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说阅读之写作技巧

小说阅读之写作技巧

小说阅读之写作技巧与语言一、写作技巧(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1、叙述方式(1)、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描写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事件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插叙的作用:A、补充交待了……,使内容更丰富;B、更能突出某个人物……的性格品质,使人物形象更鲜明;C、为下文……情节作铺垫,使情节更完整;D、突出主题。

(2)、顺叙:是按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的顺序来写。

作用:脉络清晰,条理分明(3)、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作用:或是为了突出中心,或是为了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是为了结构的变化,使叙述有波澜;或是为了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

让读者感到文章叙述翔实,了解前因后果,符合生活逻辑。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6)举例:《同志的信任》一文,在记叙鲁迅先生收信、看信之后,中断了记叙的线索,插进了方志敏的革命事迹和他决定将文稿、密信托付给鲁迅的情况,接着记叙鲁迅转信成功。

中间插入的那段有关方志敏的文字,不仅交待了主要事件的来龙去脉,而且也突出了中心——鲁迅先生是共产党人最可信任的同志2、叙述视角,人称的运用(第一、二、三人称)①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②第二人称:便于抒情交流,有亲切感;③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自由和灵活。

3、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见人物形象专题)4、细节描写的作用(1)、细节描写可以塑造人物形象。

①、人物语言的细节描写,可以感知人物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②、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透视出人物形象的心理③、人物心理的细节描写,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④、人物外貌的细节描写,揭示人物特征⑤、环境的细节描写,烘托出人物的性格及命运(2)、细节描写可以推动情节发展。

当祥林嫂再次回到鲁镇做女工时,柳妈诡秘地对她说:“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王只好把你锯开,分给他们……”祥林嫂听到这未曾知道的事之后,内心非常的恐惧,以致第二天早上起来,两眼围着大黑圈。

于是打算捐门槛,可捐完门槛之后,人们对她的态度没有任何的改变,活着遭人唾弃,死了还有分尸的恐惧,在这样巨大的精神压力下,她的精神崩溃了。

正是柳妈的那段话,推动着情节像高潮发展。

(3)、细节描写可以表现生活环境,可以暗示或深化主题。

在《祝福》一文的前两段中,从“四叔大骂新党但骂的不是我”这一细节描写中,可以了解到鲁镇是一个很封闭,很落后的地方,因为辛亥革命都已结束,而四叔眼中的新党还是维新变法时的康有为。

从“女人们准备福礼,女人的胳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而祭祀的只限于男人”这一细节描写中,可以了解到这里是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等级意识非常强。

通过对文本中细节描写的分析,我们可以概括出了鲁镇的社会背景——这是一个封闭的、落后的、封建的、等级意识很强的小镇。

(4)、细节描写有助于增强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5)有时能照应题目练习:1、(2016年)文中为什么要写到马骁驭的三次心理冲动?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2、(《天火》)多吉呼唤神、跪拜神、唱颂词,看似荒诞的细节在文中有何作用?(二)、表现手法:烘托、象征、衬托、对比、铺垫、欲抑先扬、先抑后扬、照应……(三)、结构安排:1、前后照应、创造悬念、铺垫、埋下伏笔、巧合、总结上文、点题、开头结尾特点、线索……2、小小说的行文构思、结构安排:(1)场面式。

写主要人物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场景中的活动。

这种形式以人物的活动为中心,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刻画人物;脉络清楚,结构完整。

(2)蒙太奇式。

描写一组生活画面,以此来扩大作品的时空跨度,或叫“镜头组合式”。

(3)对话式。

以人物在特定场景中的几句富有个性化的对话,构成作品的主体。

言为心声,这种形式便于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结构简洁明快。

(4)欧·亨利式。

结尾出人意外,而又在情理之中,这是欧·亨利式情节结构的主要特征和构思要求。

这种结构形式是将生活的矛盾纽结成凝聚、集中、尖锐、强烈的冲突,然后又笔力凝集在剧变的关键上,以合乎逻辑的陡变实现矛盾化的戏剧性效果,以典型场面的爆发创造出一个小小的一波三折的悲喜剧。

(5)梗概式。

撇开具体的情节和细节,借用书籍内容提要的形式,以速写式的粗线条,刀削斧砍般粗略地写出故事梗概,使得小小说在咫尺之幅显现出幽深与沉重。

(6)独白式。

以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叙述故事,推动情节的发展。

这种形式便于抒发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对事物、人物的思考。

结构严谨、自然。

练习:如(2014年《走眼》)“买玉”情节中,作者使用了“欧·亨利笔法”,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①以为赵老板会走眼,结果是李老板走了眼;以为价值在玉,其实价值在盒,造成出乎意料的艺术效果。

②赵老板在钧瓷鉴定中表现出来的眼光,以及在收玉时他对玉盒端详良久的细节,这些铺垫使结局合乎情理。

3、线索(1)、线索的作用:①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使结构完整严谨;②点明、揭示主题(2)、线索的类型:①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移为线索②以“我”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

如《孔乙己》的“我”一个咸亨酒店的“小伙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③以具体的事物为线索。

