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人员违规行为及处罚

管理人员违规行为及处罚

附件1:管理人员违规行为及处罚
第一条直接实施具体业务、管理违规行为的,按有关附件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条对金融法律法规、行业管理政策以及省联社的重要决定不传达、贯彻,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给予诫勉谈话、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记过至降职处罚。

第三条不服从组织调动、交流决定的,给予降职或撤职处罚。

第四条指使、胁迫下属从事违规行为的,给予扣减绩效工资,记过至降职;情节严重的,撤职处罚。

第五条违反决策程序,个人、少数人决定,超越权限决定人、财、物等重大事项,或擅自改变集体决定的,限期改正,给予诫勉谈话、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扣减绩效工资,记过至降职处罚。

第六条在审贷(授信)、财务、基建、大宗物品采购、关联交易、审计等专业委员会会议中违反议事规则的,限期改正,给予警告、记过处罚。

委员会成员可比照行社班子成员从轻或减轻处罚。

第七条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限期改正,给予诫勉谈话、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扣减绩效工资,调整岗位处罚。

(一)未实现“三道防线”、前中后台有效分离的;
(二)未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存在重大风险漏洞的;
(三)未按规定组织检查监督,管理混乱的;
(四)违规问责不力,违规问题较多,没有及时有效处理的。

第八条经营管理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限期改正,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扣减绩效工资,警告、记过处罚。

(一)未制定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或事件发生后处置不当的;
(二)在薪酬分配与评先评优中暗箱操作,侵害员工合法权益的。

第九条选拔任用干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限期改正,给予记过至降职;情节严重的,撤职处罚。

(一)擅自提高岗位职级待遇的;
(二)为他人提拔、调动施加不正当影响的;
(三)收受或给予他人财物及其他利益的;
(四)个人决定干部任免,或个人、少数人改变集体干部任免决定的;
(五)临时动议决定干部任免,或未按照规定召开会议讨论决定干部任免的;
(六)滥设职位提拔干部,或在本人工作调动、机构变动时突击提拔干部的;
(七)违规提拔或暗示、授意提拔本人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及其他关系人的;
(八)用人失察失误、任用“带病”人员的。

第十条未按规定设立、撤并机构、升(降)机构级别、变更机构名称或地址,或应报告未报告的,给予诫勉谈话、通报批评,警告、记过处罚。

第十一条未按规定履行高管外出请假、报告手续的,给予诫勉谈话、通报批评,警告处罚。

第十二条审计管理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限期改正,给予诫勉谈话;情节较重的,警告、记过处罚。

(一)未按规定配备审计人员,提供保障机制,造成不良后果的;
(二)对审计报告合理意见或建议不采纳,不执行的;
(三)抵制、阻挠外部和上级审计,隐瞒事实、掩盖问题的。

第十三条违规为亲属提供便利,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诫勉谈话、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警告至降职;情节严重的,撤职处罚。

(一)本人的配偶、子女及其他特定关系人,在本行社的关联企业、与本行社有业务关系企业投资入股的;
(二)将本行社资产委托、租赁、承包给配偶、子女及其他特定关系人经营的;
(三)利用职权为配偶、子女及其他特定关系人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提供便利条件的;
(四)利用职权相互为对方及其配偶、子女和其他特定关系人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提供便利条件的;
(五)本人的配偶、子女及其他特定关系人投资或经营的企业,与本行社或有出资关系的企业发生可能侵害公共利益、本行社利益的经济业务往来的;
(六)违反规定,徇私向亲属、朋友及其他特定关系人发放贷款或提供担保的;
(七)默许、纵容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本人的职权和地位从事可能造成不良影响活动的;
(八)利用职务之便,为照顾配偶、子女及其他特定关系人的利益而延误或放弃有利于本行社商业机会的;
(九)按照规定应当实行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而没有回避的;
(十)利用本行社的内幕消息、商业秘密以及本行社的知识产权、业务渠道等无形资产或资源,为本人或配偶、子女及其他特定关系人谋取利益的;
第十四条有下列循私舞弊行为之一的,给予诫勉谈话、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警告至降职处罚;情节严重的,扣减绩效工资,撤职、开除处罚。

(一)个人从事营利性经营和有偿中介活动,或在本行社的同类经营企业、关联企业和与本行社有业务关系的企业投资入股的;
(二)在职或离职后两年内接受、索取本行社的关联企业、与本行社有业务关系的企业以及管理和服务对象提供的物质性利益或其他便利的;
(三)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向请托人购买或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向请托人出售房屋、汽车等物品,以及以其他交易形式非法收受请托人财物的;
(四)委托他人投资证券、期货或以其他委托理财名义,未实际出资而获取收益,或虽然实际出资,但获取收益明显高于出资应得收益的;
(六)未经批准兼任本行社所出资企业或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介机构的领导职务,或虽经批准兼职,但擅自领取薪酬及其他收入的;
(七)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贪污、挪用、侵占本行社或客户资金的;
(八)将本行社经济往来中的折扣费、中介费、佣金、礼金,以及因本行社行为受到有关部门和单位奖励的财物等据为己有或私分的;
(九)违反规定,擅自将公款、公物借给他人的。

第十五条作风建设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诫勉谈话、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警告至降职处罚。

(一)职务消费中大吃大喝、奢侈浪费,用公款支付与公务活动无关费用,或在本系统内部进行相互宴请或赠送礼品的;
(二)借考察、学习、培训、研讨、参展等名义用公款变相出国(境)旅游的;
(三)违反规定,超标准购买或更换小汽车、装修办公室、添置高档办公设备等;
(四)个人使用的住房、设备等单位固定资产,在岗位变更或调离后未移交或拒不归还的。

第十六条对抵制和报告其违规行为的工作人员打击报复的,给予警告至降职处罚。

第十七条领导不力、管理不严,导致案件发生的,按以下情形分别处罚。

(一)涉案金额在50万元以下的,给予案发层级机构主要负责人警告处罚、分管负责人记过处罚;
(二)涉案金额在50万元(含)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给予案发层级机构主要负责人记过处罚、分管负责人降职处罚;
(三)涉案金额在100万元(含)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给予案发层级机构主要负责人记大过以上处罚、分管负责人撤职以上处罚、相关负责人记过以上处罚。

(四)发生重大、恶性案件的,给予案发层级机构主要负责人及其上一级机构分管负责人降职以上处罚,给予案发层级机构分管负责人及其上一级机构涉案条线部门负责人撤职以上处罚,给予案发层级机构相关负责人记过以上处罚。

第十八条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重大、恶性案件。

(一)涉案金额在1000万元(含)以上的;
(二)性质恶劣,造成挤兑、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等重大社会不良影响的;
(三)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认定的其他属于重大、恶性的案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