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基础知识语用题练习1、关于汉字的构成,前人有“六书”之说。
现代学者认为,“六书”的前四种是构字方法。
请写出下列四组汉字相对应的构字法。
(4分)(1)比、休、从构字法:(2)日、井、网构字法:(3)泥、村、腐构字法:(4)末、上、刃构字法:2、对联是中国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内容包罗万象。
试写出下列对联涉及的历史名人。
(5分)(1)鹿野舟沉王业兆;鸿门玉碎霸图空(2)身入狼邦,壮志匹夫生死外;心存燕国,萧寒易水古今流(3)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忧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4)呐喊如狂人,为国为己;华盖有彷徨,导民中流(5)定六艺于杏坛,绍虞夏商周之统;藏诸经于鲁壁,开关闽濂洛之传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然已是秋天,可在广东北部的连平县与龙川县之间的大山里,依然是夏日里的温度和湿度,风华正茂....的景色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B.劫匪闻风仓皇出逃,并在逃跑过程中先后抢劫了一辆宝马和一辆马自达,警察紧追不舍,劫匪图穷匕见....,跳入齐颈深的迈阿密河。
C.碧波荡漾,画士“地滑过湖面,杨柳青青,三两黄鹂歌唱于枝头。
初到江南的诗人看到如此美景,不假思索....,脱口吟成一首七绝。
D.到了街上,妈妈给儿子选了一双二百多块钱的鞋,儿子勉强说行,其实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他是想去专卖店买一双上档次的鞋。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A、词根据字数多少,一般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是长调。
B.《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春秋三传”指《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C.《史记》是纪传体通史,包含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130篇,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论语》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共20篇,以语录体为主,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也是儒家“六经”之一。
5、在下面文字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使分句前后的内容、句式对应。
要求:引用的诗句从《沁园春长沙》中选取。
诗词,如一朵风中的百合,柔弱动人:如一声冲霄清吟,激越豪迈。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让我们感受到了李清照的凄美哀怨;。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6分)对荆轲的评价,①。
苏洵非议荆轲之行为“始速祸焉”。
鲍彪说“轲不足道也”。
朱熹认为“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
②,第一个是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结尾说:“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左思称颂他“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陶潜说他“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评者大都认为,荆轲③,但他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在国家多事之秋挺身而出、不避艰险的精神和气概还是值得称道的。
7、下面是《鸿门宴》《烛之武退秦师》中有关人物的对联,请将下面提供的词语或短语巧妙组合,补全对联的内容。
(6分)【供选内容】助、沛公、张留侯、纾国难、献佳计、力挽狂澜、绝地逃生、三寸巧舌(1)上联:樊参乘置严辞,破霸王鸿门险宴下联:(2)上联:下联:一番善辩,情荡衷肠罢干戈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谷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姓,氏:上古社会既有姓也有氏,姓是部落的族号,氏是姓的分支。
B. 郡:古代行政区域名。
秦初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桂林、南海、象郡是岭南地区设立的三郡。
C.高帝:即汉高祖刘邦的尊号。
尊号是指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等。
D.剖符: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王处,一授诸侯或功臣。
9、结合《鸿门宴》的内容,根据语境补写下面语段中的句子。
要求:参考语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结构补写,所写句子能使语段意思完整,逻辑严密,字数可略有增减。
(5分)《鸿门宴》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例如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虑;①。
②;刘邦则善于采纳意见能随机应变。
项羽任人唯亲,谋臣不能施其谋,将士不能效其力;③。
项羽养奸贻害,又自绝敌营内应;刘邦则有奸必肃,又能争取敌营的人为自己效劳。
这样的对比、映衬,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并揭示了刘胜项败的必然趋势。
10、下列文化常识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晋侯”“秦伯”中的“侯”与“伯”都是爵位,按周代制度,爵位分为王、公、侯、伯、子五等爵。
B.“为变徵之声”,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C.箕踞: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D.古代室内的座次排序:面东背西是最尊之位,其次是面南背北之位,再其次是面北背南之位,最卑之位是面西背东的席位。
