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8.2020衡水名师原创语文专题卷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形象 、语言)含答案

8.2020衡水名师原创语文专题卷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形象 、语言)含答案

2020衡水名师原创语文专题卷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形象、语言)考点19 形象 { 1(2)、2(2)}考点20 语言 { 1-10题的(1)小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说明:请将题目的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10分)对雪①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②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火光照亮室内的情景,诗人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描写,道出了对温暖的渴望。

C.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的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D.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的诗人形象。

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题目。

(10分)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注】[唐]王维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重物华。

【注】蓬莱:蓬莱宫,即唐大明宫。

应制:指应皇帝之命而作。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首联为全诗烘托出一个广阔的背景,从而引出后面具体景象的描绘。

B.颔联写皇帝出行,前呼后拥的銮驾沿着柳树成行的道路一路行来, 突出了皇帝出行的排场与气势。

C.颈联是回看中的景象。

两句不仅把诗题的“雨中春望”写足了,也表明了这个春天风调雨顺。

D.尾联诗人正话反说,表面上说这次天子出游是因为阳气畅达,顺天道而行时令,实则暗含了对统治阶级的讽刺。

2.“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描绘出一幅怎样的图景?(6分)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题目。

(10分)野望①杜甫金华山北涪水西,仲冬成日始凄凄。

山连越嶲蟠三蜀,水散巴渝下五溪②。

独鹤不知何事舞,饥乌似欲向人啼。

射洪春酒寒仍绿③,目极伤神谁为携。

【注】①此诗作于宝应元年(762)十一月。

射洪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上游。

②五溪:即沅水上游的五大支流。

③春酒:此指冬酒,因冬酿而春成,故称春酒。

酒暖则绿,射洪寒轻,故冬酒仍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第一句既写明了诗人此次出城野望的地点,也交代了他野望所见的山景与江色。

B.第二句点明时间,是在仲冬一个风起的日子,“凄凄”二字渲染出凄冷的氛围。

C.第三句承首句,重点写山,“连”和“蟠”状群山的绵延和山势的屈曲,极为传神。

D.结尾“目极”二字,点明全诗为“望”统领。

诗人独自远眺,想到仕途无人提携,倍感伤神。

2.诗歌的第三联“独鹤不知何事舞,饥乌似欲向人啼”写得非常精彩,请加以赏析。

(6分)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题目。

(10分)寒食王禹偁①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②。

【注】①淳化二年,王禹偁因直谏被贬为商州(今陕西商县)团练副使。

此诗写于次年寒食。

②撰碑钱:替别人写碑记、墓志铭等所得的酬金。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首句开门见山,直扣题目,点明节令和地点,含有“今年与往年不同”之意。

B.“稚子就花拈蛱蝶”的“就”字写小孩子为捉蝴蝶而慢慢靠近的动作,“拈”字传神地写出了小孩子捉蝴蝶时动作的轻、慢。

C.颔联和颈联分写人的行为和自然风光,动静结合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乡村的淳朴恬淡之美。

D.这首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稚子捕蝶、人家秋千、郊原新绿、巷陌春阴都是山中寒食特有的景色。

2.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6分)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10分)白帝[注]杜甫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注]此诗写于诗人寓居夔州期间,这期间诗人还创作了《秋兴八首》《登高》等作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A.首联照应题目,写白帝城云雨翻腾的景象:云气从城门涌出,大雨倾盆而下。

B.颔联对句工巧,写出黑云压城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C.诗歌前两联以风雨起兴,为后两联展现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社会面貌做铺垫。

D.尾联以孤苦无依的寡妇被搜刮尽净、百姓哀愁恸哭的悲惨场面,控诉黑暗的社会现实。

2.诗歌的颈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面问题。

(10分)却东西门行曹操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举翅万余里,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

奈何此征夫,安得去四方!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

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1.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全诗没有华丽的词句,也少有愁苦类的带有主观色彩的词语,但朴实之语,也收到了动人心魄的效果。

B.“鸿雁”万里远征,形单影只,不管是“食南稻”还是“复北翔”,都只能依从节令的变化。

C.“转蓬”即飞蓬,诗中的“转蓬”经历“万岁”却不能归于故土,其时间的漫长感非常强烈。

D.“戎马”两句写出了征人马不解鞍、甲不离身的生活,表现了他们辛苦劳累,辗转远征的苦状。

2.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仟选两种分析。

(6分)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10分)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①周密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

