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区雨洪管理常见措施

小区雨洪管理常见措施


人行道的浅草砖
宅间道的嵌草砖
雨水湿地、雨水塘、多功能调蓄设施
• 雨水湿地大多为人工湿地,用于控制雨水径流水质及峰流量,调蓄利用雨水以及改善场地景观。 • 雨水湿地是一个水陆交接、复杂的生态系统,通过植物吸收、微生物降解等途径去除各种污染物,
效果显著。根据不同的水环境条件,可以将雨水湿地分为 5 个区
• 所选植物需要承受周期性的雨涝以及长时间的干旱; 植物的种植密度应稍大,植被越厚,阻力越大, 对雨水径流的延缓程度也就越大。植被浅沟内的植物种类可以较为单一,常见种类有结缕草、野牛 草、草地早熟禾等。
嵌草砖
• 植被浅沟是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植植被,利用重力流收集、输送雨水并通过植被截留和土壤过滤处理 雨水径流。植被浅沟一般用于城市道路的两侧、不透水地面的周边、大面积绿地内等。
• 常水位以下植物的选择可参考雨水湿地深水区、浅水区植物的选择原则,调蓄空间植物的选择可参 考生物滞留池
谢谢
植物配置
• 可供此类生物滞留设施选择的植物品种很多,城市中绝大多数的草坪草、一些常见花草和木本植物, 以及近年来引入城市绿化、抗性较强的观赏草都可以种植在雨水花园中,可根据不同分区、不同景 观要求进行选择与配植
停车场旁生物滞留池
道路旁的生物滞留池——绿色街道
绿地中的生物滞留池
植被浅沟
• 由于绿色屋顶位于高处暴露区域,因此需要选择抗风能力强的植物; 为了尽量减少对植物的浇灌和 维护管理,应尽量选择抗旱能力强、不需经常修剪、抗性强的植物。
• 常见的植物种类如八宝景天、垂盆草、佛甲草、紫花地丁、草地早熟禾等。
生物滞留设施
• 是指利用较浅的低洼区域种植植物,通过植物、土壤的作用来对小汇水面( 如停车场、小型广场、 街道、宅院等) 的雨水进行滞留、净化、渗透以及排放。生物滞留设施包括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 等类型
植物配置
• 嵌草砖是透水铺装的一种,多用于人行道、停车场及车流量少的道路及广场,是指带有各种形状空 隙的混凝土砖,空时空隙里的植物可以净化雨水径流、减 缓径流流速、调节微气候及美化环境。
• 嵌草砖一般种植低矮、耐践踏的地被植物; 嵌草砖内的植物也需要承受周期性的雨涝及长时间的干 旱。植物种类有结缕草、野牛草等。
• 粗放型绿色屋顶由植物层、种植土层、排水层、屋面防水层等组成,具有减少雨水径流、净化空气、 夏季降低室温、冬季减少室内热量散失、缓解热岛效应、提高生物多样性、丰富城市景观的作用。
粗放型绿色屋顶的植物配置
• 粗放型绿色屋顶植物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到植物根系的长度不能超过种植土层厚度,受到屋顶的承载 力和成本的限制,种植土层厚度一般为 5 ~ 30cm,因此需要选择根系较浅的植物;
小区雨洪管理常见措施
精细型绿色屋顶(roof garden)
• 一类是建在阳台、露台上的密集型( intensive) 绿色屋顶,它的设计往往是以人的欣赏和使用为目的, 土壤层较厚,种植较大型的观赏植物,这种绿色屋顶需要大量的灌溉和维护管理,因此不是一种环 境友好型的低影响开发措施
粗放型绿色屋顶(green roof)
• 边缘区: 边缘区植物的选择一般不受雨水淹没的影响,可以根据当地条件及景观条件等来进行选择。
分区
雨水塘
• 雨水塘是指具有调蓄雨水及生态净化雨水功能的天然或人工水塘。根据水环境的不同,可以将雨水 塘分为干塘和湿塘。干塘在雨季用于临时调蓄雨水径流,在非雨季是干的;
• 与雨水花园等生物滞留设施相比,干塘的规模和雨水滞留深度均较大,植物需要抵御周期性的水淹 并可以在长期干旱条件下良好生长,可供干塘选择的植物品种不多,水陆两栖类的植物如黄菖蒲、 鸢尾、千屈菜以及一些耐湿观赏草等可以种植在干塘中。湿塘长期维持一定的水位,是非常好的一 种生态水景观,植物的选择可参考雨水湿地植物的选择原则。
• 植被浅沟是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植植被,利用重力流收集、输送雨水并通过植被截留和土壤过滤处理 雨水径流。植被浅沟一般用于城市道路的两侧、不透水地面的周边、大面积绿地内等。
植物配置
• 植被浅沟需要选择抗雨水冲刷的植物,一般选择高度在 75 ~150 mm 之间的草本植物,植物过高 可能会由于雨水冲刷而引起倒伏,选择较高的草本植物时要注意及时修剪; 选择根系发达的植物, 有助于污染物的净化及加固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多功能雨水调蓄池
• 雨水多功能调蓄是把雨水工程和城市生态环境及其他社会功能更好地结合的一类工程措施。这类设 施的规模较大,在非雨季调蓄池不存水或维持较低的水位,在水位以上的区域可以建造绿地、公园、 停车场等,发生暴雨时,则利用这些场所作为调蓄空间,暴雨过后,雨水继续下渗或外排,并且设 计在一定时间( 一般不大于 48 h) 内完全放空。
• 植被缓冲区: 湿地水陆交错的地带,是湿地向陆地过渡的区域,处于土壤比较潮湿的环境中,也可 能周期性地被雨水淹没,适合种植一些湿生植物以及水陆两栖植物,如千屈菜、黄菖蒲、莎草科、 柽柳和柳属植物等。
• 泛洪区: 一般情况下处于比较干旱的环境中,当遇到较大降雨或融雪时会被淹没。泛洪区一般比较 平坦,某些湿地可以不设泛洪区,由植被缓冲区直接过渡到边缘区。这个区域的植物需要耐长期干 旱以及短期水淹,植物种类可参考生物滞留设施。
雨水湿地
• 深水区: 深约为 0. 45 ~1. 8 m,需要选择根系发达、净化能力强、抗较深水淹的水生植物。适 宜选择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部分挺水植物,如金鱼藻、狐尾藻、睡莲、凤眼莲、荇菜、荷花等。
• 浅水区: 深约为 0 ~ 0. 45 m,需要选择根系发达、净化能力强、抗一定水淹的水生植物。该区域 较适合挺水植物的生长,如香蒲、芦苇、水葱、菖蒲、慈姑、鸢尾等。
• 生物滞留设施的设计渗透时间一般不大于 48h,需要选择既可耐短期水淹、又有一定抗旱能力的植 物。
• 生物滞留设施中不同种植区的水淹情况有所不同,一般可将种植区分为蓄水区、缓冲区和边缘区, 三个分区水淹状况依次递减,植物在这三个分区中的配植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植物的耐水、耐旱特性;
• 为了提高对雨水中污染物的去除能力,需要选择根系发达、净化能力强的植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