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涵施工技术方案
(2)、电源线路设到施工现场,平时要有两个活动配电箱满足现场施工、照明的需要,为了抢工期,夜间作业的照明采用两套镝灯照明现场,此灯具可以灵活转动方向。
(3)、所有进入现场的机具设备,必须先检查试用,有问题的提前处理解决。详机械设备计划表。
(4).安排专人值班抽水,避免抽完水后无人看管而干转烧坏设备,若有人值班而发生事故,项目部应有制度进行处罚。详劳动力计划表。
④、 砼浇注方法:因为拱圈是半圆拱,坡太陡,浇的量又少,所有砼不能直接搅到拱内,先送到一个平台铁板上,再用人工铲上去倒,对称下料,对称振捣,保证砼的密实度,浇到拱顶段时,边振边往上方向收压砼,二天后拆除外拱模,加强养护不可失水。
⑤、拱圈和护拱一次性浇筑。
⑥、以上仅为一段的施工工艺流程,实施中是以流水作业施工方法进行,也就是基础向前赶,涵台后跟最后又是速度最慢的拱圈和护拱施工,台阶形式进展。
七、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
一、工程概况:
1、该两道拱型涵洞位于运煤公路K2+010、K2+240处,长度分别为K2+010拱形涵洞全长47.87米。交角90°孔径及跨数1-3×4.5m,填土高度11.86米,该拱形涵洞进水口才用跌水井、一字墙,出水口采用一字墙、送水沟渠采用3×4.5米盖板涵进行排水,长40.18米,K2+240拱形涵洞全长37.8米。交角90°孔径及跨数1-3×4.5m,填土高度8.84米,该拱形涵洞进出水口采用一字墙、巨型明渠进行排水,该两道拱型涵洞设计坡度为6.0%,K2+240出水口明渠全长30.12米。
表11.6.1-1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
捣实方法
浇筑层厚度(mm)
用插入式振动器
300
用附着式振动器
300
用表面振动器
无筋或配筋稀疏时
250
配筋较密时
150
人工捣实
无筋或配筋稀疏时
200
配筋较密时
150
注:表列规定可根据结构物和振动器型号等情况适当调整。
4)、浇筑混凝土时,用振动器振捣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IO)、施工、生活用水主管道为50mm,从小河道上游接到施工现场。
(11)、工期计划:本工程计划完成时间为62天,从2010年2月15日至 2010年4月18日完成。
施工人员见下表:
工程
工班数(个)
每班人数(人)
备注
混凝土工
5
25
木工
5
4
架子工
5
6
其组织机构如下图:
主要使用机具和材料:
名称
规格
单位
表11.6.1-2 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允许时间(min)
混凝土强度等级
气温不高于25℃
气温高于25℃
≤C30
210
180
>C30
180
150
注:当混凝土中掺有促凝或缓凝剂时,其允许时间应根据试验结果确定。
6)、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和弯矩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处理:
(5)、电工分两班,巡查现场,即时解决问题。
(6)做好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明确操作程序和安全、质量的预防和保障措施。
(7)、夜班施工人员工班生活提前做好安排。
(8)、有关各方面的规章制度定出来公布于众严格执行。
(9)、片石提前入场堆码,石质要求 达到30MPa以上,边用边进,
片石规格30cm以上50cm以下。
K2+240拱形涵洞基础底面采用M7.5浆砌片石换填或(煤矸石换填),拱型涵洞基础采用C20片石混凝土浇筑,台身采用C25片石混凝土浇筑,护拱采用C15素混凝土浇筑,主拱圈采用C25素混凝土浇筑。
K2+010拱型涵洞基础采用C20片石混凝土浇筑,台身采用C25片石混凝土浇筑,护拱采用C15素混凝土浇筑,主拱圈采用C25素混凝土浇筑。出水口盖板涵基础采用C20片石混凝土浇筑,墙身采用C25片石混凝土浇筑,盖板预制。
2地质地貌情况:
K2+010拱涵基岩面至涵基面深度有5~9米以上深,两涵洞相连之间的盖板涵和K2+240拱涵基底全部采用片石或(煤矸石)换填,是小河沟的主河床。
二、施工措施
1、K2+010、箱涵及K2+240施工程序是由出水口向进水口进行,先难后易。同时保证其它项目尽早展开。
2、砼采用JZ350搅拌机现场搅拌施工,并确保工程质量、工期达到承诺目标。
要求:
①、模板采用小型钢模组合,模板支撑系统采用Φ 48×3.5钢管支撑。并设置Φ12的对拉螺杆外加直径20的PVC套管和平垫,便于取出对拉螺杆 。
②、砼分3~5次浇筑,砼振捣过程中要有木工值班巡回检查、护模,发现拉杆和扣件螺帽是否松动即时拧紧防止爆模。
③、砼分层摊铺振捣密实,所用片石不要大于40cm,加片石要求均匀,片石间隙不得小于5cm,片石与模板间距不小于5cm,特别注意片石不能撞击对拉杆。
b)当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通过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设施下落;
