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事诉讼法1

民事诉讼法1

·本讲稿12年9月使用课外阅读:中国民事程序法律网/html/xjdt/5277.shtml课前思考:假如某个案件处理中,裁判是公正的,但程序有问题,后果是什么?友情提示:根据2012 年8 月31 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本决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为学习方便,请大家尽量购买法规修改后新出版的教材第一章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第一节民事纠纷1解决机制一、民事纠纷的概念1、概念:也叫民事争议,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纠纷2、特征:它发生在平等主体之间;它以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内容;它的解决具有可处分性3、分类:财产权益方面的民事争议;人身权益方面的民事争议民事案件具体类型(最高人民法院11年规定的424种案由):1、人格权纠纷2、婚姻家庭继承纠纷3、物权纠纷4、合同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纠纷5、知识产权与竞争纠纷6、劳动争议、人事争议纠纷7、海事海商纠纷8、与公司、证券、保险、票据等有关的民事纠纷9、侵权责任纠纷10、适用特殊程序案件二、民事争议的解决机制1.自力救济(自决与和解)早期:丛林规则2.社会救济(仲裁与调解)ADR的涵义:即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 ,意为代替性纠纷解决方式(当前世界各国通用的ADR直译),或称为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原指各种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的总称,现在已引申为对民事诉讼制度以外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或机制的总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2011年1月1日施行)1纠纷:所谓纠纷是有限的利益在社会主体间分配时,因出现不公平或不合理而产生的一种对立不和谐状态。

见常怡主编《民事诉讼法》(法学研究生精品教材)第3页,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出版全国人民调解组织发展到81.8万多个,其中村(居)调委会67.7万个,乡镇(街道)调委会4.2万个,企(事)业单位调解组织6.8万个,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3.1万多个。

据统计,各级人民调解组织过去5年共调解各类民间纠纷3400多万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6%《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1995年9月1日起施行)3.公力救济(诉讼)思考:民事仲裁与民事诉讼的区别?第二节民事诉讼一、民事诉讼的概念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二、民事诉讼的目的1、涵义:国家设立民事诉讼制度所期望达到的目标或结果2、主要观点:权利保护说、纠纷解决说、程序保障说3、意义:基于不同的目的论观点,会有不同的民事诉讼制度设计。

如纠纷解决说相对于私法秩序维持说比较重视当事人的和解程序保障说与权力保护说对程序公正的意义认识不一三、民事诉讼的基本模式1、所谓民事诉讼模式,也称为民事诉讼结构,是指以一定的国情为背景,通过在法院和当事人之间分配诉讼权利与义务而形成的法院与当事人之间不同的诉讼地位和相互关系。

2、民事诉讼模式的划分及其根据当事人主义模式和职权主义模式划分根据:在诉讼程序的启动和继续、裁判的对象、证据资料的来源等三个方面,是尊重和强调当事人的作用还是尊重和强调法院的职权作用。

作为法院判决基础的诉讼资料及证据资料的收集:当事人为主导——辩论主义法院为主导———职权探知主义程序的运作(启动、继续):当事人为主导——当事人进行主义法院为主导———职权进行主义3、对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评价与完善第三节民事诉讼法一、概念及相关法规:1、概念:民事诉讼法是规定人民法院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中所进行的诉讼活动以及由此发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广义和狭义之别,部门法、基本法、程序法。

2、相关重要法规及司法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全国人大通过,1991年4月9日生效,08年4月1日实施第一次修改后的法律;2013年1月1日实施第二次修改后的法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2002年4月1日实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2003年12月1日施行)●国务院《诉讼费用交纳办法》(07年4月1日施行)二、民事诉讼法的效力1、对事效力:法院主管民事案件的范围(财产、人身、知识产权、劳动等)2、对人的效力:凡在我国领域内进行诉讼的当事人(享有外交豁免权的外国人按我国有关法律和缔结的国际条约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3、空间效力:凡在中国领域内进行诉讼,必须遵守本法4、时间效力:生效时间(91年4月9日),第二次修改后的法律在2013年1月1日生效。

无论审理民诉法生效前的案件还是审理民诉法生效后的案件,人民法院都适用新生效的民诉法三、民事诉讼法与相邻法律部门的关系1、与民事实体法的关系2、与刑事诉讼法的关系辛普森案件:95年,克林顿总统在判决后的当天即向全国发表讲话,称美国的司法制度也许会有缺陷,但我们都尊重这种法治传统,既然陪审团作出了这一判决,大家都应遵守之,保持冷静。

