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调查报告范文4篇小学语文不同文体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得阅读者得天下”!在小语界,对阅读教学的研究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我们团队注意到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模式的差异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关注。
所谓文体即文学体裁,是指文章作品在结构形式和语言表达上所呈现的具体样式或类别。
它是人们对文章作品内在规律、特质的一种认识和总结。
在小学阶段,基于文体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未形成一定的模式,教师的文体意识也比较薄弱。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认为对不同文体的阅读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我就我校的15位语文老师及四年(2)班的50位小学生阅读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并做一些简单的分析:一、教师对不同文体阅读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数据显示1.你更喜欢上什么文体的文章?喜欢诗歌的占7﹪,喜欢童话的占46﹪,喜欢神话和民间传说的占40﹪,喜欢经典散文的占7﹪。
2.你觉得孩子比较喜欢学什么文体?喜欢童话的占61﹪,喜欢神话和民间传说的占39﹪。
3.据调查,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记叙文所占比例过大,你认为这种现象合适吗? 觉得合适的占70﹪,觉得不合适的占30﹪。
4.据调查,外国语文教材中说明文居多,这与我国形成鲜明的对比,你认为我们要不要在教材中加大说明文所占的比例?72﹪的的老师认为要加大说明文的比例,28 ﹪的老师认为不要加大说明文的比例。
5.你觉得小学语文教材中说明文占多大比例合适?a、46﹪的老师觉得说明文占10%比较合适,37﹪的老师觉得说明文占20%比较合适,16﹪的老师觉得说明文占25%比较合适。
6.你觉得小学语文教材中议论文占多大比例合适?87%的老师认为议论文占5%的比例比较合格,13%的老师认为议论文都不要也可以的。
7.据统计,小学语文教材中记叙文(含选读)就占91.8%,你认为这样编写合理吗?觉得合理的占78﹪,认为存在弊端的占22﹪。
8.外国语文教材中说明文居多,这与我国形成鲜明的对比,你认为哪一种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100﹪的老师认为不同的国家没有可比性。
9.你认为哪一种文体更有利孩子的发展?100﹪的老师认为每一种文体都有自己的作用10.你最擅长上哪一种文体的课文?擅长教童话的老师占31﹪,擅长教神话和民间传说的老师占31﹪,擅长教说明文的占38﹪。
11.你课外阅读更喜欢看哪一种文体的文章?喜欢诗歌的占3﹪,喜欢童话的占15﹪,喜欢小说的占37﹪,喜欢神话和民间传说的占31 ﹪,喜欢经典散文占12 ﹪。
12.你推荐学生读完不同文体的书后,和他们交流过吗?62﹪的老师偶尔与学生交流,38﹪的老师没有与学生交流。
二、小学学生不同文体阅读现状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1.你了解语文课本中各篇课文的文体吗?2.59﹪的学生了解一些,41﹪的学生不了解。
3.你喜欢学习哪类文体?78﹪的学生喜欢童话类文体,22的学生喜欢神话和民间传说的文体,大部分学生认为这样文体的内容比较有趣。
4.你不喜欢学习哪类文体?59﹪的学生不喜欢说明文,34﹪的学生不喜欢议论文,6﹪的学生不喜欢应用文,大部分学生认为这种类型的文体比较枯燥。
5.老师平时对不同的问题教法相同吗?100的学生感觉老师在不同的文体上教学方法也差不多,它们更喜欢课堂上更具有趣味性,能在游戏活动中完成。
6.据统计,小学语文教材中记叙文(含选读)就占91.8%,你认为这样编写合理吗?85﹪的学生认为合理,15﹪的学生认为不合理。
7.外国语文教材中说明文居多,这与我国形成鲜明的对比,你认为哪一种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100﹪的学生认为不同的国家没有可比性。
8.你认为哪一种文体更有利于你们的发展?65﹪的学生认为童话类文体更能有利于自己的发展,35﹪的学生认为每一种文体都有自己的作用,都能不同程度促进自己的发展。
9.你家里藏书最多的是哪一种文体的书?100﹪的学生家里以童话类文体的书籍占多数。
10.平时老师上课后布置你们练笔较多的是哪一种文体?100﹪的学生在平时练笔中以写人记事的文章为主。
三、对师生问卷结果的分析1.文体占据比例的客观性及主观性从师生的问卷当中,我们不难发现,我国教育大环境下,以记叙文类的方体占据主导地位,这是不同国体的区别,与国外无可比性,这是客观存在的根本区别。
从主观上分析,因为年龄的差异,在选择文体的形式上也就有所区别。
做为老师更喜欢有个性特色或与生活情感经验相关的文体,例如诗歌、小说等。
而作为学生,更喜欢童话类、神话及民间传说的文体,此内容更具有趣味性,更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
而教师在教学方面对此类的教学也比较拿手。
因此从主客观上分析,我们教材中的文体安排也是科学合理的。
2.文体意识的认识欠缺“大而化之”是文体主导产生的弊端,因为教材上百分九十以上的文体相同,无论师生在学习当中就淡化了文体意识,甚至于无体而教,无体而学。
老师在日常教学当中没有文体观念,文体意识薄弱,并未强烈意识到不同文体的教学形式应当是不同的。
所以,学生无论在学生哪一种类型文体的文章都感觉差不多,也是导致了学生在文体意识的模糊。
从课堂到延伸到课外,文体意识在小学阶段就处在零发展,零启蒙。
3.不同文体教学形式上的差异从小学阶段来看,学生喜欢童话,喜欢富有故事性,趣味性的文章。
那么,教师在教学当中对此类型的文章其教学方式应当是胜任有余的。
学生不喜其它类型文体的文章,除其年龄特点的因素外,教师的教学方式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兴趣。
诗歌、小说、说明文、应用文等等,教师如果对不同的文体都具有相对成熟的教学手段,那我们的教学必然能带到学生更好更有效的学习。
