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矸石山治理

矸石山治理

矸石山生态恢复工程施工方案二零一零年三月十三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第一节说明第二节编制依据第二章工程概况第三章施工部署第一节施工部署指导思想第二节工程目标第三节施工组织机构第四节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第五节项目部组织管理机构图第六节主要机械配置第七节劳动力计划配置第八节主要测量及检测工具需用量计划第九节主要材料用量计划第四章施工准备第一节技术准备第二节物资准备第三节施工人员、施工机械准备第五章关键部位施工方案第一节矸石方的挖运碾压及覆土压实施工方法第二节挡墙、水沟施工方法第六章冬雨季施工措施第七章主要施工管理措施第一节组织措施第二节技术措施第三节工期保证措施第四节质量保证措施第八章确保安全生产的组织措施第一节安全生产目标第二节保证安全生产的组织措施附录1、施工组织框架图2、主要机械配置3、劳动力计划配置4、主要测量及检测工具需用量计划5、主要材料用量计划6、质量管理机构7、安全管理体系8附图1、工程质量控制网络图9附图2、护坡施工示意图矸石山生态恢复工程施工方案第一章编制说明第一节说明本工程组织设计依据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煤矿北矸石山生态恢复工程招标文件,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遵循国家颁发的有关施工规范,规程和验收标准进行编制的。

在施工组织中,我们要始终围绕“合理安排工期、按期交付使用”———这个中心,在施工组织中紧紧围绕“确保工程质量”———这条主线,紧紧抓住提高工程质量这个关键环节,为业主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建筑精品。

第二节编制依据1.1本工程的技术文件矸石山生态恢复工程设计图纸1.2工程应用的主要规范、规程和标准:《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储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山西省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管理规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第二章工程概况矸石山位于王庄煤矿工业广场北侧,煤矸石占地面积约85亩,形如枕状,近东南—西北方向延伸,堆场长约360米,宽约150米高约60米,治理后的矸石堆场呈梯田状,在表面覆盖整平压实黄土的边坡上种植植被。

矸石山底部边缘用浆砌片石挡墙封闭,挡墙长约765.5 m。

山底平面面积约为56695.00㎡,矸石山顶部平台标高为994.0m,与北面道路高差25.50m。

经治理绿化后的矸石山,对矿区周边环境的净化起着积极的作用,也是人们闲暇娱乐的好去处,对打造企业知名品牌推动丰富企业文化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也是煤矿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第三章施工部署3.1 施工部署指导思想严密组织精心施工优质高效安全文明均衡有序动态管理严格管理确保目标3.2 工程目标3.2.1 质量目标: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力争优良工程。

3.2.2 工期目标:发扬本公司长期以来形成的顽强拼搏、善打硬仗的工作作风,以及“诚实守信、优效至上、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企业精神,在接到甲方开工指令后,积极组织各项资源迅速开工,确保在甲方规定的工期内 280 日历天内完成全部工程任务。

3.2.3 安全目标:杜绝重大伤亡事故,有效控制轻伤事故在1‰以下,力争零事故。

消灭三级以上非伤亡事故。

3.2.4 文明施工目标:确保达到公司文明施工合格标准。

严格按照我公司下发的文明施工标准执行。

工地入口设立明显标牌,表明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和工程负责人姓名等内容。

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文明施工教育方可上岗。

3.3 施工组织机构3.3.1 施工组织机构(详图见附录1)我单位将组织人员、设备迅速进场,组建一套以项目为中心的高效、精干、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和装备先进、技术过硬、力量充足的施工队伍。

并根据业主要求的施工工期及质量要求迅速展开施工,项目经理贾建辉全面负责本工程的全部施工与管理,项目部下辖工程技术组、质检员、材料员、机务员、及安全员等施工班组。

项目经理职责:项目经理直接对外接受业主的有关工程的指令,对内协调和指挥各施工班组顺利完成分项工程。

技术负责人职责:负责工程质量与工程施工技术。

工程技术组:完成工程进度计划,下达、检查、督促各施工组进度、质量计划的完成,进行施工测量、质量自检,编制施工组织计划,完成分项工程的开工报告申请资料,制定分项工程施工操作细则书面材料并进行技术交底,完成日常技术管理工作,编制工程进度月报表,并报送业主。

协助技术负责人解决各施工组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编制各项施工方案。

质检员:制定质量达标计划,执行质量否决权,重点解决质量问题,确保工程质量达到验收标准。

材料员:统一控制各种材料的购置和保管,做到采购材料有计划、高质量、底价格,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材料的成本,堵塞漏洞。

机务员:负责施工机械的统一的管理、调配、维修保养,组织足量的施工机械、专用设备、小型机械的准时到位,保证设备完好率,确保工程机械的足量应用。

安全员:坚持日常检查,参加月度安全大检查,对检查出的事故隐患,及时监督整改和验收。

参加对进入现场使用的各种安全用品及机械设备进行验收。

协助上级部门的安全检查,如实汇报工程项目的安全状况。

收集整理安全管理资料。

3.4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见附录8)3.5项目部组织管理机构图(见附录1)3.6主要机械配置(见附录2)3.7劳动力计划配置(见附录3)3.8主要测量及检测工具需用量计划(见附录4)3.9主要材料用量计划(见附录5)第四章、施工准备4.1技术准备4.1.1积极主动与建设单位进行技术交流沟通,进一步了解现场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情况。

将甲方给定的高程桩点及坐标控制点进行复核,对复核后的控制桩点引测至施工现场安全地点,采用安全措施及时保护起来。

4.1.2组织有关施工专业人员熟悉图纸,进行设计交底,施工交底及其有关要求交底。

配合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做好图纸会审工作。

4.1.3编制施工预算,并提出各种物资需用计划。

4.1.4组织有关专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对《施工及验收规范》的学习,并组织有关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及其它各种条件制定出详细的技术管理及其它达标措施。