11.下列对相关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鸿门宴》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左传》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它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D.《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
《战国策)由汉代刘向编订,共33篇,它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12.下列文化常识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 季父,叔父。
古时称兄弟的排行为伯、仲、叔、季,年龄最小的叔父称季父。
B.为寿,祝颂之辞。
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
C.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诸侯死叫“卒”,大夫死叫“不禄”。
D.谥,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
13.下面诗句都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
请将这七句诗对应的节日分别填入横线处(6分)①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暗渡。
②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③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④樱桃桑葚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⑤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⑥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苿萸随众人。
⑦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6分)陶渊明不仅是诗人,也是思想家。
沈德潜说诗“贵在理趣”,①。
但他的诗不是从抽象的哲理出发,②将生活中的感受升华为哲理,又将这哲理连同生活的露水和芬芳一起诉诸诗的形象和语言。
所以③,又有诗人的情趣,隽永厚朴,耐人寻味。
15.下面是一段介绍王羲之书法的文字,请用比较整齐的语句(如排比)概括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主要贡献。
要求:①符合原意。
②不超过30字。
(4分) 在书法史上,王羲之是一位富有革新精神的大书法家。
他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楷书学钟繇,在书法上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中晚年时,他不满当时用笔滞重,结体稚拙的局面,锐意改革,书风大变。
他对楷书的结构、点画等加以变革,使楷书趋于匀称俊俏,挺拔多姿;他开创了今草,其草书用笔多变,流畅而富有韵致,比起前人有了质的飞跃;他的行书婉转灵动,俊逸妍美,从此行书取得了与篆楷草并列的地位。
16.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6分)李太白的诗飘逸又豪放,既能写出“浮云游子意”,也能写出“天生我材必有用”。
材料:白乐天李义山周豫才夕阳无限好荷戟独仿徨田家少闲月深沉又激愤幽怨又朦胧平实又畅达在天愿作比翼鸟横眉冷对千夫指春蚕到死丝方尽参考答案:1、(1)会意(2)象形(3)形声(4)指事2、(1)项羽(2)荆轲(3)司马迁(4)鲁迅(5)孔子3、C A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用错对象。
B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露出来了。
望文生义。
C不假思索:用不着想。
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使用正确。
D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或行动虽然表面上另有明目,其真实意图却在于对某人某事进行威胁或攻击。
不合语境。
4、D 儒家“六经”是《诗》、《书》、《礼》、《乐》、《易》、《春秋》,不包括《论语》。
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让我们体会到了毛泽东的远大志向。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让我们领略到了毛泽东的昂扬自信。
6、①历来见仁见智②但肯定荆轲的人也很多③虽有不足之处7、(1)张留侯献佳计,助沛公绝地逃生(2)三寸巧舌,力挽狂澜纾国难8、C “尊号”应为谥号。
9、①刘邦在劣势下忍辱负重,有远见卓识②项羽刚愎自用,拙于应变③刘邦知人善任,谋士能从容定计,将士能临危受命10、 A “爵位分为王、公、侯、伯、子五等爵”错,应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
11、D “它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错,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
12、C 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
13、①七夕②中秋节③元宵节④端午节⑤新年⑥重阳节⑦清明节(每答对一处给1分)14、①陶诗便是最富于理趣的(或:陶渊明便是最看重理趣的);②而是从具体的生活出发;③所以他的诗既有哲人的智慧(主语必须是“他的诗”)(6分,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15、王羲之变革了楷书,发展了草书,确立了行书的地位。
(4分,概括文意2分,句子形式2分)16、白乐天的诗平实又畅达,既能写出“田家少闲月”,也能写出“在天愿作比翼鸟”。
李义山的诗幽怨又朦胧,既能写出“夕阳无限好”,也能写出“春蚕到死丝方尽”。
周豫才的诗深沉又激愤,既能写出“荷戟独彷徨”,也能写出“横眉冷对千夫指”。
(6分,每一句2分。
注意内容和形式。
三句顺序可不分先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