行车遭偷窃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所以如需换乘机动车的情况下,很多出行者就放弃了自行车这一出行方式,转而直接采取机动车出行。

所以加大自行车的停车管理,给自行车出行提供一个安全、便捷的停车系统,是提高自行车这一交通方式比例的重要环节。

图1-11选择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的主要原因主要是方便和经济。

所以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机动车出行,可以适当的提高机动车的出行成本和为出行者提供一个便捷、舒适的步行系统和自行车道路设施是非常重要的。

小区内部设施对您采用步行或自行车出行的影响度为:题目\选项非常低低一般高非常高道路规划10.53% 8.77% 31.58% 42.11% 7.02% 绿化8.77% 12.28% 29.82% 40.35% 8.77% 公共活动场所8.77% 14.04% 38.6% 38.6% 0%表1-1您对小区以下设施的满意度为:题目\选项很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很满意自行车停放点分布 3.51% 19.3% 31.58% 38.6% 7.02% 道路规划 3.51% 10.53% 38.6% 40.35% 7.02%表1-22实地调研主要走访了长安大学本部及小寨、钟楼等周边地区,并拍摄了部分照片,并且对路人、协警进行了采访和询问。

图2-1图2-2图2-1与图2-2为东大街实地拍摄的图像,在东大街上,个别路口人流量过大,而且行人素质一般,在协警的指挥下勉强能够较有秩序地经过路口。

图2-3对于步行出行者而已,在交叉路口,尤其是在没有红绿灯和交通管制的路口,行人过街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即便在有红绿灯的交叉口,很多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的行为也较为普遍。

图2-4机动车停在人行道上的现象在西安尤为常见,图2-4为西安某人行道上所拍摄到的照片。

这给行人带来了不便,很多行人表示,在人行道通畅的情况下,他们所能容忍的最大步行时间要大于人行道有停车等障碍物时的可容忍的最大步行时间。

图2-5很多非机动车道不仅被机动车所占用,而且非机动车道作为人行道来使用的现象也比比皆是,这给骑自行车出行的人带来了很大阻碍,使得自行车出行的出行速度大大降低,从而也减少了自行车这一方式的吸引力。

3 步行、自行车交通问题总结及分析3.1存在问题1)步行交通根据问卷及对路人的询问调查,约有60%的步行者认为步行环境不安全(老年人中为80%),77%的步行者对步行环境不满意,概括起来步行系统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步道宽度不足;(2)步道被机动车及自行车停车、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占用造成行走障碍;(3)盲道不连续,残疾人通行不便;(4)过街设施间距不合理、过街安全设施不足,造成行人过街不便;(5)绿化、照明、休息座椅等服务设施缺乏;(6)噪音污染、空气污染、路面铺装破损等导致步行环境舒适性较差。

2)自行车交通对于自行车系统,无论是行车环境还是存车环境都存在严重不足,概括起来主要如下:(1)自行车道宽度不足;(2)机非隔离设施不足,导致机动车对自行车带来严重威胁;(3)自行车停车设施严重缺乏;(4)自行车失窃问题普遍(据调查:80%的骑车人担心自行车被盗)。

以上步行、自行车交通存在的问题,部分影响到行人和骑车人的正常通行,有的甚至已经到了行人、骑车人无路可走,交通安全没有任何保障的严重地步。

分析这些问题背后的症结,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症结一:长期以来“车本位”的思想漠视了步行、自行车交通的合理地位,使得社会各界对步行、自行车交通方式缺乏足够重视;症结二:对步行、自行车交通方式的功能定位、作用认识不够,忽视了步行、自行车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作为特定交通方式存在的合理性;3.2步行、自行车交通功能定位根据步行、自行车交通的交通特性、出行特征,结合西安的地理、气候、环境等因素,分析认为步行、自行车交通在西安交通体系中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定位如下:1)步行交通(1)步行是最基本的、绿色的出行方式,一般出行距离为1~3km,是居民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2)步行是其它交通方式的基础,任何出行方式在出行链的两端及中途转换过程中往往都需要靠步行来衔接;(3)步行是休闲、健身的方式。

2)自行车交通(1)自行车交通是适合中短距离出行的、绿色的出行方式,一般出行距离在3~5km;(2)自行车交通是公共交通的端末交通工具,骑自行车转乘公共交通,对于扩大公共交通覆盖范围,支撑“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3)自行车交通也是一种健身方式。

4 步行、自行车交通发展目标及改善对策4.1发展目标基于对西安步行、自行车交通定位及发展趋势的认识,未来对于步行、自行车交通应该采取“积极提倡步行、自行车交通方式,实行步行、自行车优先,为包括交通弱势群体在内的所有步行者、骑车人创造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

”的发展政策,达到步行系统“安全、畅通、方便、舒适”,自行车系统“安全、有序、快捷、方便”的发展目标。

4.2改善对策为实现步行、自行车交通的发展目标,保障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结合当前西安步行、自行车交通存在的问题,主要从两个方面对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进行改善:(1)保障步行、自行车交通在路段、交叉口及过街设施等方面有效的通行空间;(2)保障步行、自行车交通良好、舒适的出行环境。

1)步行系统(1)确保行人通行带宽度步行通行带宽度应以行人流量和流向为基本依据,并应满足行人步行要求,保障行人的交通安全、交通连续性和相应的交通服务水平。

道路交叉口处的行人通行带宽度一般应大于相应路段的行人通行带宽度,条件困难情况下也不得小于相应路段的行人通行带宽度。

行人通行带宽度至少应满足:快速路辅路、主干路不得小于3m,次干路不得小于2.5m,支路不得小于1.5m。

[1](2)改善行人过街设施条件人行过街设施设置间距应根据行人过街需求设置,一般情况下快速路宜为300~500m,主干路宜为250~300m、次干路宜为150~300m。

商业、文化娱乐等设施密集的路段应根据需要加密[2]。

过街设施应与公交场站、公交车站、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等行人流量较大地点顺畅衔接。

机动车车道数大于或等于6条或人行横道长度大于30m时,须在中央分隔带上设置设安全岛,安全岛的最小宽度为1m[3]。

(3)选择合理的公交车站设施地面公交车站设施不得占用行人通行带空间(候车亭顶棚除外)。

人行天桥、人行地道、地铁等设施的出入口,应避免占用行人通行带空间。

不得不占用行人通行带的,行人通行带须相应拓宽。

对于占用行人通行带空间的公交车站设施应进行改造,改用新型候车亭,将候车亭立柱布置在护栏附近而不占用行人通行带,候车亭顶棚反向设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