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9 砖瓦世界科技纵横SCIENCE & TECHNOLOGY 39 研究与探讨0 引言目前既有居住建筑普遍存在能耗高、效率低、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差、室内热环境恶劣、夏季空调耗电量大、冬季采暖能耗高等问题,因此如何通过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改善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以提升建筑室内热环境的质量,降低既有居住建筑的采暖空调能耗成为急需研究的课题,其中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进行诊断并采取相关的节能技术措施,是我们首需解决的问题。
1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诊断1.1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评价建筑节能设计是一项巨大的综合工程,涉及建筑热环境、室外气候条件、建筑能耗、建筑设备、建筑热工性能、建筑功能、规划布局、单体设计等众多因素。
以江苏省夏热冬冷地区为例,如何判断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是否满足节能标准,国家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2010 )和《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DGJ 32/J 71-2008 )中提出了两套并行的指标体系,即规定性指标和性能性指标,从而形成了建筑节能设计的两种方法:规定性设计和性能性设计。
规定性设计和性能性设计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其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
1.2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基本规定既有居住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前,应首先进行节能评估,能耗调查,并根据节能改造的诊断结果,结合节能改造的判定原则与方法,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节能改造及节能改造的内容。
既有居住建筑可分为宜节能改造建筑和不宜节能改造建筑。
宜节能改造建筑是指改造后能耗降低明显,或在不长的投资回收期内可回收资金的建筑;对不能保证安全使用20年的建筑、使用年限过长的旧危建筑、改造后能耗降低不明显、或投资回收期过长的建筑应列为不宜节能改造建筑。
节能诊断的目的是根据节能改造的潜力来确定节能改造的可行性和节能改造的内容,节能改造的内容应根据目前建筑的实际运行能效、节能改造的潜力及节能改造的经济性等来综合确定。
既有居住建筑在进行节能改造时,居民仍然生活在住宅中,因此在工程进行的同时,如何避免减少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和保证居民人身的安全是工程开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难题之一。
编制施工组织方案时,一定要事先考虑施工过程对居民产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诊断及节能技术措施王沁芳,陈立岗,范一菁(常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常州213015)摘要:本文针对目前既有居住建筑普遍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相关判定原则和节能改造的基本规定,并对既有居住建筑外围护结构常用的几种节能技术措施进行了分析,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节能技术;节能诊断图1 规定性设计和性能性设计间的逻辑关系规定性指标各项设计指标限值,如遮阳系数、体型系数、窗墙比、围护结构K值(外墙、外窗、屋面)等是否达到所设计建筑是节能建筑性能性指标对比评定法如有任何一条达不到要求是否达到所设计建筑是节能建筑修改原设计修改设计指标是是否砖瓦世界2013.9 科技纵横SCIENCE & TECHNOLOGY 40 研究与探讨生的影响,并通过合理组织安排,将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降至最低。
考虑到既有居住建筑的现状,从经济和技术的角度考虑,可以只进行单项节能措施的改造,如仅进行外窗的节能改造,或屋面的保温隔热改造。
也可以同时进行多项节能措施的综合改造,如同时进行墙体、门窗和屋面的改造,但改造后的热工性能指标应满足相关标准的指标要求。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工程的前、后应进行节能改造的预评估和后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等。
节能改造预评估的结果应作为是否需要进行节能改造的判据和节能改造方案的设计依据;节能改造后评估应作为验证节能改造效果的判据。
2 既有居住建筑外围护结构常用的节能技术措施既有居住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般情况下,其难度大于新建建筑。
既有居住建筑结构形式多样,外围护结构的状况也千差万别,出现问题的原因也多种多样,因此要求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1 外墙节能技术在外围护结构各部位中,外墙约占其传热总能耗的25%左右,因此要提高建筑的节能效果,对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进行改善是重中之重。
通过对既有居住建筑外墙的节能改造实地调查和研究后发现,增加外墙的热阻、降低传热系数是最主要途径。
外墙平均传热系数越小,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越好;热惰性指标越大,对温度波动的衰减能力越大,穿透围护结构所需要的时间越长,室内内表面温度波动越小。
外墙保温技术按照保温材料所在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外墙外保温、外墙内保温、外墙自保温、内外混合保温等多种方式。
相比于外墙内保温和内外混合保温系统,外墙外保温系统在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和提高室内热环境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是外墙节能改造中的首选技术。
外墙内保温由于不能将建筑物围护结构的所有部分全部覆盖,很难消除圈梁、楼板、构造柱等引起的热桥效应,热损失较大,保温效果及房间的热稳定性较差,且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其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已经很少运用。
