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ppt
t t t1 t2
结论: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不能改变反应混合物含量;但可以改变达 到平衡的时间
5、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 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浓度、 温度、压强等),化学平衡就向减弱这种改 变的方向移动
说明:
⑴、此原理只适用于已达平衡的体系 ⑵、平衡移动方向与条件改变方向相反,例如: 增大浓度,平衡移向减小这种浓度的方向;增大 压强,向减小压强方向移动。 ⑶、“减弱”的含义:平衡移动后结果变化的方 向不变,但程度减小。例如,增加反应物浓度平 衡移动后该反应物浓度仍增加,只是增加的程度 比没有平衡移动时要小。
V正
V正= V逆 V‘正 T2升温
0
V逆 t 1
t(s)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讨论:压强的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如何影响?v正 和 v逆怎样变化?会同等程度的增大或减小吗? N2(g)+3H2(g) 2NH3(g)反应中,压强变化和 NH3含量的关系
压强 (MPa) NH3 % 1 2.0 5 9.2 10 16.4 30 35.5 60 53.6 100 69.4
即:平衡移动的结果是减弱改变而不是抵消改变。
当堂检测
1.已建立化学平衡的某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 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 叙述正确的是 B • ① 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② 生成物的产 量一定增加③ 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④ 反 应物浓度一定降低⑤ 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 反应速率⑥ 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 • A ① ② (B) ② ⑤ (C) ③ ⑤ (D) ④ ⑥
结论:压强增大, NH3%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即压强增大, v正和 v逆同时增大,但改变倍数不同;压 强减小,v正和 v逆同时减小,但改变倍数不同。
速率-时间关系图: 增大压强
aA(g)+bB(g)
V(molL-1S-1)
cC(g)+dD(g) a+b > c+d
V‘正 V”正 = V”逆
你讨论!你进步!你进步!你成功!
展示、修改、查漏补缺(约3分钟)
展 示 内 容 1 探究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 探究2: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 探究3: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 探究4: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5 迁移应用1: 6 迁移应用2: 展示小组及位置 1组C2(黑板展示)
2组C2(展台展示)
强调:气体或溶液浓度的改变会引起反应速 率的变化,纯固体或纯液体用量的变化不会 引起反应速率改变,化学平衡不移动
浓度变 化对反 应速率 的影响 平衡移动 增大反应物 增大生成物 原因 浓度 浓度 减小生成物 减小反应物 浓度 浓度
v正首先增大 v逆首先增大 v逆首先减小 速率变化 v逆随后增大 v正随后增大 v正随后减小 v’正>v’逆 v’逆>v’正 v’正>v’逆 移动方向 正反应方向 逆反应方向 正反应方向
3组C2(展台展示) 4组B1(口头展示) 6组B1(口头展示) 5组B1(黑板展示)
1、目标: 通过你的展示使同学们思路更加清晰。 2、要求: ①口头展示,面向同学,大胆、大方、大声,富有激情; 书面展示,上台迅速,书写认真快速规范,步骤清晰 简洁。 ②非展示同学总结整理完善,并迅速浏览展示内容,准 备点评、补充、质疑。
温馨提示
请拿出你的 N0.13导学 案,课本、双色笔和练习本 ,还有你的激情!
你做好准备了吗?
成功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
问题导学 思考:化学平衡的直接标志是什么?哪些条 件的改变会破坏化学平衡状态呢?(有关化 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入手分析)
这些反应条件的改变又将如何影响化学平衡呢?
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巧记: 化学平衡总往反应速率大的方向移动 二、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2-4】FeCl3与KSCN的反应
实验结论: 增加FeCl3或增加KSCN,生成物浓度——— 正 ,平衡向—— 反应方向移动,减小Fe3+的 — 增加 逆 浓度,平衡向 反应方向移动。
V(mol· -1S-1) L
强调:压强变化若没有浓度的变化,化学 不变 不移动 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压 强 对 化 学 平 衡 的 影 响:
aA(g)+bB(g)
cC(g)
4、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讨论:催化剂怎样改变v正和 v逆? 小结:同步、等倍数改变v正和 v逆
v
含量
v’正= v’逆
v正 = v逆
2.恒温下, 反应aX(g) bY(g) +cZ(g)达到平 衡后, 把容器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且达到 新平衡时, X的物质的量浓度由0.1mol/L增 大到0.19mol/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 a>b+c B. a<b+c C. a=b+c D. a=b=c
学科班长课堂总结
V正
V正= V逆
V’逆
V逆
0
t1
t2
t(s)
规律: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
气体体积体积扩大方向 ————————————————移动;体积相等的
气体反应,压强改变,化学平衡———————。 不移动
增大压强,气体总物质的量浓度增大,化学平 衡向气体总物质的量浓度减小的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浓度减小,化学 平衡向气体总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
aA(g)+bB(g)
v
cC(g) 当a+b=c时
v’正= v’逆
v正 = v逆
t
结论:压强变化不影响体积相等的气体反 应的化学平衡 讨论:压强的变化不会影响固体或液体物质 的反应速率,压强的变化会使固体或液体反 应的化学平衡移动吗?
