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项目名称信宜市新宝镇总体规划(2015-2035)

项目名称信宜市新宝镇总体规划(2015-2035)

项目名称:信宜市新宝镇总体规划(2015-2035)委托单位:信宜市新宝镇人民政府组织单位:信宜市新宝镇人民政府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等级甲级设计证书号:[建]城规编第(141228)主管院长:曾宪川院总工程师:罗赤宇审定:龙国辉(所总工、城乡规划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审核:杨超(所副总工、城乡规划高级工程师、注册规划师)项目总负责人:李庆平(副所长、城乡规划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李俊峰(城乡规划工程师)规划设计人员:陈健恒(城乡规划工程师)刘欢芳(城乡规划工程师)叶杰(城乡规划助理工程师)倪凯臻(城乡规划助理工程师)郭海松(城乡规划助理工程师)全境毫(市政工程师)■■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镇发展定位、目标及战略 (3)第三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4)第一节镇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4)第二节镇域空间结构规划 (4)第三节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4)第四节镇域产业布局规划 (5)第五节三区控制规划 (6)第六节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6)第七节镇域道路交通规划 (7)第八节镇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8)第四章镇区总体规划 (9)第一节镇区人口与用地规模 (9)第二节镇区空间结构与用地布局 (9)第三节镇区综合交通规划 (12)第四节镇区住房建设规划 (13)第五节镇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3)第六节镇区绿地与景观系统规划 (14)第五章镇区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15)第七节六线控制规划 (18)第八节镇区综合防灾规划 (19)第九节镇区环境保护规划 (20)第六章镇区近期建设规划 (21)第七章规划管理与实施策略 (23)第八章附则 (24)附表 (25)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适应新的发展环境,落实国家、省、市新的发展要求,指导新宝城镇建设和发展,统筹城乡空间布局,满足新型城镇建设的迫切需要,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住建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编制本《新宝镇总体规划(2015-2035)》(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指导思想1. 五位一体: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协调发展与统筹规划,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与人文资源,推进城市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2. 以人为本:从城镇居民切实需求出发,保障公共利益,促进公共资源与公共利益的共享。

3. 因地制宜:尊重当地自然、文化本底与历史传统,以凸显地方特色为手段,制定贴近地方实际的发展策略与实施计划。

4. 远近结合:把握地方发展演化脉络与方向,明确各项建设事宜的实施时间,明确远近发展目标,制定分期实施计划。

第3条规划基本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年1月1日实行,2004年8月28日修订)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5.《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9)6.《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7.《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规[2002]218号)8.《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9.《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10.《防洪标准》(GB50201-94)11.《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12.《广东省中心镇规划指引》13.《广东省村镇规划指引》14.《信宜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5)》15.《信宜市新宝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16.其他政府工作报告调研报告等相关文件第4条规划原则1.科学发展原则: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把可持续发展观念融入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中去。

2.生态优先原则:充分保护现有生态资源,突出生态环境的地域特色。

3.区域协调原则:明确区域定位,在生态、产业、交通和基础设施等方面与周边城镇相协调。

4.节约集约发展原则:坚持土地节约化、集约化原则,引导城镇各项产业要素的有序集聚。

5.指导性与可操作性结合原则:在保障规划的战略性与宏观性的基础上,提出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措施,增强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

第5条规划层次、期限1.规划层次:本次规划包括镇域、规划区、镇区三个层次。

镇域:新宝镇镇域201.43平方公里用地区域。

规划区:为新宝居委会(新宝村)、枫木村的行政边界。

总面积14.58平方千米。

镇区:新宝镇区规划用地范围,总面积163.53公顷。

2.规划期限2015年~2035年其中:近期2015年~2020年远期2021年~2035年第6条本文本中字体加黑并下划线内容为本规划的强制性内容,所有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第二章城镇发展定位、目标及战略第7条总体定位信宜市东部重要的旅游节点镇,农业种植镇。

第8条城镇性质信宜东部旅游重镇、资源优化发展强镇。

第9条发展目标城镇发展分项目标:包括经济社会、城镇建设、生态环境保护3个方面,具体量化指标见附表1。

第10条总体发展战略区域协同,紧凑发展,开敞空间,产业多远,生态人居。

第11条具体发展策略1.利用气候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利用良好的土地气候条件,发展番石榴、油茶、绿茶、深薯等经济作物种植产业。

2.依托本地资源,发展特色工业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发展石材开采加工、竹器编制、小水电、农副产品加工等特色工业。

3.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发挥生态本底良好,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旅游服务、生态休闲等第三产业。

第三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第一节镇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第12条镇域总人口2020年镇域总人口5.88万人,2035年镇域总人口7.03万人。

第13条镇域城镇化水平2020年城镇化率19.2%,2035年城镇化率23.0%。

第二节镇域空间结构规划第14条镇域空间结构:“一核两轴三节点”1. 一核:新宝镇区,集聚了全镇主要的公共设施资源,是全镇的经济核心、综合服务中心;2. 两轴:沿国道359的城镇发展主轴,沿省道278的城镇发展次轴。

