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设备的预防性维护教学文案

生产设备的预防性维护教学文案

设备预防性维护设备预防性维护(设备部)随着生产设备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工作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越是先进的设备,维护工作难度越大,对维护人员技术水平的要求越高。

而一味的依赖专业维护人员进行设备维护,使得很多繁杂、重复的工作占用了很大部分的精力,使很多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如设备的检查、校准、改进等)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实施。

在生产中由于操作工人不熟悉设备性能和机能,由此产生的误操作或不能及时发现设备故障隐患等,造成设备维护成本也不断升高,同时导致了设备停机率高,生产效率低。

因此设备维修人员和设备操作人员共同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是提高设备开机完好率,运行完好率的有效办法。

预防性维护的概念是指为了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避免减少设备故障而进行的计划内维护。

预防性维护的目的在于将设备的故障率和实际折旧率降至最低,而将整个设备使用周期中设备的可用性和可靠性增至最高。

具体的预防性维护工作是根据设备维护手册和设备预防性维护时间表来实现的。

1. 预防维护项目分类设备的预防维护可分为开机前点检、运行中点检、周期性点检三种情况。

1.1 开机前点检就是确认设备是否具备开机的条件。

1.2 运行中点检是确认设备运行的状态、参数是否良好。

1.3 周期性点检是指停机后定期对设备进行的检查和维护工作。

2. 预防维护的内容设备预防维护的内容主要是严格遵守设备操作维护SOP的相关规定,经常注意设备的运行状况,按规定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等维护作业。

生产车间的设备预防维护主要由生产车间维修人员和设备操作人员来承担,公用设施、设备的预防性维护由设备部下辖辅助班承担。

在日常工作中,设备操作人员和设备维修人员应进行下列检查工作。

2.1 设备能否确保完成生产定额,达到相应的技术性能要求。

2.2 设备能否满足产品生产的质量要求。

2.3 在操作或运行中设备是否正常可靠,机械、电气、传动机构是否有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2.4 设备运行中是否有漏油、噪声、振动、温度升高、冒烟、气味异常等现象。

2.5 有无降低设备寿命等隐患。

通过设备操作人员的注意和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消除设备隐患,防止设备机械和电气发生故障而引发突发性事故。

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修理或改进意见。

3. 设备预防维护日常工作内容3.1 设备调整。

对设备机械上局部零部件进行小的调整,如电机传动皮带的张力调整、机械传动的配合等调整。

3.2 设备保养。

按规定添加和更换润滑油、设备清洁、更换易损件等。

3.3 运行维修。

指不影响或对设备影响很小的运行时的维修。

如更换设备的信号指示灯等。

3.4 定期检修。

有计划的定期停工检修,包括设备小修、中修和大修。

3.5 零时停工检修。

计划外的意外停工修理,在设备发生突发故障或意外事故后不得不停工的检修。

4. 设备预防维护的重点设备预防维护的主要目的是使设备经常保持整齐、清洁、润滑、安全,以保证设备的使用性能和延长修理间隔期,其重点是润滑、清洁、和防泄漏。

4.1 设备的润滑管理。

依据公司的润滑油管理规定和设备润滑保养计划,设备操作和维修人员认真执行润滑“五定”要求(即定点、定质、定量、定期、定人),能有效地减少设备运行的摩擦阻力和磨损,保护金属表面,使之不锈蚀、不损伤。

这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延长使用寿命、提高设备效率和工作精度的必要措施。

4.2 设备清洁。

设备操作和维修人员认真执行各设备的清洁SOP,保持设备清洁、整齐、有序。

4.3 防泄漏。

防泄漏也是设备预防维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设备操作和维修人员须认真处理和防止设备的跑、冒、滴、漏,这是一切设备维护保养的共同要求。

5. 设备预防维护的程序生产车间设备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设备操作SOP,设备清洁、维护保养实行谁操作谁负责的岗位负责制,做到每台设备及附属管线、仪表、阀门都由操作人员专人维护保养。

并填写由公司制定发放的《主要设备清洁、维护保养记录》《主要设备使用记录》,由设备主管每月进行监督检查。

每月前3个工作日生产车间将上月记录集中后交由设备部保存。

5.1 生产车间全体设备操作人员必须对设备做到:清洁、润滑、紧固、调整、监护等日常维护保养,贯彻全员参与设备管理的方针。

5.2 搞好设备及环境的卫生,做到:清洁无死角、设备见本色、门窗玻璃净。

物料、工器具摆放整齐、有序,做到文明生产。

5.3 生产车间设备操作人员在设备操作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或自己不能处理的问题时,应及时上报设备部门维修,确保人身及设备安全。

并填写好设备《请检、维修记录》。

5.4 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清洁卫生由使用部门负责完成,凡是需要拆卸后才能加油或换油的部位,由机修工定时清洗换油。

润滑油(脂)应根据设备的要求,分别采用相应的润滑油(脂),润滑油(脂)不得浸入非润滑部位。

5.5 车间内待用设备,应有明显待用标识,做好清洁、维护保养工作,每月由操作人员进行一次是试运转,以便随时投入使用。

并做好《主要设备清洁、维护保养记录》。

5.6 车间内停用的设备,应断掉电源,做好清洁、维护保养工作,应有明显停用标识。

并做好《主要设备清洁、维护保养记录》。

在下次投入使用时,设备部应进行一次试机运行,然后再交生产车间使用岗位。

预防性维护计划管理预防性维护的概念是指为了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避免减少设备故障而进行的计划内维护。