结论:无气体参加的反应,压强的改变,不 能使化学平衡移动 讨论:在N2(g)+3H2 (g) 2NH3 (g)密闭反 应体系中,充入He气体:⑴容积不变时, 不变 不变 反应物质浓度—————,反应速率————, 不移动 化学平衡——————;⑵气体压强不变时, 减小 气体总物质的浓度—————,化学平衡向—— 逆反应 ———— 方向移动
增大反应物浓度 正反应方向 减小反应物浓度 逆反应方向 增大生成物浓度 逆反应方向 减小生成物浓度 正反应方向 增大体系压强 向体积缩小方向 减小体系压强 向体积增大方向 升高体系温度 降低体系温度 向吸热方向 向放热方向
p(原平衡)<p(新平衡) p(原平衡)>p(新平衡)
T(原平衡)<T(新平衡)
小结: aA(g)+bB(g)
改变的条件 平衡移动的方 向
cC(g)+dD(g) △H<0 a+b > c+d
平衡移动的结果 使反应物浓度减小 使反应物浓度增大 使生成物浓度减小 使生成物浓度增大 使体系压强减小 使体系压强增大 使体系温度减低 使体系温度升高 原平衡与新平衡比较
反应物c (原平衡)<c(新平衡) 反应物c(原平衡)>c(新平衡) 生成物c(原平衡)<c(新平衡) 生成物c(原平衡)>c(新平衡)
一定条件下 非平衡状态 条件改变 的化学平衡 原平衡破坏 一定时间后 反应速率改变, v正≠ v逆, v正= v逆, 反应混合物 且变化量不同 反应混合物 中各组分的 中各组分的 含量恒定 含量不断变 化 平衡状态Ⅰ
新条件下的 新化学平衡 v’正= v’逆, 反应混合物 中各组分的 含量恒定 平衡状态Ⅱ
1、化学平衡移动的定义:化学上把这种可 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 建立的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与速率变化:
⑴、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正> v逆: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⑵、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正< v逆: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⑶、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正= v逆: 旧平衡未被破坏,平衡不移动
, V正
增 大 反 应 物 浓 度
V”正 = V”逆 V正 V正= V逆 V’逆 平衡状态Ⅱ
平衡状态Ⅰ
V逆
0
t1
t2
t3
t(s)
结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 正 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反应方向移 动;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化学 逆 平衡向————反应方向移动。 思考:1、某温度下,反应C(s)+H2O(g) CO(g)+H2(g)达到平衡后,增加或移去一部分碳 固体,化学平衡移动吗?为什么? 2、实验2—6中,向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氯化钾 固体,溶液颜色怎么变?为什么?
T(原平衡)>T(新平衡)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浓度、温度、压强等), 平衡就向能够使这种改变减弱的方向移动。
讨论:反应N2(g)+3H2 (g) 2NH3 (g)△H<0达到化学平 衡,改变下列条件,根据反应体系中的变化填空:
①若N2的平衡浓度为a mol/L,其他条件不变时,充入 正反应 N2使其浓度增大到b mol/L后平衡向——————方向移动, 达到新平衡后, N2的浓度为c mol/L,则a、b、c的大小 a< c < b 为———————;②若平衡体系的压强为P1 ,之后缩小反 正反应 应体系体积使压强增大到P2 ,此时平衡向——————方向 移动,达到新平衡后 体系的压强为P3 ,则P1 、 P2、 P3 P1<P3<P2 的大小为——————————;③若平衡体系的温度为T1 , 逆反应 之后将温度升高到 T2 ,此时平衡向——————方向移动, 达到新平衡后 体系的温度为T3 ,则T1 、 T2、 T3 的大小 T 1 < T 3< T 为——————————2。
勤学,善思;坚强,自信。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并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过程与方法: 提高利用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 重、难点: 勒夏特列原理及其应用。