4.1.5组织有关技术工人进行操作规程等有关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交底。

4.1.6根据施工图纸、技术规范编制施工方案,并按程序审批。

4.2物资准备4.2.1提出物资使用计划及采购计划,落实货源进货渠道。

4.2.2 提出材料使用计划,提前购置确保使用。

4.2.3采购的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具有相应的材质合格证明资料,并按规范要求进行复检。

4.3施工人员、施工机械的准备4.3.1 本工程将设置管理人员12人,机械人员35人,专业化施工队90人。

4.3.2 根据劳动力安排计划,组织精干的施工队伍准备进场。

4.3.3 对进场工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技能培训和有关要求交底,提高操作人员的素质。

4.3.4 根据机械设备需用量计划,设置所需的机械设备(见附图2),并对设备进行维护,进行试运转,准备进场。

4.3.5 编制详细的机械设备操作规程,对机械操作工人进行交底。

第五章关键部位施工方案施工组织以施工过程中的连续、平行、协调和均衡为基本原则,从低至高逐层统筹交叉施工,在施工工程中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合理而最低限度地配置施工现场,既保证施工生产的需要,又避免频繁调动;二是机械设备、工具、周转性消耗材料等尽量重复使用,以节约费用;三是杜绝因施工组织不当引起的停工、待料;四是合理减少临时设施和现场管理费用。

施工准备:工程施工前,首先对原始地貌进行勘查测量,沿煤矸石山边界埋设控制桩,并加以固定保护,根据设计要求,测量核实需要挖、填矸石部分的工程量,尽量做到挖填方量均衡,避免矸石方的二次倒运长运距运输,杜绝矸石的外运。

配备各种施工机械,并通过调试能够正常使用。

工程整体施工思路:经过现场实地放线测量,该矸石山的北侧所有设计坐标点均在煤气管道外侧(设计坐标点为底部毛石挡墙外边线),北侧坐标点应向内平移6M,进行底部毛石挡墙的施工工作,且对该部位挖填方量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

该矸石山的东侧北半部坐标点与现有建筑物相冲突,需向内平移8m方能满足现有建筑物的使用要求,该部位挖方量增大,其挖方可用于北侧底部毛石挡墙施工完毕后对挡墙内部进行回填。

东侧南半部及东南半部设计坐标点与现有建筑物互不矛盾,可依据设计坐标点位置进行底部毛石挡墙施工。

且该部位均为挖方施工段,下部毛石挡墙施工完成后,对上部矸石方在开挖过程中对周围建筑的保护起安全围护作用。

矸石山的西南侧及西侧为填方段,但由于底部挡墙从棚户区内穿过,最远处深入棚户区38M,最近处不低于7M,待棚户区搬迁工作完成后立即进行该部位底部毛石墙的施工工作。

山体整形工作先砌筑底部毛石后进行山体整形工作,施工应遵循挖方从高至低,填方从低至高依次施工合理调配,挖填均衡。

尽量减少二次搬运费,及超运距运输。

主要工作项目施工顺序:施工测量——北侧、东南侧底部毛石挡墙施工-----北侧永久性道路施工------山顶营造平台------西侧、西北侧底部毛石挡墙施工—----山体灭火-----山体整形------边坡覆土碾压------竖向水沟------环向水沟------马道面层------永久道路面层5.1矸石方的挖、运、碾压及覆土压实施工方法根据公司“诚实守信、优效至上、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企业发展指导方针,以安全保质量,以质量求效益的企业经营思路,在保证施工中各项工序安全的前提下,保证工程质量。

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保证工期的顺利完成。

根据本工程特点要保证本工程安全高效保质包期完成工程任务,务必解决两大影响工程质量及进度的问题,第一:避免边坡在开挖过程中的塌方问题,第二:保证边坡矸石方及覆盖黄土压实度问题.。

在工程开工前对现场原始地形地貌进行详尽的测量,绘制出原始地形地貌图,并与涉及施工图进行对比,计算出原始矸石山底部原始边界图、山顶标高与设计成型山底边界、顶部平台标高之间的相对关系。

在工程开工之前对现场原始地形地貌进行详尽的测量,绘制出原始地形地貌图,并与设计施工图进行对比,计算出原始矸石山底部边界、山顶标高与设计成型后的山地边界、顶部平台标高之间的相对关系。

根据测绘原始地形地貌图,依据设计要求,首先进行山底部边界范围内的场地进行平整,整出山底边界笼括线(包括汽车运输行驶道路)及设计要求的地面标高后,钉设底部挡墙防线控制桩,各控制桩点应采取措施保护起来。

将山顶依据设计要求的边坡进行场内矸石方的挖填平衡施工,在山体顶部修出一施工平台,降低山体顶底面高度差,以降低山体边坡滑坡发生的概率。

底上两面两部位整平工作可平行施工。

根据现场内钉设的设计要求山底边界控制桩,现场测量(或计算)出与自然边坡坡脚之间的距离,通过对该距离计算将出现两种边坡施工情况,现对不同情况的施工方法进一步说明。

第一种情况:设计要求的边界控制桩在自然边界之外,根据两者之间的距离,设计要求坡度,自然边坡坡度,平整后的顶底面高度差,计算出自然坡度面外的填方量,此种情况又分为全填段和半填段,全填段为设计要求的边坡坡度线均在自然边坡坡度线外,半填方段为下部某高度范围内设计要求边坡坡度线在自然坡度线以外,而上部设计要求边坡坡度线在自然边坡坡度线之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