而内外混合保温会使整个建筑外墙的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变形速度和变形尺寸,使建筑处于更加不稳定的环境中,缩短整个建筑的寿命,不建议使用。
2.2 屋面节能技术屋面的节能改造是建筑节能改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造效果直接影响到顶层住户居住的舒适性,同时屋面的节能改造也需要和防水修缮结合在一起,因此在改造实施方案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解决节能和防水两方面问题,建筑屋面有坡屋面和平屋面之分,不同的屋面形式其节能技术措施分析如下:(1)坡屋面坡屋顶一般都需要设置保温隔热层。
对于钢筋混凝土坡屋顶,保温层应设置在外侧面;对于以轻钢结构层或木结构为基层的坡屋顶,保温层可以分别设置在基层的上侧和下侧,还可以设置夹芯保温屋面,或设置在夹层楼面上。
当保温层设置在基层的下侧时,应考虑热桥部位的保温构造。
(2)平屋面平屋面又分为上人屋面和非上人屋面两种,其保温构造形式又可分为正置式和倒置式两种。
传统正置式保温屋面将保温层设置在防水层之下,这种构造做法容易发生结露。
倒置式保温屋面将保温层放置在防水层之上,能够有效防止保温层内部结露,同时倒置式保温屋面能使室内温度分布低于正置式屋顶的室内温度分布,热稳定性好,是一种保温隔热效果较好的屋面节能构造做法。
2.3 外窗节能技术建筑外窗是建筑围护结构中传热和空气渗透最薄弱的部位,是影响室内热环境和建筑节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外窗(包括阳台门的透明部分)的能耗包括通过玻璃、窗框的传热,窗缝的空气渗透和夏季太阳辐射得热三方面,大量调查和测试表明,太阳辐射通过窗户进入室内的热量是造成室内过热的主要原因,占空调冷负荷的40%以上。
提高外窗的保温隔热性能,就要降低外窗的传热系数,增加热阻,而影响门窗传热系数的因素主要是框材和玻璃。
窗户的节能改造主要有以下几种改造形式:窗框更换为传热系数更低的塑钢和断桥铝合金等、玻璃采用中空玻璃外窗和Low-E玻璃等。
2.4 外遮阳节能技术大量的调查表明,太阳辐射透过窗户直接进入室内的热量是造成夏季室内过热的主要原因,所以(下转第34页)砖瓦世界2013.9 科技纵横SCIENCE & TECHNOLOGY 34 研究与探讨原标准《建筑用砂》(GB/T 14684—2001)中采用压碎指标法评定机制砂的坚固性,此次修订采用硫酸钠溶液法和压碎指标法两种方法共同评定。
原因是在工程实践和试验中发现,有的机制砂压碎指标合格,但硫酸钠溶液试验不合格,而且这类砂的确给混凝土性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因此,本次修订采用硫酸钠溶液法和压碎指标法两种试验方法共同评定机制砂的坚固性,并且在坚固性试验方法中采用了更为严格的单一指标评定,更严格、更科学。
3.3.2.5 表观密度、松散堆积密度、空隙率砂表观密度、松散堆积密度应符合如下规定:——表观密度不小于2500kg/m3;——松散堆积密度不小于1400kg/m3。
空隙率(松散材料在堆积状态下,颗粒间空隙的体积占堆积体积的百分率称为空隙率)不大于44%。
3.3.2.6 碱集料反应碱集料反应是指:水泥、外加剂等混凝土组成物及环境中的碱与集料中碱活性矿物在潮湿环境下缓慢发生并导致混凝土开裂破坏的膨胀反应。
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试件应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等现象,在规定的试验龄期膨胀率应小于0.01%。
4 结束语以上为使生产企业对GB/T 15229—2011、GB/T 17431.1—2010和GB/T 14684—2012有进一步的了解,以利于提高轻集料小砌块的产品质量,因此,根据个人的理解进行了解读和简要介绍,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参考文献[1] 严理宽.混凝土砌块生产与应用[M].北京:中国建材出版社,1992[2] 龚洛书. 《轻集料硅小型空心砌块》国家标准简介[J].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1994,(2):21~25[3] 葛勇张宝生.建筑材料[M].北京:中国建材出版社,1996[4] 周运灿.贯彻轻集料小砌块新国标的体会和建议[J].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2003,(2):45~47[5] 怀艳燕(韩志宏)怀方林.填充墙用轻集料混凝土砌块几个问题的探讨[J].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2005,(2):9~11[6] 胡曙光,王发洲.轻集料混凝土[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7] 丁威,王晶. GB/T 15229—2011《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编制说明(摘要)[J].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2012,(2):47~48[8] 陈家珑,周文娟等.《建设用砂》(GB/T 14684—2011)修订解析[J].建筑技术,2012,(7):591~594 应把加设外窗外遮阳设施作为夏季隔热,降低建筑空调负荷的重点。
遮阳的目的是为了遮挡直射阳光,减少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防止过热,避免眩光和防止物品受到阳光照射而产生变质、损坏或褪色,设计合理的遮阳能够有效减少太阳辐射进入室内,消除90%以上的太阳辐射作用。
遮阳的形式很多,根据遮阳所处位置的不同,可分为玻璃或透明材料自身遮阳、外遮阳、内遮阳等几种形式,其中外遮阳效果优于内遮阳。
3 结论通过对既有居住建筑进行节能诊断,了解建筑耗能的具体情况,依据建筑节能改造的基本规定,编制节能改造方案,并结合工程实际采取合适的节能技术措施,提高既有居住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深入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 芮玮玮,白建波等. 苏南地区既有住宅节能改造技术[J]. 江苏建筑,2012(2),101-103.[2] 张颖璐,孙友富. BECS软件在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应用[J]. 建筑节能,2011,39(9):69-71.[3] 白建波,沈北安等. 苏南地区老小区既有住宅节能改造集成技术体系及能耗评估[J]. 建筑科学,2012,28(2):59-65.[4] 王厚华,庄燕燕,吴伟伟. 夏热冬冷地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节能分析[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11):1641~1646[5] 张虎,鲁祥友. 安徽省城镇既有建筑外门外窗节能改造探讨[J]. 建筑节能,2011(08):71-73.[6] 董海广,许淑惠. 北京地区窗墙比和遮阳对住宅建筑能耗的影响[J]. 建筑节能,2010(9):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