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仰的力量__纪录片《信仰》_观后感

信仰的力量__纪录片《信仰》_观后感

信仰的力量
——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为庆祝建党91周年,展示各个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品质、
理想信念和传奇故事,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
分“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3集,以党的90多年
历程为背景,采用“大背景、小细节”的表现手法,通过讲述革命、建
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
人的核心价值观。90多年来,正是一代又一代信念如铁、百折不挠
的优秀儿女忠诚践行党的宗旨,勇立时代潮头,植根中国大地,与人
民心连心,为旗帜添风采,我们党和她所领导的民族伟业才能于艰苦
卓绝中砥砺奋进,于风云变幻中风光无限。诠释了中国人是如何选择
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如何坚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
胜利。
这部纪录片让我重新认识了我们伟大的党,以及那始终引导我们
坚定不移的信仰。1920年,《共产党宣言》创造了共产党信仰的起点。
1992
年,邓小平曾经回忆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共

产党ABC》,正是以《共产党宣言》为起点,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
不停的追寻,坚守自己的信仰,发挥了他永恒的魅力。

有了信仰,还要坚守,正是有无数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坚
守自己的信仰,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聆听着片中的入党誓词,再
次心潮澎湃,历经各种时期,党的誓词也在不断修改,但毛泽东主席
添加的“永不叛党”一句从未更改。绝大多数共产党人在用生命捍卫
自己的信仰。方志敏曾写过:死,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不能动摇我
们的信仰。他在《可爱的中国》一书中说道:中国一定有个可爱的光
明的前途。正是由于像他这样对信仰的坚守,他心中的光明前途现在
已经出现。当然,不是所有的共产党人都能坚守自己的信仰,像陈公
博、张国焘等人,他们终将被历史所唾弃。

中国共产党创造历史奇迹靠的是什么?就是信仰。湘江战役陈树
湘断肠而死,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陈毅的“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表达了对信仰的忠诚,张思德的为人民服务,刘胡
兰的“怕死不是共产党员”,无不是对信仰的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
利益奋斗的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从苏维埃到民族解放,从新中国到五星红旗,无数革命先烈前赴
后继去实践自己的信仰,共同的信仰让人们凝聚起来,为信仰而奋斗,
就是为未来而奋斗。

在观看《信仰》中我体会到,作为一个社会人,是追求理想,还
是追求名利,结果会大不相同。追求理想的是奋发向上的过程,也是
升华人生的过程。如果追逐个人名利,那么追到了也不会满足,追不
到则会失望痛苦。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开始
时工作很不错并且很有成绩的干部,后来却堕落成人民的罪人,究其
原因根子就是在信仰上出了问题。没有信仰,就经不起失败的考验,
就不会有矢志不渝的追求,人活得就欠高尚。那么,自己又如何坚定
信仰呢?

我认为应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教育科学,学习业务知识,不
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把理想信念融入到平凡的工作
中,重要的是行动和实干,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人活着要
有目标,有了目标,才会有奋斗的激情。德才兼备,注意为人师表,
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知识渊博、懂得教
育规律的教育工作者。忠诚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责
任感,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对学生全面负责,对全体学生负责,爱生
育人。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也是学生思想品格的引路人。
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努力完成教学任
务。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
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扎扎实实地完成教学要求。勇于改革,
锐意进取,积极进行各种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
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开拓前进,不断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服从分
配,团结同事,互教互学,坚持正义,少说空话废话,多干实事正事。
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文化修养。任劳任
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的
言行,努力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创先争优,为党的事业奋斗终
身。

我深信,在信仰的照亮下,在旗帜的指引下,我们将走向更加美
好的明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