c)在串筒出料口下面,混凝土堆积高度不宜超过1m。
3)、混凝土应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1.5m以上。在倾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应从低处开始逐层扩展升高,保持水平分层。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不宜超过表11.6.1-1的规定。
2、基础开挖:在经监理的检验合格下,组织施工工人按测量放线的长度、宽度、深度进行基槽机械开挖、人工配合修整,弃土堆放在监理及业主的指定位置堆放,不得超挖、欠挖,基槽底面应平整、整洁,开挖完成,试验承载力应达到设计要求,若承载力不足须换填片块石或根据具体情况与其它加固方法结合使用,一定在自检合格后请监理验收,进行下一道工序。开挖时从拱涵出口向进口方向进行,为了尽量控制外面的水流入沟槽中,在涵基尺寸外(面积为100M²深度为2.5M以上)用大块石挤淤至涵基础高,迎水面用彩条布包裹围堰。把上面的水归槽(搭设双排脚手架,长度为120米,站杆和水平杆D500,)流走,沟槽挖到基岩后,若基岩风化应清除到中风化岩层面上,颜面坡度超过规定时,应凿成台阶,或者剔平;测量槽底高程及平、立面尺寸,计算挖出的体积和换填的需要量,请监理验槽鉴证。
三 、 拱涵施工前的工作
1、拱涵结构尺寸确定
拱涵的断面结构尺寸由拱顶以上填土厚度而定,其填土厚度为主干道道路中心线的设计高程,K2+010拱涵路面设计高程为1833.800米,K2+220拱涵路面设计高程为1822.060米。
2、测量放线:
(1)首先放拱涵轴线。直线桩按10m一段,曲线段按5m一段放样。
a)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0~l00mm的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50~l00mm;每一处振动完毕后应边振动边徐徐提出振动棒;应避免振动棒碰撞范本、钢筋及其它预埋件。
b)表面振动器的移位间距,应以使振动器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l00mm左右为宜。
c)附着式振动器的布置距离,应根据构造物形状及振动器性能等情况并通过试验确定。
⑤、拱架拆除工作必须按设计程序进行。拱架脱离拱圈时,应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继续进行拱架拆除工作。拱架拆除时,应听从统一指挥,严禁在拱架上、下同时进行作业,并严禁使用机械强拽拱架,使之倾倒的作法。
A、应凿除处理层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弱层,但凿除时,处理层混凝土须达到下列强度:
(1)用水冲洗凿毛时,须达到0.5MPa;
(2)用人工凿除时,须达到2.5MPa;
(3)用风动机凿毛时,须达到10MPa。
B、经凿毛处理的混凝土面,应用水冲洗干净,在浇筑次层混凝土前,对垂直施工缝宜刷一层水泥净浆,对水平缝宜铺一层厚为10~20mm的1∶2的水泥砂浆。
7、施工注意事项
①、拱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满足施工要求。
②、拱架安装及拆除的方法及程序,应符合有关安全规定要求。
③、浇筑拱圈,应按施工要求搭设脚手架及作业平台,拱上建筑施工必须严格按设计加载程序分段,对称进行。
④、拱圈浇筑,应随时用仪器观测拱架变形状况,必要时应进行调整,以控制拱圈变形过大。卸架装置应有专人负责检查。
6、沉降缝的处理
沉降缝宽2cm,在基础顶面15cm以下全部用沥青木板先贴于前一块砼壁上,流水面以下用大于沥青木模厚5mm的硬质泡模板重在沥青木板上,当后一块砼浇后也同样这样做,涵墙沉降缝两侧15cm宽用硬泡膜中间用沥青木板,待拱涵全面完成5段后就将沉降缝内泡膜掏掉,基础上用1:3水泥砂浆填塞,涵墙外侧填筑沥青麻丝,内侧填1:3水泥砂浆压密实,以后的沉降缝均按此方法做。
C、重要部位及有防震要求的混凝土结构;有抗渗要求的施工缝宜做成凹形、凸形或设置止水带。
D、施工缝为斜面时应浇筑成或凿成台阶状。
E、施工缝处理后,须待处理层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继续浇筑混凝土。需要达到的强度,一般最低为1.2MPa,当结构物为钢筋混凝土时,不得低于2.5MPa。混凝土达到上述抗压强度的时间宜通过试验确定。
数量
备注
柴油发电机
25KW
台
1
搅拌机
350
台
1
水泵
1
台
2
抽基础内积渗水
插入式振动棒
50、75型
根
4
平板式振动器
2.5KW
台
1
砂浆搅拌机
200L
台
3
台刨
台
1
使用电源
电锯
Q/15
台
1
使用电源
钢管
T
20
螺帽、拉杆、扣件
T
3
原木
m3
50
钢模
㎡
600
拱型钢模
㎡
188
其它工具材料
若干
四、拱涵施工程序及要求
1、测量放样:按业主(监理)现场交桩的拱涵轴线、高程基准点以及设计图纸、施工规范的要求进行测量放样,测量放样后请监理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