如《药》《鞋》④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如奥斯特罗夫斯基的《变色龙》以警官奥楚篾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即以“卖米”这个中心事件为线索。

⑤以人物或人物的某一特征为线索⑥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3)、线索的判定:找文中自始至终反复出现的字词句(词语反复出现或议论抒情句反复出现)(4)、答题规范(1).说明小说的线索;①以“××”为线索,通过……等情节来展开故事。

②以“××”为线索,从(由)……写到(引出)……,然后……,最后……③以“××”为线索,开端写……,发展写……,高潮写……,结局写……(2).分析线索安排的作用练习:如:《马兰花》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小说的明线是:马兰花得知麻婶得病后发呆——到医院看望未提六百元钱事——对丈夫常拿六百元钱说事很伤心——读麻婶女儿的信满眼泪水。

小说的暗线是:麻婶向马兰花借六百元钱——得脑溢血在医院抢救,未果——其女儿火化麻婶带骨灰回上海——写信替母还马兰花钱。

小说明暗线交织,使得情节的发展脉络清晰,也使小说的主题得到更深的挖掘。

二、语言一、常见的提问方式:1、理解划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2、第一段中划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

3、结合文意赏析两处划线部分(及其表达效果)。

二、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方法:1、所谓“理解句子”,它包括三层次意思:①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

②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

③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2、方法答题思路:理解句子含义,必须联系具体语境,通过表面义体味内涵掌握两个重要思路:修辞手法还原法和关键词语解释法(单句划成分/复句明关系)(四)例题:(A)我希望把这种最美的、最纯洁的享受保持一辈子。

【要点】享受一辈子感情【注意】①通过表层看深层,读出蕴含的感情②注意条理性答案:在李宁的内心世界当中,从当运动员开始就建立了为国争光的非常单纯的朴素的信念,无论是当年还是今天他都认为为国争光是最美、最纯洁的享受(或为国争光是最美、最纯洁的事情);(2分)他愿将这种为国争光的享受保持终生。

(2分)(B)沉睡的/谷粒/醒来【要点】谷粒沉睡醒来【注意】①一要有表层,二要有深层②标题结构,弄清特点③注意分值答案:谷粒”代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沉睡的谷粒醒来”表示古老的中华文明正在现实中继续得到传承。

(C)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

流光如逝,时不再来。

在微光中时有甜美在。

答案:思乡是种浓郁的感情;思乡是苦乐交织的情感;经过时间的过滤,思乡之情变为微苦中有甜美。

【注意】①结构复杂的句子,首先要分清层次,理清关系。

②表述时要点要全,可用标注法(将句子划为1、2、3)(D)那件事像钉子一样钉在我心里【注意】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要学会使用对应还原法。

答案:①7岁那年在寒风中品尝别人遗弃的一根骨头,记录了家境的贫寒,少年生活的辛酸,让“我”铭记在心。

②那是一件有伤自尊的往事并使母亲为此而痛心、忧虑,让“我”铭记在心。

(E)小结一要弄清句子类型(修辞手法。

结构特点)二要弄清句子中关键词的含义(指代词、重要实虚词、修饰限制词)三要根据得分点踩点得分,表达准确清晰。

练习:3、(2016年)解释画线①处的含意。

4、(《梦想者》理解文中画线的语句。

(4分)(1)为什么你不干脆问我要不要呼吸?(2)星星只属于那些呆板、无聊的人,他们可以面对任何孤单。

三、赏析语言艺术(一)、赏析语言的角度1、词语的锤炼(炼字)A、寻找文段中有无极富表现力的词(动词、形容词)答:文中╳╳动词(形容词)极富表现力,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B、寻找文段中有无使用一定数量的叠音词、拟声词。

答:文中使用了较多的叠音词(拟声词),如:╳╳,既突出……(特点),又使语句朗朗上口,富于音韵美。

2、句式的选用(1)释义整句:形式整齐匀称,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如对偶、排比);散句:形式不同,长短不一的句子。

长句:句子使用的词语多,形体长,结构复杂的句子。

短句:使用的词语少、简短的句子。

(2)方法A、判定文中有无连续使用短句,或者长短句结合的情况。

答:文中多使用短句,如╳╳,使语言简洁明快,富于节奏感(紧张气氛、急迫感)。

(长短句结合,使句子错落有致,节奏富于变化。

)B、判定文中有无连续使用整句,或者整散句结合的情况。

答:文中多使用整句,如╳╳,使语言形式整齐,音节和谐,气势增强。

(使用整散句结合,使语句既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增强了语言的灵动性。

C、判断有无其他多次使用的句式。

如:①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②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③反问句,加强语气,强烈表达……(思想、态度、认识、观点、谴责);④感叹句,强烈抒发……情感。

答题模式:这是个……句,(作用)……表达了……3、手法的运用(1)掌握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①比喻、拟人,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②夸张,突出特点,烘托气氛,丰富联想③对偶,句式整齐,表意凝练,富于节奏;④排比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⑤反复,富有音乐美,突出强调某一感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