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脚本设计精编版
教学过程
项目
内 容
音乐
字幕
ppt画面
视频
时间
1、片头
1、配合轻松的音乐逐步进入微课.
2、呈现微课的名称“振动与声音”,并表明该微课来源于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背景音乐音乐
第1
至3
张PPT
20秒
2、字幕呈现
通过字幕向学生表明视频中实验的真实性
字幕展示:
All of the experiments in this video are real
微课脚本设计
微课脚本设计
所属学科
初中物理
微课名称
振动与声音
知识点
振动是产生声音的原因
知识点来源
√学科:八年级:人教版教材:2章:1节
□不是教学教材知识,自定义:
摄录模式
□拍摄式 □录屏式 □软件合成式
√混合制作式
□其他
微课类型
□讲授型√导入型□启发型 □示范型 □复习型 □实验型 □表演型 □自主学习型 □知识拓展型 □探究学习型 □习题型 □其他
本视频中所有的实验都是真实的!
配音
视频第23至30秒
7秒
3、视频淡入
视频逐步淡入,展示实验器材。并配以字幕进行解释。
字幕展示:
在音响面板上均匀的撒上食盐颗粒!
配音
视频第30至40秒
10秒
4、内容铺垫
字幕展示:音响的振动产生美妙的音乐!
配音
视频第46至53秒
7秒
5、内容解释
字幕展示:音响带动食盐颗粒的振动,产生美妙的图案。
12秒
8、设计疑问
学生能观察到美妙的振动产生悦耳的音乐,此时抛出疑问,噪音产生的振动图案会是怎么样的。
字幕解释:噪音能产生这么美丽的水纹吗?
配音
视频第136至144秒
18秒
9、观看感受
本视频其余时间由学生自由观看,从中感受到振动与声音的关系。
十、结尾
(5秒以内)
版权标注
视频第274至280秒
6秒
适用对象
幼儿:□小小班 □小班 □中版 □大班 □其他
小学:□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中:□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其他
设计思路
课堂的导入讲究短小精妙。短小指的是时间,一趟45分钟的课,导入时间必须控制在5分钟以内。精妙指的是导入的素材精心挑选,巧妙的即将要呈现的知识点紧密相承。让学生在导入过程结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集中注意力完成课堂的学习。本微课作为“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堂教学的导入,时间控制在4分40秒。通过初中生喜欢的摇滚配音中乐器的特写,来展示“振动”与“声音”的关系。
配音
视频第59至70秒
11秒
6、知识拓展
字幕展示:声音在水面(二维平面)上的传播。
配音
视频第80至90秒
10秒
7、微课核心部分பைடு நூலகம்
本处为整个微课的核心部分,学生通过微课中视频镜头的特写,感受到振动产生声音。并且还明白产生动听的音乐来自于美妙的振动形式。
字幕解释:让我们“看见”声音的美!
配音
视频第114至12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