预防性维护的目的在于将设备的故障率和实际折旧率降至最低,而将整个设备使用周期中设备的可用性和可靠性增至最高。

具体的预防性维护工作是根据设备维护手册和设备预防性维护时间表来实现的1预防性维护体系1.1设备部部长负责根据生产部制定的生产作业计划制定预防性维护计划,安排各时期工作任务并在有异议的情况下进行协调,达成一致,以保证预防性维修工作有效的进行。

他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授权。

1. 2设备部负责添加,取消或延迟设备的维护计划,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关表格的更新, 添加。

取消或延迟设备的维护计划需经过系统拥有部门的同意。

更新后的维护计划应当由设备部长及主管副总批准后才可生效。

(预防性维护计划修改控制单参见附录1)。

1.3设备使用部门负责建议将新的设备加入预防性维修计划中同时负责与设备部共同确定设备最适当的预防性维护时间,以及对设备预防性维护计划所作的任何更改。

1.4设备使用部门负责人为执行预防性维护工作提供时间和便利;并负责对所维护设备的验收签署意见。

他可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授权。

1.5质量管理部负责对与GMP设备所作的预防性维护工作作出认可,并对关键区域内的活动进行监督。

(GMP设备定义见附表2。

)2计划制定与实施2.1每年12月31日之前,设备部部长负责制定下一年度预防性维护计划。

此计划应得到设备(系统)使用部门负责人和QA经理的认可。

年度预防性维护计划包含为月以上的设备预防性维护工作。

(年度维护计划参见附录2样表)。

2.2设备主管依照年度预防性维护计划,于每月15日之前根据生产作业计划制定下一月度预防性维护计划,此计划交设备部部长预审后, 交给设备(系统)使用部门负责人审阅。

月度预防性维护计划包括维护频率为周以上的设备预防性维护工作。

(月度维护计划参见附录3样表)。

2.3设备(系统)使用部门负责人审核月度预防性维护计划时,可根据生产计划和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然后同设备部部长协调,一旦最终的计划表得到同意,要经设备(系统)使用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

2.4 经过批准的年度预防性维护计划表和月度预防性维护计划表的原件,由设备主管归档保存, 并将复印件分发给设备(系统)使用部门及质量管理部。

2. 5 设备主管依照月度预防性维护计划表,进行设备预防性维护实施情况的检查。

并对其承担责任。

2.6月度预防性维护工作应该在当月完成,并于月底前由设备部设备主管将本月维修工作单提交设备(系统)使用部门验收和质量管理部门(如涉及GMP设备)审核。

2.7若本月有关键性设备的预防性维护项目,则在该项目维护结束之后,由设备部主管在2个工作日内或设备用于生产前,将设备维护工作单提交设备(系统)使用部门验收和质量管理部门审核。

(关键性设备的定义参见SOPE&M032)。

2.8设备(系统)预防性维护的详细情况应记录在维修工作单上,并在相应设备的记录簿上记录。

2.9预防性维护工作未得到认可时(生产或QA对结果不满意)需立即采取纠正措施,并重新提交维护工作单以供验收和审核。

2.10被批准的和已完成的维修工作单送交设备部由设备主管归档保存。

3. 预防性维护计划的更改与控制3.1预先制定的预防性维护计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更改。

更改维护计划可以由设备部/或设备(系统)使用部门提出,并填写预防性维护计划修改控制单。

3.2预防性维护计划修改控制单由设备主管统一进行编号,由系统拥有部门负责人,QA经理(涉及GMP设备时)和设备部部长签字批准后才可生效。

3.3设备预防性维护的各项纪录是设备档案的组成部分。

设备日常性维护为避免设备(系统)及零部件的快速损坏,降低设备维护成本;保证生产秩序和产品质量,车间维修工及操作工要对设备(系统)进行日常性维护。

1. 设备(系统)日常维护职责1.1. 设备部部长及主管负责其维修人员依照设备(系统)生产厂家的设备(系统)维修使用手册及公司设备(系统)维护SOP,在要求的日常维修时间内对设备进行维护。

车间维修工负责提供所有设备的日常性维护标准操作程序。

1.2. 生产部部长负责统一安排维修人员依照维护周期及生产厂家的建议,按设备(系统)维护的标准操作程序在必要的时间对设备(系统)进行日常维护。

1.3. 设备部及设备部辅助班负责对洁净区以外的设备(系统)进行日常性维护。

1.4. 生产部操作人员及车间设备维修工负责对洁净区内的设备(系统)进行日常性维护。

2. 日常性维内容:日常性维护是保持机器(系统)处于正常生产状态的最好方法。

它可以延长设备(系统)的寿命,使设备的各零部件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

它基于在启动机器前及长时间的连续运行后进行的非常频繁及快速的检查。

这些检查是在设备生产厂家的建议下结合设备(系统)的实际情况,对设备(系统)作非常小的调整,包括清洁,紧固,润滑和加油等。

大部分的操作都是基础性的,是任何一个机修工,操作工都能理解并能做到的。

3. 日常维护程序描述:3.1. 为明确目的,日常性维护将被定义为对机器(系统)的维护周期等于或少于一个月的维护项目.但要求在设备开机前、运行中、停机后都要进行检查。

3.2. 为明确日常性维护周期, 须参照设备手册及设备状况作一份设备(系统)维护周期清单(由公司设备主管负责汇总制定、考核)。

3.3. 在找不到任何信息的情况下,应要求设备(系统)生产厂家提供一正式的日常性维护建议。

今后新进设备必须有此项建议(有设备主管负责)。

3.4. 当设备(系统)生产厂家不存在时,设备部应同生产部一起,根据他们的经验及设备(系统)历史,收集信息,重新编写日常性维护建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