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越对空作战回忆美国继五十年代初侵略朝鲜战争失败之后,又于一九六四年八月,派遣驱逐舰入侵越南领海,制造北部湾时间。
随即以此为借口,对越南北方进行空袭。
特别是一九六五年二月开始,空袭逐步升级,依靠其空中优势,对越南北方进行大规模狂轰滥炸。
美国空军在越南北方投弹数量,大大超过侵朝战争,达258万吨;投弹的密度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一次战争,平均每平方公里落弹16.2吨。
空袭的目标,起初只是军事目标和交通运输线,后来连民用设施和居民区也不放过。
其目的是阻止越南北方向南方输送物资和得到中国的援助。
美军的空袭,使越南北方的建设遭到毁灭性的破坏,给越南人民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困难,约有5.2万平民被炸死。
应越南政府的请求和中越两国政府及军队签订的协议,从一九六五年二月起,我国高射炮部队、探照灯部队、铁道兵部队、工程兵部队扫雷和后勤部队,共计32万余人,相继开赴越南北方各个重要目标,执行抗美援越对空作战任务。
这场战争,直至一九七二年八月止,持续八年之久。
抗美援越和抗美援朝一样,都是以美国失败告终。
抗美援越战争的胜利再次证明,劣势装备的民族,只要战略上藐视敌人,敢于斗争,就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在战争阴云又密布的今天,回顾中国抗美援越高炮部队与美国空军作战的经历与经验,不仅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向南方开战一九六七年三月初,部队接到抗美援越命令后,立即备战。
于三月三十一日,从辽宁省大虎山车站出发,经过长途跋涉,于四月十日到达离越南较近的云南省开原市部队驻地。
再次短暂停留。
一是部队进行必要的适应性训练;二是等待派先遣人员进行战场准备。
五月十九日正式入越,早上五时出发。
上午九时到达与越南接壤的河口镇,河口镇与越南只隔一条约30米宽的河。
因为敌机控制着越南制空权,我们只好在此等待夜幕的降临。
当晚七时,我们跨过河桥进入越南国土。
我们是机械化部队,车水马龙,队伍浩浩荡荡,几经防空,于午夜到达安沛省省会。
这个省会早被美国飞机夷为平地,名存实亡。
二,任务与火力我们的任务是,四十军高炮团和二十三军高炮团,配属高炮第六十四师,一共六个高炮团,约有各类高炮368门,各类高射机枪(单管的、双管的、四管的)约有300挺,组成低空、中空、高空火力网,共同保卫安沛省省会交通枢纽和掩护我工程部队为越南修建新的军用飞机场。
安沛省省会,是安沛至老街铁路交通线的重要转运站,中国很多援越物资都经此中转。
同时,我工程兵部队在此为越南修建军用机场,因此,安沛地区就成为敌机轰炸的重点。
修建这个机场,工程非常庞大,不是在平地修建,而是在山区,用愚公移山精神,推平五十几座小山来建造。
这个工程原先由苏联承建,苏方提出工期为六年,并且要价很高,越方无法接受,转而请中国建造。
中国提出工期为三年,地面上除飞机跑道外无其他建筑物,机库和设施均在山洞中。
工程兵部队的推土机昼夜不停地施工,白天推土机一片轰鸣,夜间灯光照亮整个夜空,成为敌机最好的攻击目标。
美国使用的飞机:一是F-105(又名雷公式);二是F-4C(又名鬼怪式);三是B-52轰炸机;四是SR-71(又名黑鸟)高空侦察机。
敌机使用的炸弹:一是普通炸弹,大小不一,小的150磅,大的1000磅;二是燃烧弹;三是钢珠弹(又名子母弹);四是磁性炸弹;五是气浪弹;六是导弹(有百舌鸟导弹和响尾蛇导弹,主要是攻击炮瞄准雷达和探照灯)。
这些炸弹威力都很大。
此机场可谓边建边炸,边炸边建,非常艰难。
我们高射炮部队的强大火力,就是他们的保护神。
