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高考生物模拟试卷试题包括答案.doc

高中高考生物模拟试卷试题包括答案.doc

高考生物模拟试题及答案本试题卷分第 I 卷( 选择题 ) 和第Ⅱ卷 ( 非选择题 ) 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 ,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内生物大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仅包括蛋白质和核酸B.生物大分子中均含有的元素是 C、H、OC.生物大分子都能被人体消化吸收D.人体内环境中不含有生物大分子2.下图为细胞中几种细胞器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只有②⑤B.有光的条件下,④中产生的 ATP主要供⑤利用C.①②③之间的转化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D.分泌活动旺盛的细胞内①的含量较多3.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清水漂洗已经解离的洋葱根尖,是为了维持细胞的活性B.成熟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之一是外界溶液浓度大C.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被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 DNAD.煮青菜的水变为绿色,说明可用蒸馏水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4.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经高温处理后失活的胰岛素遇双缩脲试剂仍呈紫色反应B.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 DNA进行转录时启用的起始部位不完全相同C.内环境中无机盐含量的相对稳定对维持内环境的 pH 和渗透压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D.催化 ATP的合成与水解的酶是同一种酶5.某研究小组在温室大棚内测得植物在适宜温度下,光照强度与CO2吸收量的关系,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右图曲线。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 CD段、 DE段分别表示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B.植物细胞呼吸产生的 CO2总量 =S2+S4C.B 点时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D.大棚用红色或蓝紫色薄膜对提高棚内植物的产量最有效6.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凋亡的根本原因是 DNA的水解,因而细胞凋亡不受基因控制B.细胞分化不利于提高生物体各项生理功能的效率C.衰老的生物体内,细胞不都处于衰老状态D.细胞癌变是正常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异的结果7.下列① - ⑤是在显微镜 - 拍到的关于二倍体百合 (2n=24) 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观察到的细胞图像,按减数分裂过程排序为②③⑤④①B.图②中细胞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C.图③中细胞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易发生交叉互换而导致染色体变异D.图②中的细胞有 4 个染色体组,图⑤中的每个细胞中舍姐妹染色单体共 24 条8.野茉莉花瓣中的色素是由核基因控制的有关酶决定的,花有白色、浅红色、粉红色、大红色和深红色等五种颜色,其基因 A、B、D(独立遗传 ) 分别编码酶 A、酶 B、酶 D,酶所催化的反应及各产物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I 、Ⅱ、Ⅲ三种物质同时出现则为深红色,只有一种白色物质或没有白色物质时为白色。

据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一对基因能控制多个性状,一个性状可由多对基因决定B. 开深红色花和白色花的野茉莉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有8 种、 7 种C.基因型为 AaBbDd的野茉莉植株自交,后代中开浅红色花与开大红色花的比例为 1 1D.开大红色花的野茉莉植株自交,后代不会出现开白色花的植株9.下列关于 DNA分子结构与复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 DNA分子的差异造成了肺炎双球菌S 型菌与 R 型菌致病性的差异B. DNA分子中每个磷酸基团上都连接 2 个脱氧核糖C. 若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交叉互换,则往往不会导致其DNA分子结构的改变D.边解旋边复制能保证亲子代 DNA遗传信息传递的准确性10.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等位基因产生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过程中B.DNA 分子中碱基对增加一定能引起基因突变C.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一个基因可突变成多个等位基因D.用光学显微镜能直接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变异和结构变异11.下列关于生物育种技术操作合理的是A.用红外线照射青霉菌能使青霉菌的繁殖能力增强B.年年栽种年年制种推广的杂交水稻一定是能稳定遗传的纯合子C.单倍体育种时需用秋水仙索处理其萌发的种子或幼苗D.马铃薯、红薯等用营养器官繁殖的作物只要杂交后代出现所需性状即可留种1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变异的根本主要发生在 DNA→DNA的过程中B.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共同进化的结果是产生了遗传、种群、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多样性13.下图为人体稳态调节的示意图,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血糖通过①④⑥⑤途径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B.体温持续 38 时散热量与产热量保持平衡C.感染病菌时人体发烧不利于维持内环境稳志D.①②⑤代表免疫调节途径,②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有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14.在西非肆虐的埃博拉病毒传播速度快,已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世界各国正在研制疫苗以应对该病毒的传播。

