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铁的重要化合物

铁的重要化合物

铁的化合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铁是人类使用最广泛的金属。

在第一章、第二章学习的基础上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既可以为前面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必修2介绍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基础;本节知识是金属化学性质知识的延伸和发展,本课时涉及铁的化合物间转化的复分解反应以及铁元素+2价与+3价相互转化的氧化还原反应.
《铁的重要化合物》主要涉及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以及盐的性质。

具体包括:铁的氧化物(Fe2O3、FeO、Fe3O4)物理性质和作为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的性质,常见的铁盐和亚铁盐性质、Fe2+和Fe3+相互转化(Fe2+被氧化剂氧化为Fe3+,Fe3+被还原剂还原为Fe2+)、Fe2+和Fe3+的检验方法、Fe(OH)2、Fe(OH)3的制备及性质。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初步理解了从实验学化学的思想,巩固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物质的量等相关基本概念,并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和探究能力,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

但学生对实验现象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

高一学生对化学学科有很强的好奇心,尤其对化学实验充满期待和向往,因此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究学习的兴趣,同时小组实验让学生体验“合作”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铁的氧化物的物理性质。

掌握氧化铁、氧化亚铁与酸的化学反应。

(2)理解溶液中Fe3+和Fe2+的检验方法及Fe3+与Fe2+之间的相互转化,并能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转化发生的条件。

(3)掌握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方法和化学性质。

(4)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2.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实验的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通过实验的设计、探索、验证,培养学生的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2)通过课程的引入主线,带动课程的探索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渗透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探究、合作完成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Fe3+和Fe2+的检验,铁的重要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Fe3+和Fe2+的相互转化,Fe(OH)2的制取。

三、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按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的顺序编排,知识结构清晰,本节课将按这样的顺序:铁的氧化物通过一段有趣的“微课”视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知识。

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侧重于Fe3+、Fe2+的检验以及相互转化(此内容为本节课的重点)。

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铁的制备及性质侧重于Fe(OH)2向Fe(OH)3的转化。

本节课的难点和重点均通过实验探究来突破,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在小组讨论分析问题,最后找出正确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
【活动元一】观看“微课”视频,认识铁的氧化物。

【活动元二】实验探究核心突破铁的两种盐及其转化
现象产生矛盾:一部分学生的FeCl2溶液遇到KSCN
溶液变红色。

思考:为什么久置的FeCl2溶液遇到KSCN溶液会
变红?
实验展示,完善结论
小结:Fe3+、Fe2+的检验方法——用KSCN(aq)
Fe3+:
【活动元三】实验分析认识铁的氢氧化物的性质
实验分析:Fe(OH)2变色的原因
小组合作讨论:制备Fe(OH)2时应采取哪些措施防
止其变色?提供另一种创新实验方案,让学生分析其实验
实验分析:Fe(OH)2变色的原因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实验3-9】
Fe(OH)2变色的原因,并思考在
时应采取哪些措施防止其变色?
【活动元四】学以致用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完成课堂小结
布置课后作业:
开放作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