三、激烈的交锋入越初期,敌机昼夜不停地骚扰,大小闹不断,精神高度紧张,加之天气炎热、休息不好,部队相当疲劳。
如有一天下大雨,竟然有个战士穿着雨衣躺在阵地上睡着了。
敌机不断骚扰的目的,一是使部队筋疲力尽,降低战斗力;二是摸清我们的实力,为大打做准备。
美国人心里明白,他们的对手不是越南,而是中国。
据他们的被俘飞行员说:“你们的《人民日报》在阵地上我们都看见了,我们知道你们是中国部队。
”六十多年前的朝鲜战场上,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把他们赶到“三八线”以南,使他们遭受惨败。
而今,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他们侵略越南的拦路虎。
他们旧愁新恨都集中在中国身上。
因此,凡是中国的重大节日,他们都要大打出手:1967年“七一”是中国共产党的生日,也是美帝国主义最仇恨的日子。
这天风和日丽,阳光灿烂。
上午9时,12架敌机来袭,目标是轰炸火车站。
敌机分成波次,佯攻掩护、交叉轰炸。
我防区万炮齐发,猛烈射击,战斗一场激烈。
我亲眼看到一架敌机中弹起火,栽到山沟里;一架敌机中弹,拖着长长的黑烟逃窜,最后成为越南人的战利品,栽到防区以外的敌机,越南人补上几枪就登报说是他们民兵击落的。
敌人以为这样就能解恨,没想到却给我们庆祝党的生日献上两架敌机的厚礼。
1967年“八一”建军节前夕,早晨浓雾未散,云层低。
我在团指挥所值夜班刚交完班走出指挥所洞口,就拉响了空袭警报。
团指挥所建在约海拔200米的一座山上,站在山顶可以瞭望全团各高炮阵地。
我站在那里目睹了战斗的全过程。
由于天气不好,只听见飞机响和炮火声,却看不到飞机。
忽然,在云层底下,看到几个两头尖中间粗的箱体翻滚着往下落,着地后也没有很响的爆炸声。
我很纳闷,以前看到敌机投下的炸弹就像现用的煤气瓶大小直落下地,爆炸声震耳欲聋。
今天投的是什么弹?这时,全团四十多对电话线全部中断,唯一通信手段只有无线电话。
此时也顾不上保密,全用明语下情上报,上情下达。
没多久,各个阵地都有伤员往下抬,山下挤满了车辆和人员。
幸亏那天敌机不恋战,否则,后果难以预料。
事后我才知道,那几个两头尖中间粗的家伙叫作子母弹(又称钢珠弹)。
这种钢珠弹大部分是即爆型,一落地就爆炸,也有定时和磁性弹。
定时弹根据设定的时间,从早上到午夜不断传出爆炸声。
磁性弹一遇金属物体靠近就爆炸,这是最大的威胁,给我们抢救伤员和抢修电话线增加了很多困难,因为钢珠体积小,落在杂草中难以发现,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尽管这次战斗我们击落了敌机三架,击伤多架,但是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全团牺牲四十多人。
让我无法忘怀的是,有位战士全身中弹四十余处,仍坚持战斗到最后才倒下,那种场景至今仍在我脑海中浮现,多么坚强的战友啊!这是中国军人的钢铁意志。
尽管后来经抢救小战士保住了生命,但他从此瘫痪了……他是我们心中永远的英雄,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最难忘的是1967年10月1日,我们的国庆节当天。
天空晴朗,能见度很好。
上午九时,132架敌机浩浩荡荡地窜入我防区,这是入越以来最大的一次战斗,战斗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开始时,入侵的敌机分批围着我防区盘旋,四周都是飞机,我们的高炮和高机枪跟着飞机转。
敌机转了几圈之后,采用迷惑战术,大部分飞机仍在四周盘旋作掩护,企图让我们顾此失彼,其中二十八架飞机,利用太阳光作掩护,顺着强烈的太阳光鱼贯式向新修的机场俯冲投弹。
这时,我防区的炮火齐发,四面开花,满天通红,炮火声就像刮台风,也分不清是枪声还是炮响,遭到猛烈射击的敌机,就像蜻蜓到处乱窜。