下列关于埃搏拉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发生的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浆细胞通过与病毒结合能抑制其增殖B.T细胞受病毒刺激后有特定mRNA的合成C.记忆细胞能快速增殖并产生抗体消灭病毒D.组织液中增殖的病毒表面的抗原蛋白可制成疫苗15.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上可作为除草剂使用,科研人员对其使用研究后绘制了下列四幅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草荆A.2注:t1 为末使用除草剂, t2 为开始使用除草剂, t3 为使用除小时后 )在乙植物生长的田地,除草剂浓度为 c 时能有效地除去杂草甲B.除草剂能破坏叶绿体中的色素,影响杂草的光反应,使其致死C.除草剂使用初期对呼吸作用的破坏大于对光合作用 *D.植物种类与除草剂浓度均能影响除草剂的使用效果16. 黑核桃树能向外释放抑制邻近乔木植物生长发育的克生物质——阿魏酸, 它能使其他植物叶片的气孔部分关闭, 并使土壤中的枯草杆菌在 6 天里减少一半。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阿魏酸为化学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B. 对该群落研究时,只需研究其垂直结构无需研究其水平结构C. 枯草杆菌的减少,会使该林地土壤中的有机质增多D. 土壤溶液中枯草杆菌数量可用血细胞计数板取样调查17.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能量的类型和去向 (d 表示该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 ) 。

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图中、可表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呼吸量,但所占比例不符B. 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为C.消费者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数值可用表示,且此部分能量存在于有机物中D.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18.最新研究显示,由于南极半岛拉森冰架的崩塌,以海水中微小生物为食物的玻璃海绵的种群数量出现了爆发性的增长。

但是,这种海绵可能不会永远在这一深层海域中称霸,因为其他物种可能会对它们产生影响,不过玻璃海绵戏剧性地增长暗示,海底生态环境的变迁比之前预想的要快得多。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玻璃海绵获得的碳元素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人其体内的,玻璃海绵体内的碳还能以 CO2的形式进入大气中B.玻璃海绵种群数量呈现爆发性增长,推测在一定时间内,其数量增长曲线呈“J”型C.推测能影响玻璃海绵霸主地位的其他生物与它的关系可能是捕食、竞争或寄生等D.玻璃海绵在南极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一段时间后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19 题- 第 2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3 题- 第 24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 必考题 (4 题,共 39 分)19.(10分)栅藻是常见的淡水绿藻,它生长快速,能大量合成油脂生产生物柴油,是研究水体环境、光合作用的常用材料。

科研人研究了藻在缺氮境中的生情况,如下所示,分析回答下列:(1)藻与藻在构上的主要区是 ____________,藻的物存在于____________中。

(2) 1 曲表明 _____________, 2 中高氮条件下曲化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在提取藻中的色素,常加入 CaCO3,,目的是_____________。

分析 3 可知缺氮主要使 ____________含量降低,减少了 ____________光的吸收,除此之外缺氮影响到____________等的形成,从而影响光合作用( 任答一种 ) 。

(4)白天藻胞中生 [H] 的所是 __________,期在缺氮境中的藻在光点光照度将 __________(填“增⋯减弱” 或“不” ) 。

20(10分) 高血症又称 OTC症,患者由于缺乏氨酸甲基移,尿素循中断,血氨、尿乳清酸等增高,常有食、易怒、昏睡、呕吐等症状。

某研究小了甲、乙两种基因病的家系,制成的系如所示。

其中甲病 (A 、a 基因控制 ) OTC 症。

乙病 (B、h 基因控制 ) 在男性中只要有一个 b 基因就表患病,而在女性中是性合子才会表患病。

已知不携甲病致病基因,合子。

分析回答下列:(1)基因病生的根本原因是(2)甲病的遗传方式为 __________,其发病机理表明基因可通过___________从而控制生物体性状。

生出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

(3)乙病致病基因位于 __________染色体上。

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若与为异卵双生,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__________。

生一男孩两病兼患的概率为__________.(4)调查乙病的遗传方式应在 __________中进行 ; 某种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在男性中就表现患病,而在女性中则是正常,可能的原因是受到 __________ * 。

21(10分) 生长素能使植物细胞排出H+到细胞壁,酸性的细胞壁内膨胀素易活化,使细胞伸长。

下图是生长素(IAA) 诱导植物细胞排出H+的示意图,甲、乙、丙表示结构,①②③④表示过程。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l)生长素的化学名称为 __________,其作用效果的差异常与__________(任答两点即可 ) 有关。

(2)图中①过程的跨膜运输方式为 ____________,在核内使生长素受体一抑制剂复合体分解,以利于 ___________与启动子结合。

(3)②③过程中所需原料依次是 ___________,③过程中,乙移动的方向是 ____________,一条 mRNA上同时有多个乙的意义是___________。

(4)据图可知,植物细胞排出 H+的方式为 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