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菌换药术操作评分标准

无菌换药术操作评分标准

无菌换药术
【适应证】
1.术后无菌伤口,如无特殊反应,3~5天后第一次换药。

2.感染伤口,分泌物较多,每天换药1次。

3.新鲜肉芽创面,隔1~2天换药1次。

4.严重感染或置引流的伤口及粪瘘等,应根据引流量的多少决定换药的次数。

5.烟卷引流伤口,每日换药1~2次,并在术后12~24小时转动烟卷,并适时拔除引流;橡皮膜引流,常在术后48小时拔除。

6.橡皮管引流伤口2~3天换药,引流3~7天更换或拔除。

【准备工作】1.换药前半小时内不要扫地,避免室内尘土飞扬;了解病人的伤口情况;穿工作服,戴好帽子、口罩,洗手。

2.物品准备:无菌治疗碗两个,盛无菌敷料;弯盘1个(放污染敷料),【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镊子2把,剪刀1把,备酒精棉球、干棉球、纱布、引流条、盐水、碘伏棉球、胶布等。

3.让病人采取舒适的卧位或坐位,利于暴露创口,冬天应注意保暖。

【操作步骤】
1.用手取外层敷料(勿用镊子),再用镊子取下内层敷料及外引流物;与伤口粘着的最里层敷料,应先用盐水湿润后再揭去,以免损伤肉芽组织或引起创面出血。

2.用两把镊子清洁伤口,一把镊子接触伤口,另一把镊子接触敷
料作为传递。

用碘伏或酒精消毒伤口周围的皮肤。

用盐水棉球清洗创面,轻沾吸去分泌物或脓液,由内向外,注意移除创口内异物、线头、死骨及腐肉等。

棉球一面用后,可翻过来用另一面,然后弃去。

不得用擦洗过创面周围皮肤的棉球沾洗创面。

严格防止将纱布、棉球遗留在伤口内。

在换药过程中,假如需用两把镊子(或钳子)协同把沾有过多盐水或药液的棉球拧干一些时,必须使相对干净侧(左手)镊子位置向上,而使接触伤口侧(右手)镊子位置在下,以免污染。

3.分沁物较多且创面较深时,宜用生理盐水冲洗,如坏死组织较多可用消毒溶液(如优锁)冲洗。

如需放置引流,应先用探针或镊子探测创腔方向、深浅和范围,然后再用探针或镊子送入油纱布或引流条,或浸过雷夫努尔药液的纱布引流条,但不能塞得太紧。

4.高出皮肤或不健康的肉芽组织,可用剪刀剪平,或先用硝酸银棒烧灼,再用生理盐水中和;或先用纯石炭酸腐蚀,再用75%的酒精中和;肉芽组织有较明显水肿时,可用高渗盐水湿敷。

5.一般无严重感染的平整创面,用凡士林纱布敷盖即可。

感染严重的伤口,可用%新洁尔灭,%醋酸洗必泰等洗涤或湿敷,亦可用黄连软膏,去腐生肌散等中药外敷。

化脓伤口可用优锁溶液洗涤或湿敷。

特异感染,可用%高锰酸钾湿敷。

6.最后,覆盖无菌纱布(一般为8层),用胶布或绷带固定。

【注意事项】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

如换药者已接触伤口绷带和敷料,不应再接触换药车或无菌换药碗(盒)。

需要物件时可由护士供给或自己
洗手后再取。

各种无菌棉球、敷料从容器中取出后,不得放入原容器内。

污染的敷料立即放入污物盘或污物桶内。

其他物品放回指定位置。

1.操作轻柔,保护健康组织。

换药后认真洗手。

2.先换清洁的创面,再换感染轻微的创口,最后换感染严重的创口,或特异性感染的创口。

3.气性坏疽、破伤风、溶血性链球菌及绿脓杆菌等感染伤口,必须严格执行床边隔离制度。

污染的敷料需及时焚毁,使用的器械应单独加倍时间消毒灭菌。

4.伤口长期不愈者,应检查原因,排除异物存留、结核菌感染、引流不畅以及线头、死骨、弹片等,并核对引流物的数目是否正确。

【评分标准】
项目总分内容要求分值实得分扣分原因
用物 10 换药包、线剪、生理盐水、碘伏棉球、75%酒精、胶布、必要时备绷带
10
准备 20 向患者说明目的及可能引起的感觉
取得合作
5 换药时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含取无
菌物品方法)
5 多个病人换药时先换清洁伤口,后
换感染伤口
5 体位:原则上应能充分暴露创面,
取坐位、卧位、侧卧位
5
操作
程序与步骤50
术者洗手,戴口罩、帽子 5
嘱患者取适当体位,取下伤口原有
的敷料,外层敷料可用手取下,内
层敷料应用镊子除去
5
创面清洁,消毒的处理原则:
1. 对清洁伤口先用%碘伏棉球由里
向外消毒3-5cm
2. 对感染伤口则用%碘伏棉球由外
向里消毒皮肤,继之用生理盐水小
棉球清除创面脓液,最后用%碘伏棉
球消毒伤口周围皮肤
25
伤口处理完后用纱布覆盖,并胶布
固定
5
更换下来的敷料集中放于弯盘内,
倒入污桶
5
术后严密观察并做好记录
整理用物,
5
提问10 10
总分 1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