他在两天以后也警告说,辛普森被判无罪可能会造成新的种族分裂。

3、与行政诉讼法的关系某市卫生局在盖办公大楼时,由于设计上的原因,距离居民王小武用于经营饮食店的私房太近,使王小武私房的采光受到很大影响,王小武向卫生局多次交涉无果,故准备向法院提起起诉,王小武考虑到卫生局对其饮食卫生的管理职能,不知是该提起行政诉讼还是民事诉讼?4、于破产法的关系5、与人民调解法、仲裁法关系第三节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一、概念:民事诉讼法律、法规所调整的人民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存在的以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为内容的具体社会关系(审判法律关系、争讼法律关系)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学说(自学)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要素(一)、主体:1. 人民法院2. 人民检察院3. 诉讼参加人(当事人、诉讼代理人)4. 其它诉讼参与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二)、内容(主体不同、内容不同)人民法院:审理和裁判•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权(检察建议、抗诉)•当事人:委托代理人、申请回避、上诉、反诉;遵守法庭秩序、履行生效判决裁定和调解协议等•诉讼代理人、其他诉讼参与人(三)、客体:主体诉讼权利和义务指向的对象人民法院和当事人:案件的客观事实和实体权利请求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生效的裁判认定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人民法院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案件的客观事实当事人之间:诉讼请求和理由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案件的客观事实第二章诉和诉权第一节民事之诉一、诉的含义与构成要素1、含义:是指特定原告对特定被告、向法院提出的审判特定的实体主张的请求。

如请求判决被告给付某物;请求判决与被告离婚2、诉的构成要素●诉的主体:原告和被告●诉的客体:包括诉讼标的和诉讼请求。

●诉的原因:指案件的实体事实,包括民事法律事实和民事纠纷事实根据展示一份离婚诉状来说明上述要素二、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1、诉讼标的:是指当事人之间争议的请求法院审判的民事实体法律关系。

理论上有不同观点,学者之间分歧很大。

2、诉讼请求:原告提出的具体实体请求例:甲打伤乙,乙向法院提起侵权损害赔偿之诉,请求法院判决甲赔偿医疗费1万元,精神损害费5000元诉讼标的:甲乙之间存在的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关系(或乙所享有的请求甲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请求权)诉讼请求:要求甲赔偿医疗费1万元,精神损害费5000元三、诉的类型与识别(一)、类型:原告请求法院给予保护的具体形式1、给付之诉:原告请求被告履行一定给付义务之诉。

包括金钱给付、物之给付和行为给付(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2、确认之诉:指原告请求法院确认其主张的民事法律关系或民事权益是否存在或是否有效之诉。

3、形成之诉(或变更之诉):原告利用法院判决变动已成立或既存的民事法律关系或民事权益之诉。

(二)、诉的识别:判断一“诉”与他“诉”是否属于同一个诉。

一般情况下,诉的要素的其中之一发生变化就有可能变成另一个诉1、主体不同,包括任一主体不同和原被告在他诉中互换地位,如本诉和反诉。

2、诉讼标的不同●诉的类型不同:请求确认收养关系改为请求给付赡养费●诉的类型相同:甲对乙同时提起返还借款之诉和货款之诉;或甲请求乙返还甲物变更为返还乙物3、诉讼标的相同,但具体事实不同A以B有赌博恶习为由起诉离婚,败诉后又以有家庭暴力为由起诉离婚,法院是否应受理后诉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原告撤诉或者人民法院按撤诉处理的离婚案件、判决或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6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理。

四、诉的合并与诉的变更1、诉的合并:●诉讼主观合并:如必要共同诉讼在继承遗产的诉讼中,部分继承人起诉的,人民法院应通知其他继承人作为共同原告参加诉讼;被通知的继承人不愿意参加诉讼又未明确表示放弃实体权利的,人民法院仍应把其列为共同原告。

●客观合并:同一诉讼程序中,同一原告对同一被告提出两个以上诉讼标的,受诉法院都有管辖权。

客观合并理论上包括:单纯合并:原告对被告同时提起给付货款之诉与借款之诉预备合并:原告提起主位之诉同时提起或追加备位之诉。

主位之诉胜诉则备位之诉无须审判。

婚姻法解释二第七条人民法院就同一婚姻关系分别受理了离婚和申请宣告婚姻无效案件的,对于离婚案件的审理,应当待申请宣告婚姻无效案件作出判决后进行。

前款所指的婚姻关系被宣告无效后,涉及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的,应当继续审理。

选择合并:原告提出两个以上的诉,任一获胜即达到目的。

我国只能选其一,如违约之诉与侵权之诉竞合的情形。

●主客观合并:普通共同诉讼,如甲乙作为承租人被丙(出租人)房子天花板砸伤2、诉的变更:包括主观变更(当事人变更)和客观变更(新的诉讼标的替代原诉的诉讼标的):如在诉讼中,放弃请求支付房租,而要求解除租赁合同请求权竞合与诉的变更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条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合同法》司法解释一第三十条债权人依照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起诉时作出选择后,在一审开庭以前又变更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

第二节反诉一、反诉的含义:反诉是指在本诉的诉讼程序中,本诉的被告以本诉的原告为被告,提起的与本诉相关的诉。

二、反诉的成立条件1、由本诉的被告向本诉的原告提出2、反诉应当在本诉的进行中提出(最高法院《证据规定》34条:反诉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3、反诉与本诉必须适用同一种诉讼程序4、反诉与本诉在诉讼标的、诉讼请求或案件事实方面存在着法律上的牵连关系(体现为相互冲突和抵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