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区环境卫生

社区环境卫生

▪ 河水中无机汞 → 沉降至水底 → 重新进入水体
洪水、水利工程
27
❖ 形成二次污染物:污染物进入环境后,转变成另一种 毒性更强的有害物质,称为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s),也称为次生污染物; ▪ 无机汞 → 甲基汞 ▪ NOX → 光化学烟雾 ▪ SO2 → 硫酸雾
28
36
(三)化学性污染对健康危害 1 急性中毒
❖ 定义 大量环境毒物短时间内进入机体所导致的严重损害;
❖ 后果 ▪ 大批人员伤亡;长久健康损害;生态破坏;巨大经济损失;
❖ 急性中毒发生的常见原因(以下因素的单独或联合): 严重的污染源或事故排放; 特殊的地理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稀释; 特殊的气象条件。
含镉废水污染了河水、水稻,居民摄入含镉大米和 饮水发病,痛痛病 石油冶炼和燃油产生的废气,呼吸道疾病,哮喘患 者达817人,死亡36人 多氯联苯污染米糠油,致13000人中毒,死亡16人
16
现阶段全球性环 境问题臭氧层 Nhomakorabea损与破坏
大气污染
温室效应
海洋污染
淡水污染 森林锐减
酸沉降
生物多1样7 性减少
土壤质量恶化和土地沙漠化
出现某种强度生物效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一般以百 分率来表示 例如:有机磷吸收量与死亡率的关系
死亡 有 害 作 用
人群中某效应频率
正常
接触水平(剂量)
接触水平—反应关系模式图
人体的反应

必需微量元素 :适宜
剂量范围
死亡

非必需微量元素 :最
D
A
高容许限量
B
有害作用
适宜剂量范围
C
非必需元素
正常
38
中外著名的环境污染急性中毒事件
事件 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
事件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美国洛杉矶烟雾事件
日本四日市废气事件 日本米糠油事件
时间 1930 1930-1952 1940 1961 1963
事件
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
印度博帕尔公害事件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漏
事件 海湾战争原油污染事件
时间 1984 1984 1986 1990-1991
原生环境 由于人类活动(生产、集居、战争等)而改变了

的自然环境。

• 某些有利

植树造林、水利工程

• 许多不利
次生环境
工业三废、生活三废、农药、医疗废物 战争对环境的破坏
(secondary environment) 第二环境问题
12
位于成都平原的都江堰,建于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迄今为 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 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两千多 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的作用。
摄入剂量
必需元素和非必需元素的剂量反应关系
(3)作用持续时间
作用持续时间决定体内蓄积水平 蓄积量还受摄入量(环境水平)及生物半减期(t1/2)影响
y=I/K (1-e-kt) 式中:y污染物在体内的蓄积量; I吸收量(I=摄入量×吸收系数); t作用时间(d); K排泄率
39
o London type smog(煤烟型烟雾事件)
o 英国伦敦1873年~1965年共发生12次烟雾事件,最 严重的1次在1952年(London crisis)。
o 特殊地理条件:河谷盆地; o 特殊气象条件:持续大雾形成逆温,无风或微风; o 严重污染源:工厂和居民大量燃煤,排出大量烟尘
❖ 生物富集 (biological enrichment,BE) :是指生物体从周 围环境中吸收污染物并逐渐积累,使该污染物的浓度超过 环境中浓度的过程。
生物富集 多通过食物链进行
25
26
❖ 二次污染(secondary pollution):原环境中浓度已 经降低的污染物,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污染物重新进 入,形成污染;
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命构成巨大威胁!
6
第三章 社区环境卫生 一、环境与环境污染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 1 环境(environment)
• 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 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 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开发利用的对象。
7
2 环境的的分类
(natural environment)
▪ 由于自然或者人为的原因,进入环境的物质(或因素) 对人类或其它生物的健康、生存或行为产生危害时,称 为环境污染。
20
1 污染物属性分类
化学性污染物(chemical pollutants):
▪ 种类最多,主要污染来源。据《化学文摘》统计:已发 现天然和人工合成化合物约300多万种,每年新合成30 余万种,其中90%以上是有机化合物。
▪ 自然来源:天然环境中有毒因素、自然灾害。 ▪ 人为污染:工业“三废”、生活“三废”、汽车尾气、农
业生产、医源性污染、战争、其它。
二 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危害*
(一)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特点
1. 广泛性
▪ 受害地域的广泛性 ▪ 受害对象的广泛性
• 敏感人群(老、弱、病、残、幼)
▪ 受害利益的广泛性
重大传染性疾病和中毒事件严 重威胁人类的生存
AIDS
Dioxin Crisis
Bovine Spongiform Enceohalopathy (BSE)
Streptococcus Suis
Bird Flu
SARS
18
(二)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分类
❖ 环境污染的概念 ❖ 环境污染的来源及种类
19
❖ 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
自然环境 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生物圈
(环境卫生学)
环 境
(living environment)
生活环境 居住、工作、娱乐环境及相关因素
(social environment)
社会环境 社会制度及对应的各种机构(社会医学)
8
( primary environment)
原生环境 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41
❖ 3致癌危害
三 环境污染的健康效应