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

秦关汴水经行地,想登临、都付新诗。

纵英游,叠鼓清笳,骏马名姬。

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

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②。

东风渐绿西湖岸,雁已还、人未南归。

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

【注】①周密的友人陈君衡被元王朝征召,将要前往大都赴任,周密作此词为他送行。

周密在宋亡以后隐居不仕。

②方回:贺铸的字。

词人在此处以贺铸自比。

1.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A.词的前三句“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以豪放的笔调描绘出送别时凄凉、冷清和萧瑟的景象。

B.“茸帽风欹”写友人头上戴的皮帽被郊野的风吹得略略倾斜,一个“欹”字,极为传神地勾画出人物志得意满的神气。

C.下阕前三句阔大而凄清的景象与上阕中“叠鼓清笳”的欢快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下面的抒情做了铺垫。

D.“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的意思是自己已是风烛残年,江南的人谁会念及我呢?词人有一腔愁怨,故以贺铸自比。

E.这首词中词人既写了眼前的实景,也写了想象中的虚景,虚实相合,深沉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羡慕友人前程、哀叹自己命运复杂感情。

2.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问题。

(10分)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

【注】姜夔雁怯重云不肯啼。

画船愁过石塘西。

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

小梅应长亚门枝。

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宋宁宗庆元二年丙辰除夕前五日,姜夔从无锡乘船归杭州(当时姜夔移家杭州,依张鉴门下),途中经过吴松,遂择此词。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词的上片写雁怯里云,画船载愁.,风浪打头,暗示自己回家路途艰难,奠定了全词惨淡沉重的感情基调。

B.“雁怯重云不肯啼”采用拟人的手法,大雁急于穿越浓石回归故乡,虽紧张胆怯却不肯啼叫,营造了紧张压抑的气氛。

C.“画船愁过石塘西”,一“愁”字写出此画船好像是满载清愁而行, 表达了同人急切归家却遇到阻碍的愁苦之情。

D.“打头风浪恶禁持”,恶,猛,厉害;禁持,摆布。

满河风浪,猛打船头,阻挡词人归路,是词人愁的原因之一。

2.清代评家陈廷焯在谈到诗歌时说,感情“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

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请据此分析这首词的下片是如何表达感情的。

(6分)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10分)雨陈与义①沙岸残春雨,茅檐古镇官。

一时花带泪,万里客凭栏。

日晚蔷薇重,楼高燕子寒。

惜无陶谢②手,尽力破忧端。

【注】①此诗作于宣和七年(1125),当时诗人因奸相王黼被罢官而受到牵连,被贬为陈留(今河南杞县)酒税。

②陶谢,即陶渊明和谢灵运。

1.下列对诗歌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A.诗歌的首联对仗工整,上半句停顿应为"沙岸/残春/雨","残春"在这里意为晚春。

B."花带泪"用拟人手法写经雨之后花瓣上残留着雨滴的景象,蕴含着诗人的感伤之情。

C."万里"一句用夸张手法极写诗人凭栏远眺视野之开阔,侧面表现了雨后空气的澄明。

D.颈联中的"寒"字是作者的身心感受,表现了雨后天气的寒凉和诗人心中的悲凉。

2.诗歌尾联是什么意思?结合诗歌内容和作者的遭遇来看,其中“忧”的具体内涵有哪些?(6分)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10分)登尉佗楼许浑刘项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①岛夷中。

南来作尉任嚣力,北向称臣陆贾功。

②箫鼓尚陈今世庙,旌旗犹镇昔时宫。

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薰弦③万古风。

[注]①黄屋:古代帝王专用的黄缯车盖。

②颔联的意思是,秦二世时,尉佗受南海尉任嚣所托,行南海尉事。

秦亡后,尉佗自立为南越王。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派大夫陆贾出使招抚尉佗,尉佗接受诏封,汉朝实现统一。

③薰弦:指虞舜创作的《南风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第一二句写刘项相争,战祸连年,尉佗偏守一隅,在岭南自立为王,场面宏大,起笔不凡。

B.任嚣力主分裂,陆贾功在统一,两者相互对照,诗人对不同历史人物的褒贬之意溢于言表。

C.第五句与“箫鼓追随春社近”都出现的“箫鼓”一词,取意虽相近,但一为名词一为动词。

D.第七八句运用虞舜和薰弦的典故,站在南越百姓的角度,对尉佗的历史功绩给予高度评价。

2.有人认为,“本诗以登楼为题,却没有依循登高揽胜、即景抒怀的寻常思路,可谓匠心独运。

”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6分)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1.B; 2.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