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学生读,教师作如下引导:
①提醒学生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出示:探望栽种告别假期苏联姹紫嫣红芳香彩霞染红休养欣赏红扑扑脸庞愉快
②指导读好长句子。
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
③指名朗读全文,评价。
2、默读课文,说说他与儿子间发生了哪几件事?
3、给课文分段,概括每段意思。
第一段:(第1自然段)是总启,写高尔基很爱自己的儿子。
3.根据课文内容理解人物的特点。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能边读课文边展开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语言文字感受父子之间的爱。
难点:理解信中的内容,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准备
学生对父子之间的爱能很轻松地感受,但对高尔基信的内容及深刻含义,要真正理解。
教学预设
教学生成
一、复习导入:
文章写了几件事?(栽花赏花、写信教子)
都会有哪些高兴呢?我们帮他说出来。
此时老师送大家一句老师珍藏已久话:
【投影出示】给予是一种快乐,得到是一种幸福。——汪国真
2、学习“父爱子”,引入父爱。
1、过渡:高尔基看到这些美丽的花儿,除了心里又说不出的高兴,还有许许多多的感想,于是,他把这些感想写在给远方儿子的信里,一起读读这封信。
【投影出示】高尔基给儿子的信。(用书信的格式)
四、小结,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理解文中父子俩的爱。
2、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教学评价及反思
备课专用纸
执笔教师
授课教师
总课时数
2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本课时数
2
教学内容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年级
五
学科
语文
教
学
目
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诵读领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3、质疑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试读课文
(1)出示要求:
a、画出生字,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b、读准字音。借助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
c、读顺句子。对于比较难读的长句子要反复读几遍,直到读通为止。
d、读通全文。把课文多读几遍,想想每一个自然段说了什么。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A、指名逐段试读课文。
【投影出示】:
春天到了……一只只蜜蜂。
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
学生自由读课文4、5自然段。
这是怎样的一幅图?美吗?从哪儿看出?(姹紫嫣红、阵阵芳香、引来蜜蜂)相机理解:“姹紫嫣红”一词。
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眼前的美景。(指名说)学生读课文。
事实也的确如此。此时呀,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这些美丽的花儿,心里有——(期待学生回答:说不出的高兴)。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第一件事——栽花赏花。
第三段:(第6—9自然段)写第二件事——写信教子。
三、学习第一段,布置思考题。
1、齐读,说说高尔基怎样爱自己的儿子?
2、课文从哪些地方体现了高尔基对儿子的爱?通读全文,划出有关的句子,诵读品味。
3、文中又是如何写出儿子对高尔基于的爱呢?读读全文,划出有关的句子,读读谈谈体会。
备课专用纸
执笔教师
授课教师
总课时数
2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本课时数
1
教学内容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年级
五
学科
语文
教
学
目
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理清文章脉络,学会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难点
读熟课文,给课文分段。
教学准备
利用《同步》等预习好文章。
教学预设
1、高尔基的儿子读了爸爸的信之后,一定有许多的想法,让我们帮他写一封回信,把心中的想法传达给远方的爸爸。
2、生活中,你也一定给予过别人美好的东西,当时你的心情也一定非常得愉快,以“给予是一种快乐”为题,写下当时的情景和你的心情。
板书设计
教学评价及反思
2、学生自由读书信,指名读。
3、高尔基的这封信想告诉儿子什么?(学生自由回答,也可以逐段引导)
第一自然段,告诉儿子:你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
第二自然段,告诉儿子: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给人们留下美“拿”愉快……
(1)这句话含义深刻而又丰富,你是怎么理解的。
(2)看提示,想象说话:
【投影出示】尽管高尔基的儿子忙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但他丝毫不觉得,也不觉得,因为,他心里一直想着。
(3)小结:从这段话里,我们体会到高尔基的儿子对爸爸深深的——(期待学生回答:爱)。
(4)过渡:假期很快过去了,他告别爸爸,跟妈妈一起回家去了。此时,他站在船上,望着小岛,他似乎看到了。
【投影出示】
有一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上休养,他的妻子带着儿子前来探望他。
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还没有镢头那么高。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自由读)
交流:探望顾不上:千里迢迢来到父亲这儿,却没有休息。一直:一直都没有闲着。各种各样:栽种了许许多多的花草。只有……还:这些事对于一个10岁的小孩来说更不容易。
二、“爱”为主线,串连课文。
过渡: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如果说母爱是海,那么父爱就是山;如果说母爱是更多外显的话,那么,父爱就是那么的内敛。今天,我们就将通过课文的学习,来感受这种深沉的父爱。
1、学习“子爱父”,引向父爱。
(1)读2、3小节,思考:你感到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的感情怎样?指名说。
高尔基的儿子特别爱父亲,你从文章中的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
教学生成
一、激趣揭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2、了解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高尔基是世界无产阶级文学伟大代表之一。他出生于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只上到三年级。8岁开始独立谋生,做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工余勤奋读书。1892年开始发表作品,早期作品多描写俄国沙皇制度下人民的痛苦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以文艺作品抨击黑暗,宣传革命。著名作品《海燕之歌》、《母亲》等对国际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对无产阶级文学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高尔基的这句话是想告诉儿子什么?(做一个多“给”少“拿”的人,诸如此类的话)
如果把这句话直截了当的这样讲:你以后要多给予别人美好的东西,少向别人索取,行吗?为什么?这说明高尔基怎样?(教子有方)相信在他教育下的儿子将来一定会是个什么样的人?由此可见,高尔基也很爱自己的儿子,但这种爱已然超越了亲情的爱。子爱父,父爱子,这就叫做——(期待学生回答:父子情深)
(3)读句子,再比较:
【投影出示】“给”,永远比“拿”愉快……
“给”永远比“拿”愉快……
反复读这句话。
4、齐读整封信,谈读后感想。(让学生畅所欲言)
5、其实你们想的也就是当时高尔基儿子想的,让我们把这些想法写下来告诉高尔基,好吗?
四、体验爱,习作表达。
五、布置作业:
【投影出示】小练笔,两个话题,自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