(一)环境致病因素的健康效应

多数人对环境有害因素的反应:

负荷量正常生理调节生理代偿状态代偿
障碍病理状态

健康效应谱:从预防医学的观点研究环境因
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将生理、生化效应
和病理效应看作连续的健康效应谱
临床医生 预防医生 作用强度

• 大多数对人类健康是必须的

清洁的空气、水、土壤、食物、适量的太阳辐射


• 部分有害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次生环境
某些自然灾害:火山爆发、地震
(secondary environment) 第一环境问题
9
氟斑牙
甲状腺肿
10
大骨节病
台风莫拉克
汶川映秀镇
11
( primary environment)
死亡 患病 机体代偿状态 生理反应的异常变动 生理反应正常范围内的变动
健康效应谱
(二)生物标准物
(三)环境污染对健康损害的影响因素
1污染物因素
(1)污染物的理化性质
影响毒性的因素:
化学结构:结构与活性的关系
例如:醇类毒性依次:丁醇>戊醇>乙醇>丙醇

不饱和化合物>饱和化合物:乙炔>乙烯>乙烷
23
❖ 分布或转移: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之间的移动造成 其他区域污染; 进入生物体,造成各种危害:
▪ 直接暴露:呼吸、饮水、摄食、皮肤接触等方式; ▪ 间接暴露:通过食物链进行生物富集导致高浓度暴露。
24
食物链和生物富集现象*
❖ 食物链(food chain,FC):生物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 ,以摄食和被摄食的关系逐级传递物质和能量,彼此呈相 互依存的链状关系,称食物链。
• 健康权、休息权、财产权等
32
2. 复杂性
▪ 污染物复杂 ▪ 危害表现复杂
• 局部作用、全身作用 • 特异作用、非特异作用 • 相加、协同、拮抗
▪ 寻找特异性指标困难
33
3. 潜伏性
▪ 受环境稀释,往往以较低浓度进入机体; ▪ 发病周期长,“痛痛病”达十多年;
4 多样性
34
(二)生物性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 自净作用(self purification):自然界通过理、化、生过程 将有害因素减少,甚至消除到无害程度;
❖ 物理作用:扩散、稀释、沉降、挥发; ❖ 化学作用:中和、氧化还原; ❖ 生物学作用:生物性分解、拮抗、光合作用; ❖ 强大但非无限!
29
(四)环境污染与公害
(五)环境污染的来源
❖ 广东翁源癌症村:3000多村民,从1987年至今,已有250 余人因癌症而丧生。
❖ 河南黄孟营癌症村:2400多人的村子,14年来已有114名 村民因患癌症去世。像这样的“癌症高发村”,在沙颍河沿 岸还有不少。
❖ 湖北翟湾癌症村:3000多村民,近两三年来已有100多人 死于癌症。
❖ 江苏广丰癌症村:200来户村民,几年来因癌症去世的有 近20人,患癌症者近30人。 ……
社区环境卫生
2
❖ 城郊接合部→交通便利、劳力便宜→工业区或者工业园, 导入了化工、制造等污染企业 → 污染问题;
❖ 长年的污染积累后,伤害终于爆发,2002年以来,“癌症 村”、“怪病村”现象在中国各地频频出现,尤其高发于经 济发展较快的省份,GDP增长和“癌症村”增加之间呈现伴 生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