3. 三节点:指上峰、白龙、大坝三个中心村节点,也是镇域产业发展节点。

第三节镇域村镇体系规划第15条镇域村镇等级镇域村镇划分为三个等级体系。

1. 一级:镇区,规划人口规模16400人;2. 二级:中心村,包括上峰、白龙、大坝三个行政村;3. 三级:沙底、横源、五垌、上云、桂垌、华峰、茂门、甘利、朝阳、清水、石垌村。

第16条镇域规模体系镇域村镇人口规模分为四个等级:1.人口规模大于10000人:新宝镇镇区。

2.人口规模4000-6000人:包括上峰、石垌、沙底、华峰四个行政村。

3.人口规模2000-4000人:包括横源、朝阳、白龙、大坝、清水、上云、甘利、茂门八个行政村。

4.人口规模2000人以下:五垌、桂垌两个行政村。

第17条镇域职能体系新宝镇职能类型为共3类,分别为:综合服务型、种植型、采矿型。

第四节镇域产业布局规划第18条产业发展策略与方向1. 一产:以特色产业规模化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建设。

深入挖掘农业种养特色,发展以粮食种植、林果业为主的种植业,培育特色农业品牌。

2. 二产: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工业与特色工业,将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依托新宝镇丰富的石材矿产资源,大力发展石材开采加工,依托丰富的种植资源,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依托新宝镇丰富的林木资源,发展林木深加工业。

3. 三产: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配套发展商贸服务,完善镇区配套服务。

大力发展旅游服务、商贸服务的服务产业,构筑城镇综合服务核心,为产业配套提供相关支撑性服务,为外来游客和镇区居民提供集商业、娱乐、文化、体育等综合服务。

第19条产业空间布局镇域产业空间结构:“四大片区”。

1.四片区:北部种植石材加工片区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和石材加工条件,重点发展石材加工,包括朝阳、清水和大坝村。

中部种植旅游片区依托白龙温泉、上云峡谷奇观、上云避暑山庄等旅游资源和良好的农作物种植条件,主要发展农作物规模种植和旅游业。

包括白龙、华峰、茂门、甘利、桂垌、上云、石垌村。

镇区综合服务片区镇区与枫木村,重点发展旅游服务、商贸服务功能。

南部种植石材加工片区包括上峰、横源、五垌村,依托旅游资源三甲顶、矿产开采和风电场等,形成片区主导产业。

第五节三区控制规划第20条三区控制管理1. 不准建设区总面积约46.33平方千米,占镇域总面积的23.00%。

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水源保护区、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和山地等。

2. 非农建设区总面积9.19平方千米,占镇域总面积的4.56%。

包括镇中心区、工业区、乡村居民点等全部非农建设用地范围。

3. 控制发展区总面积约145.91平方千米。

占镇域总面积的72.44%。

镇域范围内除不准建设区和非农建设区以外,规划期内原则上不用于非农建设的地域为控制发展区。

第六节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第21条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根据国家标准对镇区、中心村和基层村分别设置相关的学校、商业服务和医疗等服务设施;镇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按照中小城镇的标准进行配置。

第22条镇域公共设服务施规划布局1. 教育设施规划:形成一所中心中学(位于镇区)、十七所完全小学(位于镇区、中心村和一般村)、四所幼儿园(位于镇区、中心村)的完整的基础教育体系。

2. 医疗卫生设施规划:保留扩建镇区综合卫生院;各村设置卫生室。

3. 文化娱乐设施规划:镇区配置文化活动中心,各村设置文化室。

4. 体育设施规划:镇区设置体育活动中心;各村庄设置健身设施及场地。

5. 社会福利设施规划:对现状镇区敬老院进行原址扩建。

第七节镇域道路交通规划第23条发展目标全面提高路网连通度和通行能力、提升道路等级,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外交往。

行政村至少有乡道连接,自然村至少有村道连接;县道以上公路达到三级以上技术标准,采用高级路面;镇域范围内组织好货运交通,即方便货物运输又不干扰镇区生活。

第24条公路镇域道路交通规划提升国道359(原省道280)的通行能力和对镇域经济的带动作用。

国道359过新宝镇区路段重新选线迁至镇区以北,沿河选线并于镇区客运站北侧接入国道359(原省道280)。

根据信宜市总体规划将新宝镇原337乡道规划为县道,加宽优化现状县道,加强新宝镇内部以及与思贺的交通联系。

将石垌、桂垌接到原337乡道(规划县道)的村道,向北至朝阳、大坝的整体路段规划为乡道。

第八节镇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第25条镇域生态保护规划1.生态功能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包括新宝河生态安全控制区及周边区域,镇域大部分山区。

2. 生态廊道包括新宝河流域及沿镇域主要公路两侧绿化林带。

第26条镇域环境保护1. 保护饮用水源。

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严禁毁林开荒、陡坡开采、草地开垦、围垦湖泊与天然池塘、挤占河道和破坏农村水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