应当说,不同文体对学生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影响,无论其文体比重存在差异,作为老师应更深层挖掘不同文体的文化内涵,创新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四.教学策略1.教师增强文体意识老师是教学的主导方,只有教师自身的文体意识加强了,才能进一步挖掘教材,带动自己的学生去学习。
2.创新文体教学模式不同文体的教学方式应当有所侧重,不同体裁的教学方式更要区别对待。
不要以一带全,让不同文体的教学都穿同一件衣裳,这样会导致师生的审美疲劳。
3.加强课内外连接从学生的家中藏书可见,童话横扫一切。
作为教师除了在课堂上所教的,更要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类型文体的书籍,这样才能让文体学习不断篇。
4.加强阅读交流有始应有终,阅读除了自悟,更要交流。
教师要不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根据教材教学进度,安排阅读计划,确定交流时间与主题,让学生的学习更有目的性和趣味性。
小学生思想品德现状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与组织实施现如今,大街上、小巷里,抽烟、喝酒、玩游戏、打群架的孩子举不胜举。
针对这种情况,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德育教育在滑坡。
为此,我对我校的学生进行了调查。
调查内容是小学生思想品德现状,重点突出了现代教育中小学生思想品德修养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根源,并提出几点建议。
我按高、中、低年级组共发问卷200份,调查200名学生,收回有效问卷189份。
二、调查小学生思想品德修养教育现状(一)、学生个人意识逐渐强化,集体观念慢慢淡化。
表现在集体责任感明显减弱,个人物质利益和享受要求的增强。
问卷显示:“你看到有人在打我校的学生,你会怎么办? ”选择上前阻挡的占20.5%,而更多的则是“不与理睬”。
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取向,使得他们较多地考虑到个人得失,而对他人、对社会的奉献精神明显的下降。
(二)、学生民主意识增强,传统学生观日趋削弱。
现代教育强调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这样有利于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决定、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赋予他们一定的责任和自主权。
问卷调查中“你喜欢怎样的老师?”回答民主平等的老师,由高到底分别是95%、86%、34.6%。
同样在回答:你认为选班干部用什么好的方法呢?选择民主选举的依次是98%、70.3%、43.5%。
由此反映出,随着小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民主平等观念日益充实,在家庭中他们渴望民主,在学校里他们积极,参加班级管理,总是希望每一位教师能平等待人。
(三)、学生模仿行为不断增强,教育面临着新问题。
问卷调查中,“你认为小孩进网吧,录像厅对吗?”选择可以的,总卷比例接近20%,他们认为大人可以去,我们就可以去。
“你有过抽烟喝酒的行为吗?”有13%的学生回答是出于好奇尝试过。
随着小学生心里慢慢成熟,模仿能力也在发展,社会上一些不良的风气或多或少影响着他们,怎样才能抵制不良模仿,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及待解决的问题。
(四)、思想品德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1、独生子女问题。
如针对“你的家庭教育属于哪一种?”这一问题时,调查显示选择“宠爱娇惯型”依次分别是75.3%,81.5%,98.5%。
“家长一天给你多少零花钱?”有60.2%的学生说是3 元以上。
这些不正常数据多数发生在独生子女身上,他们生活条件优越,但群体意识与合作精神较差,生活能力差,形成了骄横,自私,懦弱,好逸恶满,追求享受、自我中心等不良品行,养成无视任何法律规范,组织纪律的坏习惯。
2、单亲家庭子女问题。
在对“你的家庭是否完整?”的调查中,不完整的占3.8%。
调查统计发现,单亲家庭平均每个班1-2名。
单亲家庭学生中,城镇的学生比例远远高于农村学生,这与城区独特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家庭背景有关。
据调查离异家庭子女多数心理出现异常,思想品德下滑,学习成绩下降,他们在求学中,有的性格孤僻,有的顽皮异常,有的任性自由。
3、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孩子的教育问题。
在对“你的父母是否在外务工?”的调查中,有55.6%的学生家长在在外务工,自己寄养在亲戚或朋友家。
农民外出务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随着城乡贫富差距的拉大,这种外出务工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也将会有更多的孩子失去母爱、父爱、抚养、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落到老弱病残,或文化很低甚至是文盲的亲属身上。
这样的孩子会形成孤僻、冷漠等不良性格,导致思想品德下降,成绩也随之下滑,在调查中我们发现,30名外出务工家长的学生,学习努力、表现好的有11人,占36.8%,表现一般的有10人,占33%,学习、表现差的,爱和社会上闲散人员混的,且经常出入游戏厅的有9人,占30%。
4、父母自己形象不佳。
在家中,父母占据较高位置,无疑具有较大的威力,是子女学习模仿的对象。
正如英国哲学家洛克所说:“儿童的举止大半是模仿得来的,他们都是一种模仿性很强的动物,染于青则青,染于黄着黄。
”有些家长具有不良品质和不轨行为,如欺骗、贪欲自私、损人利己、占公家便宜、家庭战争不断等。
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家庭家长一人外出,另一人坐不住,把孩子一人关在家中,自己外出聊天、打牌、打麻将,又怕孩子打小报告,给孩子用钱封口,或把孩子带到这些场所,孩子不能学习,也无法休息。
有一位老师谈到,他上作文课提到:“流水的声音是怎样形容?”一个同学脱口而出:流水的声音像和麻将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