我们第一次看到那么多敌机在阵地上空转来转去,也万万没想到敌机会利用阳光的反射作用俯冲投弹,而我们的炮手当时没有配备太阳镜,面对阳光的直射,眼睛无法睁开吃了亏,敌机多批次的连续轰炸使新建机场受损。
但经过激烈的交锋,敌机被击落了五架,多架被击伤,也没占着什么便宜。
又给我们国庆节献上一份厚礼!安沛防区的防空火力很强,敌人的阴谋难以得逞,因而他们选择对外围防空火力薄弱,甚至没有设防的车站或铁路下手。
为了打击敌机的嚣张气焰,我部队首创“高射炮打游击”战术,选择敌机经常轰炸的地点,夜间将比较轻便的高射武器拉到那里设伏,待敌机来袭时,突然开火,打得敌机晕头转向,不知所措。
“晚上设伏,白天打,打完就走,打一次,换一个地方”这种游击战术,效果很好。
夜晚的对空作战既惊心动魄,也很精彩。
敌机夜里出动一般都是一两架,没有后续目标,有利于我们集中火力打击,这时会有多盏探照灯交叉捕捉敌机目标,指引所有火力同时向一个目标瞄准射击, 高射机枪、高射炮使用的都是洩光弹,弹道可见。
高射机枪是速射武器,弹道就像高压火龙,条条直射敌机;37高炮和57高炮是连发武器,弹道就像连珠炮;85高炮和100高炮是靠弹头爆炸的弹片击杀敌机,就像焰火炸开。
顷刻间, 众炮齐发,整个夜空就像节日焰火,光芒四射,格外精彩。
一般夜战,敌机都很难逃脱。
四、空袭历险记我在越南参战期间曾两次遭受空袭,但都有惊无险。
1967年6月的一天,我和侦查股长,一名无线电技师,一名司机,乘坐解放牌汽车,到安沛省西南方向的宣光、和平两省检查派出的电台观察哨。
当时,美国飞机控制着越南的制空权,白天不能走,只能夜间行动。
天黑、道路不熟、言语不通、手持越文地图,走走停停,非常艰难。
幸得侦查股长是抗美援朝的老侦察兵,我们才能较顺利地在午夜到达第一站的宣光省。
第二天晚上,我们出发去和平省,当时,犯了一个经验主义错误,在安沛地区敌机都是后半夜来袭,我们以为宣光省也是如此,于是汽车开着大灯行走。
解放牌汽车的两盏大灯就像两柱探照灯射向天空,汽车上坡时被敌机发现了,俯冲下来投弹。
我们坐在汽车里听不见飞机响,结果炸弹在我们身后几百米处爆炸,只在听到爆炸声和冲天的火光才知道遇袭了,于是,驾驶员立即关灯,把车开进树林里。
敌机盘旋几圈,看无动静,以为我们报销了才离去。
真险啊!要是现在的精确炸弹,我们就在劫难逃了。
另一次是1967年8月份。
我和作战参谋下炮阵地检查工作。
我所在的炮阵地在东边,另一个炮阵地在西边,两个阵地之间距离约两公里,一天夜里,敌机从西边窜入轰炸,炸弹落在两个阵地之间的稻田里。
显然敌机轰炸的目标不是稻田。
如果敌机早投几秒钟,炸弹落在西边阵地,要是晚投几秒钟则落在我们阵地上。
幸好,敌机没有命中目标,我们又一次幸免遇难。
五、艰辛的战地生活安沛防区是山区,山不高,高的二三百米,矮的几十米。
我方的高射炮阵地和指挥所都设在山顶上。
作战、侦查、通信部门的人员住在半山腰。
用水、打饭到山下取;而其他非作战人员则分散住在比较隐蔽的山脚下。
作战部门以部门为单位,各在半山腰的密林中,开辟出一个几平方米的地方,立上几根竹竿,搭上一个架子,用葵树叶做房顶,门窗和墙用竹片编成,四处通风,搭上床板,这就是我们的住处了。
为了防止空袭,减少伤亡,各屋的距离相距30米以上。
由于我所在的部门人员少,除值班外,一般都是一人独居。
越南有雨季和旱季之说。
夏天骄阳似火,阳光下最高温度可达53度,阵地上的炮管可把手烫起泡。
在东北有三件宝:人参、鹿茸、乌拉草;在越南参战也有三件宝,即:水壶、手电筒、急救包。
离了这三件东西寸步难行。
外出还要加一根棍子,用于“打草惊蛇”。
越南的冬季,阴雨连绵,漫无天日,潮湿阴冷,洗的衣服半个月都晒不干,只能靠火烤。
在密林中,我们从东北来的部队,除了皮帽子没戴,棉衣、棉裤、皮大衣、大头鞋全都用上了,整个人从头到脚又湿又沉,实在难受,许多战士都得了皮肤病,又疼又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